破解难题 着力振兴实体经济

2016-12-17 10:54:34|来源:国际在线|编辑:王瑞芳

  与前几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不同,12月16日闭幕的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强调了要着力振兴实体经济。这一方面说明了实体经济在我国经济运行中遇到了严峻的挑战,另一方面也预示着2017年以至未来一段时期内,着力振兴实体经济将是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运行中最基础的经济形式,不仅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百姓生活的物质基础。它体现在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实体经济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根基所在。

  应该说,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体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作为实体经济主要构成的制造业,1990年我国制造业居世界第九,到2015年已成为制造业第一大国,既对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成为支撑世界经济的重要力量。然而,在实体经济快速发展、总体规模大幅提升、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近几年,相对于金融、房地产等产业的过度发展而言,实体经济的投资回报率下滑,投资愿意缩减,其发展遇到了很大的压力。

  最明显的,当属资金的脱实入虚。资金是经济活动的润滑剂,它的最大特点是趋利性。近几年,我国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这固然有合理的一面,因应了实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的需要,另一方面却充斥着大量的投机行为,而且这些投机行为因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畸形发展而收益颇丰。这就又导致了更多的资金流入以金融和房地产业为代表的虚拟经济中,造成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不对称发展。尽管实体经济是基础,虚拟经济是依托于实体经济,但虚拟经济的过度发展且获利快、获利高,诱使实体经济中的不少企业经营者转身投入到虚拟经济中。因此,我们看到,大量资金游离于实体经济之外,资金体外循环,而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又居高不下,过度发展的虚拟经济实际上对实体经济产生了明显的投资挤出效应。

  当然,我国实体经济大而不强,内生发展动力不足,也制约了实体经济的持续发展。虽然我们已在部分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高铁、航天等领域甚至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总体上,实体经济中的大部分企业,与国外先进企业相比,还存在较大的技术差距。许多企业更多地还是依靠劳动力、资金等的粗放式投入,技术创新投入不足,而且在企业管理、经营模式等方面无法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致使一些企业仍然停留在世界工厂阶段。当经济下行压力明显时,这些企业往往就会陷入经营困难,从而拖累了整个实体经济的发展。

  针对我国实体经济发展中遇到的挑战,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着力振兴实体经济,并用“四要”破解当前实体经济发展中的难题。一是要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二是要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提高质量标准,加强全面质量管理;三是要建设法治化的市场营商环境,加强引进外资工作,更好发挥外资企业对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四是要更加重视优化产业组织,提高大企业素质,在市场准入、要素配置等方面创造条件,使中小微企业更好参与市场公平竞争。

  可见,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要求中,将增强实体经济的企业内生发展动力放在了核心位置。以“工匠精神”为引领,以“百年老店”为愿景,通过企业创新驱动和提高产品质量,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既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又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除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等2017年经济工作重点任务,也会直接或间接地促进实体经济的振兴。可以预期,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振兴实体经济的高度重视以及相关的政策要求,将使我国实体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并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张德勇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 研究员)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