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的“网络时间”
网民规模7.31亿,上市互联网企业达91家,“.CN”域名2061万个……接入互联网23年以来,中国网信事业发展迅速,正从网络大国向网络强国迈进。
作为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总书记可谓是一位“网络达人”:他重视互联网应运,关心互联网最新科技动态;他更是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为中国网信事业发展指明前进方向。
来,跟随视点君一起去看看,习近平总书记的“网络时间”吧!
在互联网已深刻改变了人民生活方式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在多种场合积极运用互联网——
2017年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电视台(中国环球电视网)和互联网,发表了二○一七年新年贺词。
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去过多家媒体调研,看展览、听汇报,与一线新闻工作者亲切交流。
——在人民日报社,习近平总书记通过人民日报客户端向全国人民致以元宵节祝福。总书记亲手点击键盘,在“两微一端”发布了问候语音。
——在新华社,习近平总书记通过新华社全媒报道平台远程指挥系统,同正在河南兰考县进行基层干部作风调查的记者视频连线交流。
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
——在中央电视台,习近平总书记在《新闻联播》演播室、导控室向主持人和工作人员了解新闻制作导播流程,并亲自切换按钮体验模拟播出。
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
——在解放军报社,习近平总书记在军报微博微信发布平台敲击键盘,发出了一条微博:“值此新年即将到来之际,我代表党中央、中央军委,向全体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祝贺新年。希望大家践行强军目标,有效履行使命,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新华社记者 李刚 摄
为了互联网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走进国内外互联网企业机构,调研考察最前沿科技动态。
——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广东考察调研,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等被列入行程。
在这次考察中他说,现在人类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这样一个历史阶段,这是一个世界潮流,而且这个互联网时代对人类的生活、生产、生产力的发展都具有很大的进步推动作用。
——2013年9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题举行第九次集体学习,把“课堂”搬到了中关村。
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展厅的3D打印、集成电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和健康、航空航天等展区,习近平等仔细察看和了解情况,同企业负责人和科研人员深入交谈,询问增材制造、云计算、大数据、高端服务器、量子通信等技术研发和应用情况。
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 摄
——2015年6月16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省调研考察。在贵阳市大数据应用展示中心,他观看大数据展示片,听取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介绍,了解大数据应用的典型案例,同在现场展示大数据应用产品的企业负责人交流。
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 摄
——2015年9月23日,习近平参观美国微软公司总部。在微软公司前瞻技术展示中心,工程师向习近平夫妇展示了3D“全息眼镜”设计摩托车造型和美国气象数据可视化系统,以及中国公司运用微软技术生产的生态系统硬件产品。
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
习近平总书记懂网用网,并对网信事业发展作出高屋建瓴的指导。
——先行一步践行新发展理念
按照新发展理念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的总要求和大趋势。
我国网信事业发展要适应这个大趋势。总体上说,网信事业代表着新的生产力、新的发展方向,应该也能够在践行新发展理念上先行一步。
——发展思想
网信事业要发展,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要适应人民期待和需求,加快信息化服务普及,降低应用成本,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务,让亿万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
——网络空间治理
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
我们要本着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核心技术突破
什么是核心技术?我看,可以从3个方面把握。一是基础技术、通用技术。二是非对称技术、“杀手锏”技术。三是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在这些领域,我们同国外处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如果能够超前部署、集中攻关,很有可能实现从跟跑并跑到并跑领跑的转变。
——安全与发展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相辅相成的。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和发展要同步推进。
面对复杂严峻的网络安全形势,我们要保持清醒头脑,各方面齐抓共管,切实维护网络安全。
——人才支撑
互联网主要是年轻人的事业,要不拘一格降人才。要解放思想,慧眼识才,爱才惜才。
对待特殊人才要有特殊政策,不要求全责备,不要论资排辈,不要都用一把尺子衡量。
我们要顺势而为,改革人才引进各项配套制度,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不管是哪个国家、哪个地区的,只要是优秀人才,都可以为我所用。
记者李亚红、王思北、施雨岑、胡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