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党建促发展 以发展强党建--走访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见闻
新华社石家庄5月22日电 题:以党建促发展 以发展强党建——走访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见闻
新华社记者赵鸿宇、巩志宏
“这里既然是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所在地,就应该成为现代农村发展的榜样,我们要好好利用前人留下的财富让村民共享红利!”台城村党总支书记杨建辉说。
台城村位于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城西南3.5公里处。共有2360人,党员84名,该村党总支根据不同服务对象,于2008年下设老党员、丝网协会、农业产业化3个党支部,精准解决村民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探索以党建促发展、以发展强党建的新模式。
精准对接“条条大路送温暖”
身体经常出现不适、致富能力较弱的村民张木龙,母亲双目失明,父亲去世前一直卧床不起,仅药费一项就收不抵支。农业产业化党支部书记崔小虎得知后,带领支部负责人免费为张木龙家耕种、收割、销售。
“从以前埋头在地里帮他们撒种到现在全部机械化耕作,都快30年了,我们去年把张木龙介绍到村里的企业工作,一个月忙起来能拿3000多元,现在他家的生活已有所好转。”崔小虎说。
老党员党支部书记毕小池称,他们要用感情和责任做好老年人工作。村里不少年轻人在外打工,在家的老人们需要啥或身体有不适时都会给支部打电话,支部也有人定期排查孤寡老人家庭中的安全隐患。“不少人称我们是他们的‘亲儿子’。”
杨建辉介绍,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的创始人弓仲韬曾带农民兄弟们涨工资、要粮食,我们在新时代也要搞好作风建设,为大家“送好温暖”,充分利用村集体优势做好精准服务。
“红绿两把手”助台城村民奔小康
“对丝网这行我有30年的经验,现在村内630多户中近300户成了‘丝网专业户’,其中一半都是我们手把手教起来的。”丝网协会党支部书记弓广茂说,“现在部分工厂正在转型,我们争取让大家在环保达标的基础上少花钱。”
农业产业化党支部委员赵广晕介绍,目前农户中使用生物农药的比例在升高,村内还引进了电动喷雾器,免费给农户使用,减少农业废弃物污染。同时,全村先后投资500多万元用于村容村貌改造提升,种植各类景观树木8000多棵。
安平红色文化研究会会长李建抓称,2009年7月1日,当地政府在台城村投资建设“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纪念馆”,吸引不少人前来参观,间接促进了经济发展。但目前红色文化开发仍不够,未来他们将借助当地优势,丰富红色旅游内容,进一步造福村民。
据悉,2016年台城村年产值达千万元的企业超过10家,人均收入达13642元,当年前来参观纪念馆的人数突破60000人,红色产业的快速发展让台城人感受到了新的机遇。
把党建工作打造成“重要生产力”
台城村村民杨桐最近开了一家网店,主营丝网产品,他在名片的核心位置印着“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所在地”。不久前,他向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除了想更好地为村里服务,还认为如果能成为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的党员全家都很有面子。
不少在外地做生意的台城村民也并未因距离“疏远”党组织,他们定期通过电话、微信等手段向所在支部汇报思想情况。长期在内蒙古赤峰做生意的弓艳玲称,与支部联系除了汇报工作,还能了解家乡产业发展状况,与赤峰销售情况形成互补。
记者采访当日,数次看到杨建辉的党总支微信群都有数十条最新未读信息,“群里每天都在交流生产生活信息,但大家更盼望在支部会时面对面头脑风暴,让人们出出汗的同时长长知识,我们要把党建工作打造成‘重要生产力’。”杨建辉说。
安平县委书记张福杰称,基层党支部必须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要以党建促发展,以发展强党建,沿袭“忧国忧民、信念坚定,不怕牺牲、勇于奉献,实事求是、敢为人先”的台城精神,在新时期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