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驻印度使馆刘劲松公使:印度已与"一带一路"建立密切关联
“一带一路”:分享机遇
—中国驻印度使馆刘劲松公使在观察家基金会(孟买)“一带一路”研讨会上的演讲
尊敬的库尔卡尼主席,
各位大使、各位学者、各位朋友:
首先,我代表罗照辉大使和郑曦原总领事,感谢印度观察家基金会(孟买)的邀请,热烈祝贺会议的召开。我要向会议的组织者库尔卡尼先生表达敬意,没有您的勇气、远见、威望和组织协调力,不可能有这次会议的成功举办。
下个月14日至15日,习近平主席将在北京主持“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28个国家的领导人和联合国秘书长将与会,还有110个国家的各界人士及61个国际组织参会。论坛以“合作”和“共赢”为主题词,总结过去、规划未来、实现早期收获,这标志“一带一路”建设进入全新阶段,将留下深刻的历史烙印。
我注意到这段时间,印度媒体、学者和智库对“一带一路”日益关注,出现了一些争鸣,核心是印度该不该参与“一带一路”,“一带一路”对印度是利是弊?
在此背景下,我很高兴与大家就“一带一路”深入交换意见,围绕大家的关切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我讲的第一点是,从历史文化角度看,印度始终就在“带丝绸之路之上。
前些天我去了比哈尔邦的王舍城,参访了位于王舍城的古代那烂陀大学遗址和玄奘纪念堂。玄奘是印中两国共同的名人,他曾从中国长安出发,经中国新疆、中亚、阿富汗、克什米尔直至那烂陀大学,在印度学习和参访长达17年,走遍了印度的东西南北,之后又沿丝绸之路返回。
他写了本书《大唐西域记》,详细记述当时印度次大陆几十个王国的风土人情和宗教环境,精确得令人难以置信。今天印度历史的重建和对古代丝路的研究,玄奘做出了巨大大贡献。
在玄奘之前100年,南印度的智者菩提达摩经海上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开创了中国禅宗,对佛教在中国发扬光大起了重要作用。他任住持的少林寺,也因中国功夫而为印度朋友熟知。
600多年前,中国明朝的使者郑和七下西洋,六次驻泊在印度喀拉拉邦的卡利卡特。距此不远的科钦,至今还保存着郑和船队教当地人搭建和使用的渔网。这些中国渔网,是当地人的生计所在,也成为当地的标志性景观。
来自印度的水牛、棉花、菠菜、佛教、犍陀罗艺术、印度天文和医药科学传至包括中国在内的古代丝路沿途各国。同样,中国的丝绸、瓷器、桃子、梨子、茶叶、印刷术、火药、纸张,极大丰富了印度人民的生活、改变了印度的经济社会史。
在西方殖民者侵入印度和中国之前,十多个世纪里,中国、印度以及阿拉伯国家的商船密集航行于印度洋与南海、东海之间,利用季风形成巨大的人流、信息流和贸易流。这是今天经济全球化的开端,中印是全球化的先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