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主席中东之行专家谈】中国在中东的角色:倾听者、建设者和合作者
作者:杨宝荣 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非洲研究室副主任
随着习近平主席访问中东三国,国际热议不断:“中国输出发展理念”、“中东国家向东看”等不一而足,凸显国际社会关注中国参与中东事务中的同时,也体现出不同行为体对中国中东外交政策的复杂心态。
访问全球焦点地区,体现了中国政策在国际事务中的一贯立场,同时也体现了本届政府上台以来,中国在综合国力快速提升基础上参与全球治理的大国立场。中东国家对深化对华友好关系的共识并非是“媚强”,而是对中国一贯主张的国际关系中的平等原则的认同。
忠实的倾听者远胜自大的说教者。长期以来,国际霸权、发展不平衡是造成很多国家出现动荡的主要原因。了解当事国的关注,站在主权国人民长远利益角度考虑发展面临的问题,是解决存在问题的基础。早在2013年习近平主席访问南非参加金砖国家领导人会议时,就明确表示,希望在发展同各方关系中首先要扮演一个倾听者,“听听非洲国家对发展中非关系的想法”,同时也 “呼吁国际社会倾听非洲的声音,尊重非洲意愿,发挥建设性作用”。 同样,在中东中国也一直扮演着忠实倾听者和建设者角色。之所以在长期的阿以冲突中保持同各方的友好合作,倾听和建设无疑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只有倾听才能理解,只有理解才能尊重。无论是塞西政府上台后对华访问提出的希望加强多领域合作促进其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声音,还是在多年的伊核问题谈判中伊方立场,“中国声音”完全立足于“和平稳定”、“对话合作”,充分照顾了当事国的发展关注。习近平主席此次访问中东,表明中国在倾听基础上对当前动荡中东的稳定和发展正发挥积极的建设性作用。
互利共赢的践行者强于狭隘的谋私利者。诚然,中国经历多年的工业化发展,有着明显的产能过剩及转出需求。但是,这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然。正如上世纪60年代后随着欧美战后重建的完成,国际资本流动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一样,当前中国的产业升级意味着将带动更多的发展中国家走向增长和繁荣。中国深切理解中东各国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进步的迫切需求。对接中国的发展,通过“一带一路”促进共同发展是习近平访问中东带给各国人民的发展选项。正如习近平主席在《利雅得报》发表题为《做共同发展的好伙伴》的文章所指,中国希望中东国家能够成为的重要参与者、建设者、受益者。
平等开放的合作者才是共同秩序的构建者。如果说阿拉伯国家的“向东看”是一种外交选择,那么这种选择源自于自愿。平等合作、互利共赢、命运共同体无不是中华民族复兴中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核心。如果说中国的发展经验受到关注,并非中国在崛起中输出经验和价值观。广大发展中关注中国发展经验,更多体现出发展中国家对通过增长解决发展的迫切愿望,以及对中国成就的范式认同。这是各国在发展道路上对世界发展经验的判断和完全独立自主选择。尽管中国30多年的高速增长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但无论同领先工业化进程数百年仍问题层出不穷的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同一些发展中国家长期存在民不聊生、兵荒马乱的残酷现实相比,中国在发展道路上取得的成绩是巨大的,也是史无前例的。构建新型国际关系,需要各国平等参与,在互利共赢中实现国际关系的可持续发展。“命运共同体”这一中国崛起中的重要外交理念正在得到中国政府强有力的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