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走转改:倾听平凡 感受不一样的天津“温度”

2017-03-01 08:29:08|来源:北方网|编辑:杨玉国

  天津北方网讯:用脚走访,用笔记录,用心还原……2017年2月16日至21日,天津市委网信办组织全市网络媒体开展了“温暖中国·2017”网络媒体新春走基层活动。“前沿”新闻编辑也有幸参与其中,以此为契机深入到各行各业的基层群众当中,倾听每一个平凡的故事,感受不一样的生命温度。

  走基层,感知文化传承

  此次走基层活动启动时,春节刚刚过去。首日行程中,采访团就来到了“年画之乡”——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镇,探寻这里的文化传承。

  与春节期间张灯结彩的景象不同,此时的杨柳青古镇显得有些“冷清”。在京杭大运河边,一家“玉成号”画庄的招牌格外醒目。走进作坊,就看到一位老人正站在墙壁前,对着一幅年画彩绘做最后润色,而一旁则排满了刚刚完成彩绘的年画挂板。这位老人,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杨柳青年画代表性传承人霍庆顺先生,他是杨柳青镇“玉成号”画庄的第六代传人,他与姐弟几人从小受祖辈熏陶,传承下了年画的制作工艺。

  霍庆顺最擅长的就是彩绘,他的两个姐姐都是十几岁就开始学习彩绘,现在已是70多岁的老人,仍在专门研究和制作彩绘这道工序。他说,杨柳青年画的每一道工序都需要钻研,足够一个技师学上一生。

  如何让年画这门传统艺术传承下去,尤其是让年轻人掌握这门制作技艺,是霍庆顺思考最多的问题,他说,只要有年轻人喜欢,无论是谁他都愿意传授。霍庆顺回忆,新中国成立后,在政府的帮助下,他父亲的画社里请来了很多连环画作家,一起创作了很多反映新时代的新作品。而现在,霍庆顺和他的子女们在继承传统艺术的同时,也在不断努力试图继续创新年画。

  作为普通百姓,我们通常把购买年画当做一种民间习俗,图一个“年味”。而通过这次走访,倾听传承人讲述年画的故事,我才体会到,比起画像人物本身,年画中表达的故事和蕴含的哲理才是精髓,工艺的传授和文化的传承也显得更加珍贵。

  走基层,感受发展成果

  除了航空航天、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如今,都市农业、新能源、智能制造、创新创业等都成为了天津发展的“绝招”。

  在天津于家堡双创示范基地有一家中钢科德孵化器,其中一家入驻企业零氪科技(天津)的负责人王通告诉“前沿”新闻编辑,“我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就决定在滨海新区买房了,以后就打算在这儿扎根了”。零氪科技是一家主攻医疗大数据平台研发的企业,几个月前刚刚从北京中关村搬到天津,王通说,搬到天津后,公司员工待遇水平与在北京一样,于家堡交通便利、环境优美、配套设施又完备。对于未来,这位公司主管说,以后这里就是他创业和生活的主要战场了。

  过去三年时间里,京津冀“撸起袖子加油干”,三地协同发展成了大势所趋,对天津而言,更是遇到了千载难逢的历史发展机遇。而能够吸引优质企业和高端人才入驻的,并非只有走在发展前沿的滨海新区。在天津市宝坻区,还有一座京津中关村科技城。

  说起宝坻,总是首先想到当地特色的都市农业和京东大鼓等传统文化产品,这一次,跟着采访团来到这里,我们也见到了宝坻区科技发展方面的新成果。在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北京大学京津科技园项目负责人杜元平告诉我们,自正式运营以来,天津北大科技园众创空间已吸纳了20多个大学生创业项目,包括30多个创业团队,累计孵化企业也有近50家。正是这些新鲜的项目、年轻的面孔,为宝坻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新活力,而这些活力,只有抛开书面材料,走到基层一线,才能真切地感受到。

  走基层,感悟媒体责任

  连续四天的参观、采访,每天一早采访团就集合启程,每个点位的采访结束后就马上赶往下一个点位,每天的行程结束时已近傍晚,而行程的结束并不代表工作的结束,采访团的成员还要整理采访素材连夜写稿。忙碌,却收获良多。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我在这次采访中见到了形形色色的人,他们不同行业、不同身份,但他们都是普罗大众的一员,他们都怀有自己对生活的理想。

  “走转改”,就是让我们这些年轻的新闻工作者能够沉下心来、走出去,去感受鲜活的新闻事件,努力写出有温度的新闻作品。这不是一时的形式主义,而是每一个媒体人需要承担的时代责任。通过本次活动,我认识到,我们应当在今后的新闻报道工作中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写出更多、更好、更正能量、更接地气的新闻作品。(前沿新闻编辑 谢鸣驰)

标签: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