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理政新实践·江苏篇】“非遗”联姻“互联网+”
把刺绣、宫扇和剪纸,搬上网络平台,玩直播,搞众筹。在江苏省扬州市古老的非遗技艺,正在和互联网擦出新火花。
在扬州东关街的一家折扇工坊,非遗折扇的技艺传承人朱国勇正在用手机现场录制折扇制作的视频。
选料、劈料、拉造型、上扇面等几十道工序依次上演,手机视频就这样将原汁原味的折扇制作工艺记录下来。随后,朱国勇将视频发到了自己的微信朋友圈,为手工折扇做推介。
朱国勇介绍,如今网络销售已经占了营业额的大头,网友之间相互介绍,然后他根据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
具备互联网思维的非遗技艺还有扬州剪纸。扬州剪纸大师庞建东去年创作的剪纸扬州新六景,荣获江苏省特色旅游商品展会的银奖。获奖后,主办方将他的作品和联系方式上传到了省旅游商品网。没想到,一些外地旅游景点的负责人看到后,主动跟他取得了联系。
随后,庞建东替上海豫园、无锡灵山、南京秦淮风景区,分别设计制作了特色景点图案的剪纸作品。随着知名度的提升,一些扬州本地的网络销售商也主动找上门,代理销售庞建东的剪纸作品。
针对市场需求,庞建东不断推陈出新,最近他尝试将扬州刺绣、宫扇和剪纸艺术相结合,开发出一款别具创意的摆件作品。
如今,庞建东剪纸工作室所在的仁丰里文化街区,已将其微信公众号印在了庞建东的剪纸作品上,希望能借此吸引更多的外地游客,达到双赢的效果。
目前扬州市不少非遗项目都在尝试互联网推介和宣传的模式,比如,扬州漆器梅瓶还试水了网络众筹营销,收效良好。扬州市也在着力打造486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聚区,建立了官方微信公众号,将非遗、旅游、餐饮等功能融为一体,为老手艺焕发新生机探索更多方式。
【链接:2016中国移动互联新趋势】
移动网互联让很多老手艺重新焕发了生机,纵观国内,移动互联以其智能、联接、高覆盖率等优势,不断推动着互联网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移动智能终端规模突破13.7亿台。移动智能终端用户中,35岁及以下用户的比例达71.5%,35岁以上用户比例为28.5%,年轻用户仍然是移动互联网用户的主体,90后人群正在成长为消费主体。
在设备上,新兴智能设备份额由15年底的0.8% 提升至16年底的1.9%。平板电脑的份额继续下降,由2015年底的5.0%下降至4.2%,而智能可穿戴、智能电视盒子等其他新兴智能设备的份额则快速增长,由2015年底的0.8%增长至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