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学者走访河北邯郸:精准扶贫计划让资金真正落在实处
作者在肥乡区韩堡村西红柿大棚参观
作者向大名县赵庄村薛俊芳奶奶学做塑料花
作者在毛演堡乡卫生院学习六步洗手法
应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邀请,近日,我有机会到河北省邯郸市调研,亲身体验中国政府在扶贫行动中所取得的成绩,看一看中国政府能否实现2020年全面脱贫的目标。
自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政府一直将扶贫工作当作优先事务。随着改革开放后国内经济取得的巨大发展,中国已经成功实现了7亿人口的脱贫。
虽然中国现在已经是全球数一数二的重要经济体,但贫富差距依然存在,人均收入水平也和发达国家相距甚远。据统计,2015年,中国仍有5575万人年收入低于2800元,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从绝对数量来说,贫困人口仍然很多,但相对比例已经很低,只占到了总人口的5%。
回顾历史,不难看到中国减贫工作取得的进展:1990年中国还有60%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下,而仅仅用了10年时间,贫困人口的数量就减少了一半。
需要强调的是,中国的扶贫工作也随时关注人均收入的变化,随之调整贫困线的水平。在1986年,贫困线为年人均收入低于206元,如今则增长至2800元。
在另一方面,中国的扶贫工作预算也在逐年增加,2016年已经达到了660亿元,相比上年增长了40%以上。
目前的中国,正在实施更加有针对性和差异性的精准扶贫计划。这种方式能够更加有效率地利用扶贫资源,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偏差和浪费,让资金能够真正落在实处。
这些有针对性的措施激励了贫困地区发展有竞争力的产业模式,尤其是农业、旅游业和电子商务。这些产业均为政府、企业和希望改善家庭状况的家庭三方合力的结果。
我们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采访团队第一个到访的贫困村落,是邯郸市肥乡区天台山镇的韩堡村。在那里,我们参观了丽园农业产业示范园。
我们在这里认识了一位从这个贫困村走出来的企业家。他用自己多年来的积蓄在家乡建立了一个农业企业,为自己的父老相亲提供就业机会,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这个农业园区种植了高质量的有机西红柿和其他蔬果,所有这些产品都会销往附近城市。邯郸地区与北京、天津和其他大中城市相距都很近,这也为产业园农产品的销售提供了便利。
在这个农业产业园的运营中,贫困农民不只作为土地流转方将地租给园区,同时也将自己的金融扶贫贷款入股企业。通过这种方式,贫困家庭可以在农业产业园中得到三重收入:在产业园中工作的工资、土地流转的租金和产业园农产品销售的分红收入。
大部分在产业园中工作的都是妇女,因为大部分男性劳动力都选择了进城务工,而女性选择就近工作也能够更好地照顾家庭。
近些年,该农业产业园年收入约为300万元人民币,其中有10%的利润作为入股农民家庭的股份分红。综合这三层收入,一些家庭的年收入超过了7万元,能够让他们一举脱贫。
此外,我们也参观了肥乡区毛演堡乡卫生院。我们和该乡的干部进行了座谈,了解这里贫困人口卫生教育和疾病预防工作情况。同时,我们也现场了解了卫生院对群众提供的多种服务,包括为贫困人口提供上门医疗服务等。
第二天,我们参观了邯郸大名县的边村、赵庄村和大霍庄村三个村庄。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除了政府、企业和农村三方合作的方式外,精准扶贫的另一种形式:在这些村庄里,邯郸学院作为高校向贫困户提供专业的知识和建议。
邯郸学院为此派出了九位教师,每三位一组进驻一个村,帮助农民设立大棚种植蘑菇等农产品,也在田间种植核桃树等经济作物。
在赵庄村,我们拜访了当地种植香瓜的农户,也见识了当地老奶奶制作的塑料花,这些花成功销往俄罗斯。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发现老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工作补贴家计。
在大霍庄村,我们参观了农产品销往大城市的蔬菜大棚,与大棚的主人们进行交流。之后去拜访了一座农户自建的养鸡场,在那里,农户通过饲养蛋鸡来提高每月收入。
当地政府还特别关注到了一些肢体残障贫困人员的现实状况,帮助他们在屋顶架设了太阳能发电设施(同时架设输电线路),可以将所产生的电力以优惠价格直接售卖给政府,从而获得收入。
在大名行的最后,我们拜访了县扶贫办公室主任张平,请他为我们介绍本县扶贫攻坚战的情况。张主任表示,目前大名县已经非常接近脱贫目标,在2020年之前一定可以实现全面脱贫。
在这样的行程里,我们亲身体验了贫困家庭与中央、地方政府的通力合作,也了解到了企业家为贫困人口提供工作机会的不懈努力。在社会各方的努力下,中国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正在全面消除贫困现象。
作者:迭戈·马宗奇尼(阿根廷),DiegoMazzoccone,拉美中国政治经济研究中心拉美事务执行主任 编译:万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