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视察北京三周年 “数说”北京在协同发展中的新变革
三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了北京在新形势新时期的战略定位,提出了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奋斗目标,发出了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总动员令”。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讲话,犹如一座领航灯塔,指明了北京的工作方向。
三年来,北京通过做功能疏解的“减法”,剥掉“白菜帮”,集中力量做好“白菜心”,换取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优化的“加法”,走出了一条减量发展、瘦身健体、提质增效的新路。2017年是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一年,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得到有序有效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一系列的数字和故事述说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给北京带来的深刻变革。
一小时交通圈将建成 京津冀交通一卡通将互联互通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的一体化更具有基础性的意义。
家住河北燕郊的王怡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的发展中感触最深。随着北京城市的发展,和北京通州区只有一河之隔,地理位置相当于北京“东七环”的燕郊成为了大批“北漂”的聚集地。小王2011年来到北京上班,将家安置在了燕郊。每天早晨6点钟起床,花费两个半小时到达单位,是小王每天的必修课。因为这每天5个小时的通勤时间,和燕郊属于河北省的行政区划,大批小王这样的青年被称为“跨省上班族”,而这“跨省上班族”也慢慢与“北漂艰辛”这样的词划上了等号。
随着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的发展,京昆高速、G111北京段改建工程2014年底已经建成通车,京台高速2016年底也实现建成通车,京秦高速、首都地区环线高速(通州至大兴段)开工建设。作为2019年世园会配套工程和2022年冬奥会重点交通保障项目的兴延高速也已完工31%。
小王切实感受到了交通的发展:通往燕郊的公交车稳步增加,地铁线也随之规划。伴随着交通的发展,燕郊也逐步有了大型的超市商场、连锁商店,一改原本的“睡城”面貌。“从前一说上班大家都往城里走,现在很多人就可以在燕郊上班,燕郊现在就像一个二线城市一样,这样的快速发展真是做梦也想不到的”,小王这样告诉记者。
今年2月13日,两条连接大厂与北京市及城市副中心的快速直达专线开通,进一步推进了北京与燕郊大厂等地公共交通的互联互通,为北京六号线地铁分担了客流,为沿线乘客提供多样化公交服务新选择。包括燕郊、大厂、香河的“北三县”,渐渐脱了“睡城”的帽子,成为了充满活力的围绕着首都的“卫星城”。
据了解,《京津冀城际铁路网规划修编方案(2015一2030年)》(于2016年11月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明确,以“京津、京保石、京唐秦”三大通道为主轴,到2020年,基本实现京津保唐相邻城市1小时交通圈,有效支撑和引导区域空间布局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到2030年,基本形成以“四纵四横一环”为骨架的城际铁路网络,总里程超过3000公里,满足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需要。
值得一提的是,“京津冀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已覆盖区域内9个城市,包含北京城六区全部地面公交线路(除定制商务公交),北京地区累计发卡1.6万张。在这个基础上,地铁一卡通互联互通预计年底前也可以实现。
产业调整“三升三降” 助力破局“大城市病”
疏解非首都功能是北京建设“四个中心”,建设和谐宜居之都的重要手段。有“疏解”就要有“承接”。2015到2016年,北京共调整疏解350家商品交易市场,其中调整疏解商品交易市场117个,建筑面积160万平方米,疏解商户2.8万户。这么多商户都到哪里去了呢?
北京市发改委的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北京雅宝路、动物园、大红门等批发市场的疏解,河北积极承接:白沟大红门以国际服装城全面开业,北京新发地农副产品物流园一期项目建成投运。
2015年9月,北京大红门的方仕鞋城作为较早一批关停的批发市场正式关门拉闸。“业务刚刚稳定三四年,市场就面临关停,我的经营活动和个人生活都在北京,也在北京安了家,孩子也在北京,这一被疏解,头都大了!”原方仕鞋城的商户唐先明当时这样告诉记者。
如今一年半过去了,在河北承接地继续经营商铺的他再次接受采访时已经换了一种口气。他表示,相比较在北京,河北的生活成本低,生活环境也宽敞舒适了很多,更重要的是,河北承接地的生活配套设施很全,生活非常方便。“商户是依托着市场发展的,市场响应中央号召进行疏解,商户当然要支持,而且这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唐先明说,“从2013年开始我就做起了电商,6成的批发量已经是通过电商来达成的,搬到河北的确是件大好事。”
按照产业发展与城市战略定位相适应、相一致、相协调的要求,北京制定实施并修订完善了全国首个以治理“大城市病”为目标的新增产业禁止和限制目录。2014年目录实施以来,北京不予办理的工商登记业务累计达1.64万件。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一环,去年北京实现了新设市场主体的“三升三降”:从严调控的制造业、农林牧渔业、批发和零售业新设市场主体数分别下降72.75%、26.42%、18.36%,未列入禁限的金融业、文化体育娱乐业、科技服务业同比分别增长12.77%、26.76%、22.53%,北京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
二氧化硫浓度下降五成 环境治理还得靠协同
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方便了居民的生活;疏解非首都功能,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质。想要改善“阳光”“空气”和“水”的品质,就更需要京津冀协同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年来,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不断深化,北京与津冀合力推进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压减燃煤发展清洁能源、控制工业和扬尘污染等重点减排。
据不完全统计,三年以来,京津冀三地累计共压减燃煤消费4030万吨,淘汰化解过剩炼铁产能4000余万吨、炼钢4100余万吨、焦炭1600余万吨、水泥5300余万吨、平板玻璃5100余万重量箱;完成现役煤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装机容量4955万千瓦,淘汰燃煤锅炉3.01万台、8.7万蒸吨,完成散煤清洁化替代2000余万吨;淘汰黄标车老旧车276万辆,推广新能源车21万辆,完成加油站储油库油气回收改造9000余座,关停退出高污染企业3500多家。
经过三年的协同治理,京津冀区域四项主要污染物浓度全面下降,空气质量取得了整体改善。2016年,京津冀区域13个城市PM2.5、PM10、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平均浓度分别为71、119、31和49微克每立方米,较2013年相比分别下降33%、34%、55.6%和4.5%,区域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56.8%,较2013年相比上升19.2%,区域平均重污染天数则从2013年的76天减少到33天,下降56.1%。
据北京市发改委统计,7成左右的京津冀居民切实感受到了京津冀协同发展在环境方面的推动作用,包括关闭多家污染企业,绿化面积增大,新能源得到推广和应用,水资源得到保护和治理等。
同时,京津冀生态协同保护深入开展。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完成林业建设19.7万亩,京冀生态水源保护林建设工程全面实施,122万亩张家口坝上地区退化林分改造试点工程全面完成,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等项目持续推进,永定河生态廊道、南水北调东线进京项目有序推进。
培训津冀医师700余人 9个京津冀高校联盟成立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三地共同发展,而不是简单的将北京“不要”的产业“转移”出去。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方面,京津冀协同发展也在稳步推进。
三年来,北京市、区两级与津冀各地方共签署教育合作协议21个,实施合作项目30余个。组建了京津冀地区9个高校联盟,景山学校曹妃甸分校2016年9月顺利开学,北京五中、八一学校、史家小学廊坊和保定分校建设有序推进。
在医疗卫生协作方面,北京市属11家医院和1家企业医院已与河北13家医院开展合作办医,2016年上半年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出院患者中,河北患者占比从2013年的9.05%降至7.47%;北京与河北省开展了北京-燕达、北京-曹妃甸、北京-张家口、北京-承德4个重点医疗合作项目,通过技术帮扶、人才培养、科室托管等多种形式,累计派出医师1000余人,接受津冀两地进修医师700余人,接诊患者约7万人次,会诊8千余人次,有力地提升了津冀地区医疗水平。
在河北省廊坊市大厂回族自治县,紧邻潮白河北京五中的分校建筑大气,操场广阔,吸引了大批北京市民前来就读。来自北京市通州区的张先生正在考虑让女儿进入北京五中大厂分校就读,问及原因,张先生说:“北京的教育资源是好,但是人太多,孩子想接受优质的教育反而很难。这里不一样,享有北京的优势资源又有良好的生活环境,相信可以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北京的发展离不开京津冀协同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与北京的对接。破解北京发展难题、治理“大城市病”必须纳入京津冀和环渤海的战略空间加以考量,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北京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未来,北京将稳扎稳打、锲而不舍、久久为功,携手津冀共同续写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