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司法改革进行时 民众感受法治力量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吴倩):从年初的快播涉黄案、陈满案,到年终的聂树斌案、乔丹商标争议案,一批备受关注的热点案件在2016年审理终结。与此同时,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全年召开10余次会议,将公安执法规范化、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增设巡回法庭等司法改革事项列为重要内容。这些生动鲜活的个案、掷地有声的改革举措呈现出2016年法治中国前进的步伐,让民众感受到法治的力量。
“判决如下:原审被告聂树斌无罪。本判决为终审判决。”随着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再审宣判,申诉长达十余年的聂树斌案在2016年岁末画上句号。法庭依据“疑罪从无”的刑事诉讼原则改判聂树斌无罪,因强奸和故意杀人被处以死刑的青年聂树斌在冤死21年后终获清白。逝者已矣,警钟长鸣。主审法官夏道虎:“作为司法人员,我们应当牢记错杀带来的惨痛教训,始终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要确保悲剧不再重演,法治不再蒙羞,正义不再迟到。”
也是在2016年,蒙冤23年的陈满走出监狱。陈满案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抗诉,经再审,蒙冤被告人陈满重获公正与自由。这起纠错案入选最高人民检察院指导性案例。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主任万春道出该案的指导意义:“司法机关无论是审查逮捕、审查起诉,还是审判,以及复查刑事申诉案件,都必须坚持证据的审查,在是否存在犯罪事实、被告人是否实施犯罪这些关键问题上,得出的结论具有唯一性才能认定案件事实。如果案件事实认定不能得出唯一性的结论,那么就应该按照疑罪从无的原则加以纠正。”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莫纪宏教授表示,聂树斌案、陈满案同此前的浙江张氏叔侄案、呼格吉勒图案等一批得以纠正的冤错案件是近年来司法体制改革产物,让人们看到司法改革理念如何一步步落地成为现实。莫纪宏说:“司法体制深度的改革,包括了司法管理体制、包括司法审判的体制、包括司法的公开化,还有要提升司法判断的标准,包括一些证据的标准。所以应该来说聂树斌案和陈满案得到纠正是从一个严格的法治原则出发,对过去可能存在冤假错案的地方进行重新审查,用新的标准来要求这个司法审判要负有保障人权的功能,也是司法审判机关实事求是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的一项成果。”
除了得以纠错的个案,2016年还有一起案件引发持续关注,那就是美国篮球明星迈克尔•乔丹与中国乔丹体育股份有限公司之间的商标争议行政纠纷系列案。从4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到12月8日公开宣判,法院最终依法认定迈克尔•乔丹对中文“乔丹”享有在先姓名权。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研究中心李俊慧研究员说,该案的判决对于净化商标注册和使用环境、保护知识产权具有积极意义。李俊慧说:“当前,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大氛围之下,鼓励的是创新,发挥你的聪明才智去创新商业模式、技术,通过创新赢得市场,并不鼓励以搭便车、攀附别人品牌的方式获得不正当竞争的优势去占领市场。这个判决彰显我们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的决心,对引导企业以正当合法的方式争夺市场有比较大的指导意义。”
12368是北京法院运用智能语音识别技术推出的一项便民举措,在语音交互的同时还以文字形式实时记录来电内容并反馈相关部门。运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智慧法院”建设是包括北京法院在内的全国法院2016年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在北京法院,像这样的信息化应用还有很多,比如,可以实现远程诉讼的诉讼服务一体机、可以为法官判案提供审理支持的智能机器人“睿法官”等。
大学生项丹在法院公众开放活动中亲身体验了“智慧法院”这些信息化成果,感到非常震惊:“从目前展现的各方面成果来说,我感到很震撼。我觉得法院这个系统技术已经非常先进,全面实现的话会给当事人、律师、法官带来非常大的便利。”2016年里,随着裁判文书、审判流程、执行信息以及庭审等司法数据的网上全面公开,依托互联网开展诉讼、法律咨询等服务满足了民众的司法需求,为“打官司”带来便利。此外,最高人民法院还专门成立天平司法大数据有限公司,科学运用司法数据服务“智慧法院”建设。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莫纪宏教授肯定这些举措有助于提升司法公信力。“这些措施实际上都是监督司法机关更好来依法办事,更好的准确适用法律,准确的来调查事实,提高人民法院审案的质量,从而来树立法院审判在人民群众中间这个必要的权威,重新恢复人民群众对司法的这种信心,有助于推进司法公信力的提升。”
临近新年,法治中国的前进步伐没有停顿。根据2016年1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29次会议部署,最高人民法院在重庆等四地增设的巡回法庭或将不日相继挂牌,与此前设立在深圳、沈阳的第一、第二巡回法庭一起,发挥跨行政区域审理重大行政和民商事案件的作用,满足群众司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