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沧江-湄公河航运呈现衰落迹象 “黄金水道”期待振兴
往返于中国云南和泰国清盛的“卡萨隆”号游轮(摄影:崔沂蒙)
国际在线报道(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 崔沂蒙 李晓萍):被誉为“东方多瑙河”的澜沧江-湄公河一江连六国,是我国连接东南亚国家的黄金水道。自2001年正式通航以来,从鲜花水果到大米橡胶,每天往来于这条水道上的船只不仅运输着沿岸国家人民的生活必需品,也承载着众多船员的生活来源和致富梦想;然而,五年前发生的“10•5湄公河惨案”彻底打破了这种祥和。2011年10月,两艘中国货船在湄公河金三角水域遭袭,13名中国船员遇害。受此影响,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运暂停,随后虽然很快恢复,但日前有国内媒体报道,这条水道近年来往船只数量不断减少,货运量大幅下降,航运呈现衰落迹象。
泰国北部的清盛港,一艘驶往中国云南西双版纳的货轮正鸣笛起航。经过9个小时左右,这艘载有橡胶、龙眼干等物资的货轮就会抵达目的地。如果是在五年甚至十几年前,每天这样的鸣笛声在清盛港可谓不绝于耳。可是在记者驻守的一整天里,这样的声音只听到了一次。在此经营湄公河游船业务的泰国清莱商会副会长帕盖玛女士接受记者采访时眉头紧锁,她说:“现在往来在江上的船只非常少,我前几天一整天才看到3艘船,主要是运橡胶和大米的。这样下去以湄公河航运为生的老百姓都会失业。”
在湄公河跑了16年船的中国“嘉禾8号”货轮船长唐晓青也坦承,这两年生意不太好做:“没有货,今年是最差的了,也不知道什么情况,反正就是没有货,下货或者上货都没有。船员们有些转行了,不再干了。”
有同样感受的还有中国女老板刘燕。她1997年就来到清盛开了一家中餐馆,迄今已将近二十年,亲眼见证了清盛这个小镇的兴衰:“在我刚刚开店的时候,中国游客很多,来这里开个店生意也挺好。那时候这里中国的生意人很多,泰国人看到中国人来了也过来这里发展。现在人少了,中国人都到清迈和别的地方去了。现在这边生意不是太好做。”
实际上,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和5年前的湄公河惨案的关联不大。惨案发生后,中老缅泰四国就启动了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截止今年底,已圆满完成联合执法行动53次。因此可见,安全问题不是目前航运萧条的原因。那么,真正的原因是什么?泰国清莱商会副会长吉素达女士从事运输、物流行业22年。她认为昆明至曼谷国际公路(昆曼公路)的建成通车分流了一部分澜湄水路的业务:“在昆曼公路2013年通车后,一些泰国的蔬菜、新鲜水果,如山竹、香蕉等改为从陆路运到中国,因为走公路比走水路能够节省时间。另外,陆路运输可以通过集装箱冷库储存,便于一些水果的低温保存。因此水路运输的比例有所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