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科技惜人才 习近平“礼遇”科学家的那些足迹

2016-02-16 17:45:24|来源:中国青年网|编辑:杨玉国

  重科技惜人才 习近平“礼遇”科学家的那些足迹

  2月3日,习近平在南昌大学国家硅基LED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考察。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 

  中国青年网北京2月16日电(记者 杜美辰)在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南昌大学教授江风益从习近平手中接过沉甸甸的本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中唯一一等奖证书。令江风益没想到的是,不到1个月后,他在自己的实验室中迎来了习近平的亲自到访。 

  在春节即将来临之际,习近平在赴江西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期间,特意来到南昌大学,考察江风益所在的国家硅基LED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在南昌大学,习近平指出,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的生力军,要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和教育方法,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造就更多的合格人才、创新人才。 

  根据近日出版的《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习大大+”工作室发现,对于科技创新工作习近平曾有多次重要讲话,对于科技人才则最为看重。他强调,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近年来,习近平多次专门看望慰问科技人才,也多次出席重大科技活动,用言行演绎和践行着重科技、惜人才。 

  礼遇院士 新年慰问 助科技托起中国梦 

  重科技惜人才 习近平“礼遇”科学家的那些足迹  

  在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习近平向获得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于敏颁奖。新华社记者 马占成 摄 

  在 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中科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高级科学顾问、中国“氢弹之父”于敏院士获最高科学技术奖,习近平弯下腰向坐在轮椅上的科学家颁发奖励证书,并同他热情握手,表示祝贺。习近平这一“礼遇”老一辈科学家的画面让人印象深刻。 

  此前,习近平也曾在新春佳节之际,专门前往老一辈科学家的家中慰问祝福。2011年1月,在传统农历小年这日,习近平前往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忠诚,中国科学院院士孙家栋、李振声家中,看望这三位为新中国科技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著名科学家,向他们致以诚挚问候和新春祝福的同时,认真听取他们对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意见和建议。 

  在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神经外科专家王忠诚院士家中,习近平同他促膝谈心,高度赞扬王老精湛的医术、崇高的医德和在教学科研上取得的丰硕成果,要求广大医务工作者向王忠诚学习,在技术上精益求精,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在航天科技专家孙家栋院士家中,习近平对他为我国航天科技事业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表示敬意和感谢,并认真听取孙老对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在著名小麦遗传育种专家李振声院士家中,习近平认真倾听李振声就发展现代农业和盐碱地治理问题的想法和建议。 

  习近平曾强调,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在新春佳节之际,习近平等国家领导人为默默无闻奋斗在科研一线的科学家们送上祝福,不仅是对科学家们的肯定和鼓励,也表现了党和政府对科学事业的高度重视。 

  科技梦与中国梦紧密相连,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带领下,中国科技飞速发展,在创新与进步中不断“托起”中国梦。 

  点赞科技工作者 要求科学家有爱国情怀 

  重科技惜人才 习近平“礼遇”科学家的那些足迹

  2013年7月,习近平到中国科学院考察工作,同当年参与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建设和应用的3位院士交谈。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每年辞旧迎新之际,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都会在北京举行。当选总书记以来,习近平的身影从未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缺席。在历届大会上,习近平总是亲切为获奖科学家颁奖,并同他们热情握手表达崇高敬意和诚挚问候。 

  而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也在发言中为两院院士和全国广大科技工作者“点赞”。习近平说,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我国科学技术界、工程技术界的杰出代表,是国家的财富、人民的骄傲、民族的光荣。同时他也指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征程中,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强大的科技创新力量,并号召广大科技工作者锐意进取、锐意创新,努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业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除了为广大科技工作者点赞,习近平也要求科学家有爱国情怀。2013年7月,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考察时表示,“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是对我国科技人员第一位的要求。”习近平说,“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有祖国。广大科技人员要牢固树立创新科技、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思想,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国家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把人生理想融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中。” 

  在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获诺贝尔奖后,习近平曾在致信祝贺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60周年时、在越南《人民报》发表署名文章上以及在2016年新年贺词中,三次提到屠呦呦。以屠呦呦为代表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用智慧与双手推动国家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将中国创新的美誉传遍世界。而党和政府对科技事业的高度重视,将推动我国科技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