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往开来,掌舵扬帆: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四大逻辑

2016-01-08 13:25:00|来源:光明网|编辑:王瑞芳

  理论基础: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源和流的关系,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源”,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是“流”。

  这种源和流的关系可以这样来表述,那就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在对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整合基础上的一种新的提升和飞跃。主要体现在:(1)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思想是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的整合、提升。毛泽东的治党思想,“从严”是其本质特征;邓小平强调要注重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的是注重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既强调“从严”,也强调“全面”,又注重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强调“全面从严治党”,还注重从破解我们党面临的“四种危险”(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入手全面从严治党。这实际上就是一种整合和提升。

  (2)习近平关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思想,是对邓小平“三步走”战略思想的整合、提升。上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中国社会发展的“三步走”战略。即:第一步,解决温饱问题;第二步,进入小康阶段;第三步,用50年左右时间进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上世纪90年代,党的十五大根据变化了的实际,提出21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的“三步走”设想。即:第一个10年,全面建设小康;第二个10年,达到富裕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05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在继承邓小平“三步走”战略思想的基础上,既思考其任期内的战略问题,也思考未来长远发展的战略问题。其任期内首要的战略问题,就是顺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其未来长远发展的战略问题,首要就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二者的有机统一,就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既包括“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又超越“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基础上的一种更高追求。这里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对邓小平“三步走”战略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整合和升华。

  (3)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整合、提升。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2007年,胡锦涛总书记在"6•25"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十八大首次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十二个词的核心价值观是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抽象、提升出来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核心理念。

  (4)习近平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关于“建设小康社会”、“深化改革”、 “依法治国”、“从严治党”、“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思想的整合、提升。十八大以前,我们党较为注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化改革、依法治国和从严治党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遵循我国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在实践上集中做“四件大事”:在任期内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从严治党。把这四件大事加以整合,便形成一个严密的有机整体,这就是“四个全面”。对这一有机整体再从理论上加以概括提升,便可发现它们之间构成一个逻辑系统,具有内在联系,即目标与手段的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是三个战略举措(手段)。正是基于这种思考,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工作时正式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反映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具有历史基础和实践基础,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的历史逻辑,且体现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整合和提升。

  (5)习近平关于“五大发展理念”是对科学发展观的整合、提升。科学发展观蕴含着由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以及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统筹国内外两个大局和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等思想。对这些思想加以整合、概括和提升,可分别提升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把这五大发展理念整合成一个有机整体,就可以看出,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五大决定性因素,同时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存在的五大短板。

  政治基础: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与十八大精神的关系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产生之后,世人关注的第一号问题,就是其治国理政以什么来开局?开局的首要问题,就是“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坚持什么主义”的问题。道路决定命运!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就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进行第一次集体学习,且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来开局!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明确强调:贯穿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一条主线,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聚焦到、落实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来。这是一次具有宣告意义的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开局”问题上旗帜鲜明地强调新一届中央治国理政的根本主题,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实际上给我们传递了一个事关我们党和国家发展命运的重要政治信号: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毫不动摇地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由此可以看出: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与十八大精神的关系是坚持和发展的关系,具体说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持”,主要体现在为避免出现颠覆性的错误,强调“不忘初心”,回归社会主义的本质。针对有些人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误解为是有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权贵资本主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由此,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旗帜鲜明地强调要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在经济领域,强调要坚持公有制地位不能动摇,必须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在政治领域,强调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能动摇;在文化领域,强调要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领域,强调要注重保障民生,使人民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其一,首次对“中国特色”加以阐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中国特色”,主要包括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根据我们的理解,这里所讲的实践特色,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理论特色,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民族特色,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时代特色,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了我国改革创新精神,并注重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其二,强调要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共产党人就必须积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里讲的伟大斗争,既指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胜利的艰巨性、曲折性、长期性,又指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应具有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开拓拼搏的精神状态。其三,提出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从目标维度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问题。其四,对坚定“三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予以强调并给以阐释,认为坚定“三个自信”的实质就是坚守我们的心理防线、精神防线和思想防线。其五,首次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总体方略进行了顶层设计,也从手段维度回答了怎样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问题。其六,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引领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五大发展理念”。

  由上分析可以得出结论: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形成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符合当代中国发展的时代逻辑、现实逻辑和历史规律,具有雄厚的理论基础和政治基础,因而是水到渠成、应运而生,是建构当代中国哲学话语体系的核心内容!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