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实战化训练步伐 东海舰队某潜艇支队聚力锻造“水下尖刀”
操作装备 韩林摄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王曦):保卫领海离不开“王者之师”,近年来,中国的潜艇部队以坚实的脚步一步步走向深蓝,为中国奠定大国地位、维护大国形象提供了战略支撑。然而,随着世界海军强国反潜手段、装备和技术的日新月异,每前进一步都会面临更多挑战。如何征服更深、更远、更复杂的海洋,在未来战争中克敌制胜?东海舰队某潜艇支队牢记强军目标,始终坚持把战斗力标准贯穿于部队建设的全过程、各方面,努力在大风大浪、远海大洋中把部队锤炼成攻必克、守必固的海上劲旅。
聚焦实战,谋打赢、练打赢,不断强化的军事训练让支队多次成功实现昼夜水下长航,创造了多项纪录。艇长余平介绍,由于支队所处位置较为特殊,各项任务愈加紧迫,支队实战化训练强度不断增加:“以前,我们潜艇支队有一到两条艇有战备巡逻任务,现在每年要达到五到六艘出去,这要成为常态化的战备巡逻模式。我们已经切切实实感受到了这种训练强度。支队的很多领导、艇上的官兵每年在海上待的时间至少100天,少则80天。”
为了提高实战化水平,推进战斗力升级,支队将所有的奖励机制都向训练倾斜。优胜劣汰的奖惩制度让真正有水平、有能力的人脱颖而出,让军中的军匠们成为为标兵。支队政委费建平说,这是支队党委一直贯彻的思想:“军事训练我们实行一票否决权,如果没达到要求,今年的评优评先是没有可能的。每年拿出70%的奖励指标全部用于训练,每年基本达到70%到80%。在训练中突出出来的人,我们把奖励给他们,在执行重大任务,完成出色的优先奖励。平时出海天数达不到的,今年的奖励我们不考虑,不可能进入我们奖励的候选名单。”
坚持把军事训练成绩作为评功评奖的硬指标,对“差不多就行”的思想零容忍的考核制度催生出一大批优秀业务长和优秀士官。支队舵信技师戴长宏便是其中脱颖而出的“东海强军先锋”人物。由于他高超的驾艇技能和过硬的心理素质,戴长宏常被艇长们“借来借去”。艇长们说,遇到急难险重任务时,他就像半根主心骨、半颗定心丸。对此,戴长宏说,这种能“当主力、打头阵”的“绝技”来源于长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训练:“海上的资源是有限的,所以在出海的时候必须要把握每一秒钟,提高训练效率。在家的时候一定要学理论,学深、学透,到了海上才能得心应手。有的人始终做不好,是因为准备不充分。操舵是理论与实际联系非常紧密的项目,如果没有理论支撑,他怎么操作?操作不好。所以不光在潜艇上出海的时候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在家里也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为了充分挖掘广大官兵的打仗潜力,支队党委还出台了多项惠兵政策,让官兵们无后顾之忧,一心一意练兵备战。支队政治部主任周建明说,这些政策都设定了时间节点,在不断兑现:“我们支队党委近几年出台了八项政策,把我们官兵的福利待遇、家人的就业问题、住房问题、小孩的上学问题都考虑得很周到,这些政策都在不断兑现,而且强调了时间节点,必须上报,执行不完的必须说明理由。休假率和休完假率都有相应的要求。这些惠兵政策让我们感受到没有理由不敢潜艇的事情,没有理由不想打仗的事情。”
加快实战化训练步伐,适应转型谋发展。支队政委费建平表示,目前支队在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如何快速融入到联合作战体系中、如何补齐短板、如何让技术骨干不断层,这些都是今后改革的方向。他希望通过不断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和规则,实现建设一支世流潜艇部队的目标。“我们要建设一流的潜艇部队,这是我们的目标,目前离这个目标还有差距,但是我们在不断创新努力,不断发展当中,我相信这个目标会离我们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