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信息化发展开启新的征程

2016-12-27 22:04:14|来源:人民网|编辑:杨玉国

  ——学习贯彻《“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的几点体会

  中国贸促会电子行业分会 张强

  近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了《“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系统部署了“十三五”国家信息化发展主攻方向、重大任务、重点工程、优先行动等,细化落实了“十三五”规划纲要和《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信息化领域的任务部署,为各地区各部门信息化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规划》的出台,标志着“十三五”时期国家信息化发展的“四梁八柱”正式立了起来,标志着中国信息化迈向新的伟大征程。通过比较以往国家信息化战略规划,《规划》在战略取向、任务布局、组织实施等方面具有以下五个显著特点。

  一、信息化的战略地位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不论从国内外发展形势,还是从信息化发展本身看,“十三五”时期都是极其特殊、极其重要、极其关键的五年。《规划》强调,“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信息化引领全面创新、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我国从网络大国迈向网络强国、成长为全球互联网引领者的关键窗口期,是信息技术从跟跑并跑到并跑领跑、抢占战略制高点的激烈竞逐期,是信息化经济社会深度融合、新旧动能充分释放的协同迸发期。正因为如此,《规划》无论从战略定位、任务布局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体现了“十三五”信息化工作的特殊性、重要性、关键性。从信息化战略定位看,围绕贯彻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规划》进一步突出了信息化引领创新和驱动发展的先导作用,明确了信息化全面支撑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地位。

  二、信息化发展更加注重核心能力建设

  《规划》体系化部署10大重点任务,呈“三四三”战略布局,优先部署了构建现代信息技术和产业生态体系、建设泛在先进的信息基础设施、建立统一开放的大数据体系等三项核心能力建设。个人理解,这一战略转变的主要考虑是:

  第一,经过多年的推广应用,信息化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国防等领域持续渗透和扩散,我国信息化应用水平显著提升。例如,在经济领域,通过推进“互联网+”行动、网络强国战略、数字中国建设等,我国信息经济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2015年信息经济总量达到18.6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27.5%;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达到21.8万亿元,正式超过美国位居全球第一;华为、阿里等一批企业创新能力进入国际前列。在政治领域,互联网与政府公共服务体系融合走向深入,统一完整的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基本形成,“互联网+政务服务”等实践行动有力提升政府在线服务供给能力,助推政府体制革新和治理模式创新。在社会领域,教育系统“三通两平台”建设成效显著,国家级医疗云平台加快建设,天津、上海、江苏等超过10省(市)已建成省级医疗云平台,推动区域内医疗健康数据互联互通。越来越多的城市借助微信等互联网平台城市服务入口,开展网上社保办理、个人社保权益查询、跨地区医保结算等在线服务,极大满足民众公共服务需求。

  第二,信息化核心能力不强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与维护国家安全的矛盾日益凸显,已经上升为“十三五”时期甚至更长一段时期信息化发展的阶段性主要矛盾。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核心技术严重受制于人已经成为我们最大差距、最大短板、最大“命门”。当前,我国在高端芯片、软件开发工具等基础性领域甚至没有成熟产品,在金融、能源、交通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应用领域超过80%依赖别人的技术、产品及服务。另外,随着网络安全形势日益常态化、复杂化,我国网络安全核心技术能力短板、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风险隐患,使得国家网络安全防控能力还不能有效应对国家级、有组织的高强度网络攻击。

  三、信息化发展更加注重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

  我国信息化发展起步阶段实施以应用带动信息化全面发展的战略,而推广普及信息化应用的先导领域是政务信息化系统建设。1993年12月,我国启动了金桥、金关、金卡“三金工程”,推动政府办公重要业务系统建设;“十五”期间,《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办发〔2002〕17号)进一步明确加快“十二金”工程建设,围绕“两网一站四库十二金”推动电子政务先行发展。同时,国务院成立了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确立了信息化工程带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可以看出,政务信息化应用推进的力度领先于国民经济和社会领域信息化建设。

  与之对比,《规划》围绕新发展理念和“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的要求,创新性提出六大主攻方向,其中第一个主攻方向即为引领创新驱动,培育发展新动能,强调要不断拓展网络经济空间,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同时,在重大任务部署中,把构筑融合创新的信息经济体系摆在四大应用体系构建的重头戏位置,从一二三产信息化融合应用和新兴业态培育四个方面布局。

  这一战略取向转移的主要考虑是:一是由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需求决定的。我们可以看到,《规划》国内形势研判主要围绕经济领域需求展开,从经济发展新常态这个大逻辑出发,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个方面分析了经济领域对信息化的需求。二是由信息经济发展规律与国内经济发展需求的历史性交汇决定。当前,互联网已从新工具新手段向新基础设施和新的创新要素转变,与实体经济正从平行发展走向相向而行,从媒体、零售、金融等消费领域向生产生活全方位、全链条、全角度渗透,从消费侧的销售、服务环节向生产侧的研发、设计、制造等环节渗透,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将成为互联网融合创新的主战场,也将成为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带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规划》强调要发挥信息化覆盖面广、渗透性强、带动作用明显的优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三是经过20多年的应用普及,政务信息化建设得到逐步深化,电子政务网络和应用服务不断向基层政府延伸,政务公开、网上办事、政民互动显著提升。目前的症结已不是应用深化的问题,更多的是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协同机制缺乏,部门利益阻挠导致网络互通难、信息共享难、业务协同难的问题。

  四、网络空间治理成为信息化规划布局的新领域

  对比“十二五”及以往各时期的战略规划,《规划》把完善网络空间治理体系作为信息化规划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部署了网络内容建设、网络文明建设等重大工程,目的是构建向上向善的网上舆论生态,建设健康、绿色、安全、文明的网络空间。

  《规划》统筹考虑这一新涌现的重大因素,主要考虑是:从互联网发展规律看,互联网发展演进已经从工具手段到基础设施,进而形成继陆海空天后的第五疆域。随着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互联网对社会形态、组织结构的影响呈加速态势,催生了一个更为复杂的社会生态环境,以“两微一端”为代表的新型传播平台对网上舆论引导、意识形态安全、社会伦理、道德、法律、治理和安全提出了全新挑战,面临监管缺失、规则重构等诸多新问题。个人认为,正是从网络空间兼具物质属性和精神属性的特性出发,从承载道德伦理、网络主权、数字生活等重大现实问题角度出发,国家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五、信息化规划布局和实施更加注重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一是重新构建了国家信息化发展的量化指标体系。《规划》围绕重大任务体系布局,从信息化总体发展水平、信息技术与产业、信息基础设施、信息经济、信息服务5个方面,确定了17项量化指标。与以往规划相比,指标更加体系化,更加突出时代感、导向性、可操作性,满足发展新需求。比如,为贯彻落实创新发展理念,首次提出了国内信息技术发明专利授权数的指标;为贯彻依法治国总体要求,首次提出电子诉讼占比的指标;为贯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目标,提出了贫困村宽带网络覆盖率指标、电子健康档案城乡居民覆盖率指标。

  二是除了以往规划以专栏形式出现的重大工程外,《规划》的另一个亮点是部署了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超前部署、北斗系统建设应用、应用基础设施建设、数据资源共享开放、“互联网+政务服务”等12项优先行动。这些行动主要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强调的全力补齐短板的要求,突出针对性,聚焦前沿,把现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人口脱贫、社会事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人民生活改善等领域信息化工作优先位置。这12项优先行动同6大主攻方向、10大任务体系、16项重大工程、6大政策措施共同构成了“十三五”信息化的“四梁八柱”。

  三是《规划》组织实施部分第一次提出了建立信息化工作问责制度的安排,明确要求对工作不力、措施不实、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有关单位和领导的责任。同时,明确定期开展考核评估并向社会公布考评情况。《规划》通过建立问责制度、完善监督考核机制等途径和抓手,强化部门统筹协作的动力机制,真正从根本上解决各自为政、分散建设、系统性和整体性不足等问题,把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十三五”时期的重头戏,要在信息化发展上大有作为。《规划》的出台标志着新时期国家信息化工作正式启航,落实好《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部署,充分释放信息化发展潜能,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信息化支撑。

标签: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