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村行:南北魅力交融处 信阳美丽新农村
此次中国乡村行路线图 摄影:桑德格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张怡康 信阳广播电视台记者 王淑君):“大别苍苍,淮水汤汤,有位佳人,名曰信阳”。 信阳是河南省最南端的城市,处于淮河上游,由8个县和2个区组成。这个人口640万的城市交融着楚文化和中原文化。独特的人文和风景魅力让这里被称作“北国的江南、江南的北国”。只此一句,足以让人对它与众不同的美遐想万分。而构成信阳的无数美丽乡村,更是在中国的新农村建社中展现出精彩各异的身姿。 为此,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乡村行”记者队伍在四月上旬走入信阳,足迹踏访两区三县四村庄,浮光掠影地感受了信阳的好山、好水、好菜、好茶和数不清的好故事。
油菜花田处处可见采蜜的蜜蜂 摄影:桑德格
信阳市淮滨县:淮河第一港+弱筋小麦第一县。顾名思义,淮滨县的名字源于“淮河之滨”。它是距离信阳市区最远的县,是淮河第一港口所在地,也是信阳这个内陆城市唯一拥有港口码头的县市。南北文化和地域特色在这里相互交融,近两年小麦、紫云英、水稻、油菜花等新型农业产业链的形成,让这里发展迅速。
三万亩紫云英花田成为乡村旅游新亮点 摄影:张晖
淮滨县魅力之一:紫云英。每年春风拂面的4月,是被称为“幸福之花”的紫云英盛开的季节,也是农户们忙碌的季节。紫云英不仅观赏价值高,振兴了当地的乡村旅游业,更有“浑身是宝”的美名。
紫云英花蜜营养丰富 摄影:桑德格
紫云英的花和种子作为中药材,能祛风明目、健脾益气、解毒止痛,已输出到韩国和日本等国家;根、茎、叶是天然环保肥料,能培肥地力,改善土地耕作性能,大大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而它本身每年9月撒种,次年4月收获,十分易于种植,不需看管或施肥,是劳动力少的农户福音;同时,它也是我国主要蜜源植物之一。
文化广场——村民休闲好去处 摄影:李鹏
文化广场——村民文体活动好去处 摄影:吴锋
淮滨县魅力之二:文化中心。2010年建成的文化中心,包括文化广场、图书馆、文化馆和小剧场,与附近的淮河公园成为县民和周边群众休闲娱乐、开展文体活动及丰富文化知识的好去处。
文化广场图书馆内 摄影:杨德政
其中,图书馆内设有通过二维码可直接下载书籍的电子阅览室、少儿读物阅览室等,馆藏图书近10万册。
农家书屋 摄影:桑德格
同时,通过县图书馆为总馆,各农家书屋为馆藏地点的“一卡通”形式,实现了在家附近就能通借通还的方便格局。
弱筋小麦生产基地 摄影:李鹏
淮滨县魅力之三:弱筋小麦。弱筋小麦的生长要求十分严格,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使这里成为了当之无愧的“中国弱筋小麦第一县”。
弱筋小麦产品 摄影:桑德格
相较于用来制作口感筋道的面包和面条的强筋小麦来说,弱筋小麦用于制作大众喜爱的沙琪玛、饼干、小馒头等酥、软、脆的糕点,同时它是高质量白酒的主要材料之一,因此淮滨县吸引了许多国内外驰名白酒厂商,以及福建、广东等大型糕点厂商入驻,为拉动当地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农村实现脱贫攻坚的主要农作物。
走读淮河项目建设中 摄影:吴锋
淮滨县魅力之四:走读淮河文化项目。淮河作为中国七大河之一,流域面积27万平方公里,人文、历史、风景魅力数不胜数。为了让人们能够在短时间内了解淮河和淮河流域的文化,同时缓解淮滨汛期压力,占地3300亩,集水利工程、文化旅游和拉动当地就业为一体的“走读淮河文化项目”诞生了。
走读淮河东西湖景区 摄影:杨德政
在以淮河为原型修建的“河流”两域,按1:1比例建造的20余个淮河沿线主要景点即将拔地而起。项目预计2018年5月与游客们见面。
一艘货轮带着余晖驶过淮滨饮马港 摄影:李鹏
淮滨县魅力之五:淮滨港建设。淮滨县饮马港是淮河上游第一个、也是目前最大的港口。作为淮河第一港口县市,淮滨县的“港口经济”迅猛发展,饮马港已无法满足造船与河运的需求,于是新的港口——淮滨港建设正式启动。
一名工人正在巨大的船体内焊接 摄影:吴锋
淮滨港占地1286亩,最终将实现公路、水路、铁路联动。港口预计在2019年投入使用,而以淮滨港为中心打造的“淮滨临港经济区”,预计2030年完工。港区建成可实现并排行走3艘2千吨货船,不仅将为当地脱贫致富提供更好助力,也将因其地理优势,大大促进中国与俄罗斯等“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贸易往来。
田园春色 摄影:王金明
信阳市商城县:中国深呼吸小城100佳。商城县山脊环绕,峰峦叠嶂,沟谷交错,地貌多姿。有大小山峰300余座,千米以上山峰16座。金刚台海拔1584米,是大别山脉在河南省境内的最高峰。在这里,坐落着很多别具特色的新农村。
里罗城村灌溉农田的千工堰 摄影:桑德格
商城县魅力之一:里罗城村。这个山清水秀的小村庄从2013年开始进行乡村改造,仅用了2年时间就成为了“国家级美丽乡村示范村”。这里四季风景秀丽,春赏杜鹃、兰草花;夏观海拔上千米的山峰上云雾缭绕;秋看枫叶、银杏、葱葱玉树相辅相成;冬享山下阳光、山上白雪。优美的风景和红色文化,在“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政策下得以进一步发展。公路通了,游客来了,山货运出去了,山村热闹了,成为了行也欢畅、住也舒心的“美丽乡村”。
采茶忙 摄影:桑德格
商城县魅力之二:西河村。毛尖无疑是信阳最著名的名片。早在102年前,信阳毛尖茶就获得了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可谓声名远播。如今,信阳毛尖的炒制工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信阳毛尖茶生产车间 摄影:张晖
上等毛尖也是茶乡人的骄傲。其中,西河村地处海拔600米以上,这里产的茶都是被称为“高山茶”的有机毛尖。
有机毛尖茶 摄影:桑德格
这里的毛尖叶大、味浓、茶清、纤维素含量低、氨基酸含量高,入口鲜爽,回甘无穷。
茶田与茶 摄影:桑德格
目前,很多茶园采取农村合作社制,集种植、采摘、制作、加工、销售、采茶体验、吃住为一体,充分拓展茶产业链,此举不仅把国家品牌带得更响,也大力推进了新农村建设。
光山县羽绒服生产车间照片提供:光山县东圆利昇实业有限公司
光山县的农村淘宝中心 摄影:桑德格
信阳市光山县:羽绒×电商=带动家乡经济。据说,冬季不可或缺的羽绒服,在全中国范围内,每3件当中就有1件来自于这个不为人知的小县城——光山县。这个80万人口的县,有20万人从事羽绒服产业,总产值占全县GDP的八分之一。这一产业不仅解决了全县留守妇女、家庭主妇的就业问题,而且借力政府在生产、加工、定制、销售等全链条上的扶持政策,使得光山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从此光山不光。说到产业链上的销售环节,不能不说说光山县的农村电商。依靠村村、家家开设的电商平台,光山的羽绒服已经出口到阿根廷、智利、墨西哥、俄罗斯、加拿大、挪威和澳大利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时,包括糍粑、砖桥月饼、咸麻鸭蛋、黑猪腊肉、山茶油和光山青虾等在内的光山季节性农副特产“光山十宝”也因为电商通道的打通实现了“农产品进城”,走进了全国的千家万户。为此,光山县在2015年被评为全国第一批“电子商务技能村全国示范县”。
郝堂——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起乡愁的村子 摄影:桑德格
郝堂村的小石桥曾送走外出打拼的农民工,如今迎来回乡建设的年轻人摄影:张晖
信阳市平桥区郝堂村:破茧成蝶的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郝堂村2011年开始新农村建设,2013年被评为“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2017年清明节期间,这个人口只有2千多人的小村子,因其美丽的景色,接待了3万多位游客的光临。
郝堂村的建筑在改建中保留了农村特色 摄影:桑德格
郝堂村的农家小院摄影:张晖
村庄建设的成功得益于恰当的改建方法。
改建从垃圾分类开始摄影:张晖
郝堂村把“尊重农民意愿,努力让老百姓看到好的前景”作为改建大前提,有效利用建设资金、引入环保节约理念、调动农民积极性,留下农村的原汁原味,新旧元素叠加,使得当地农民幸福感大幅提升,也在发展精致旅游业上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油菜花盛开摄影:杨亚军
信阳市平桥区新集村:信阳十佳“美丽乡村”。与郝堂村的“江南山水”特色不同,新集村位于蜿蜒起伏的丘陵之上,初春之际,近千亩油菜花芬香扑鼻。
农民住宅 摄影:桑德格
图书馆 摄影:桑德格
自2014年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以来,村里利用废弃院落改造村民住宅,建造图书馆、妇女之家、儿童快乐家园等文化设施,通过日常点滴丰富着乡村文化内涵。
每家每户的垃圾分类竹筐 摄影:桑德格
新集村最亮的特点之一,当数“村民垃圾分类”。每家每户在进行“可堆肥垃圾”和“可回收垃圾”的初步分类后,每天有专门的保洁员队伍统一收集并运回资源垃圾分类中心进行详细分类。大家的努力,造就了这个一尘不染的美丽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