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杨燕怡大使:中欧合作做大了共同利益的蛋糕
中国驻欧盟使团团团长杨燕怡大使。
国际在线报道(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 史靖洪):第十九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将于6月2日在布鲁塞尔举行,李克强总理将同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就中欧关系、地区和全球性问题深入交换意见。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杨燕怡大使近日在接受本台记者采访时说,实践表明,中欧领导人年度会晤有利于双方加深彼此了解,增进相互信任;有利于对中欧各领域务实合作提供宏观指导,促进开放合作、互利共赢;有利于正确看待和妥善处理矛盾,建设性管控分歧,消除影响双方关系的因素。
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机制,是中欧双方最高级别的政治对话机制,是中欧关系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的有效方式,是双方就重要问题进行对表的必要途径。自1998年首次中欧领导人会晤机制启动以来,双方领导人已经进行了18次会晤。杨燕怡大使说,自去年中欧领导人会晤以来,中欧关系总体保持稳定发展。她说:“一是双方坚持通过领导人会晤和战略、经贸、人文三大对话机制增信释疑。二是中欧务实合作稳中有进,中欧投资协定谈判、中欧共同投资基金、互联互通建设、法律事务对话、科技创新和中小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等都取得不同程度进展。三是人文交流更加活跃,双方签署互免持外交护照人员签证协定,促进人员往来便利化。四是在对接‘一带一路’倡议与欧洲发展战略、全球经济治理、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的对话协调密切。”
杨燕怡特别提到,自2015年第十七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做出对接“一带一路”倡议同欧洲发展战略的政治决定以来,“一带一路”建设在欧洲逐渐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给中欧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也为亚欧大陆的互联互通和共同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杨大使说,矛盾的存在是普遍的绝对的,中欧关系也不例外。中欧有共识和共同利益,也有分歧和不同利益诉求。至于分歧,既有政治和社会制度、发展模式、意识形态方面的,也有经济和贸易领域的。她说:“目前,经贸领域的分歧似乎更加突出一些,在诸如钢铁产能过剩、市场对等开放等问题上,欧方抱怨比较多。在履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第十五条的国际法律义务上,中方的关切和立场也是众所周知的。伴随中欧经贸关系的不断发展,有些旧分歧会消除,但新的分歧也会出现,或者在有些领域,新旧分歧会交织发展。我认为这都是正常现象,关键在于如何管控好、处理好分歧。”
杨燕怡就此提出三点建议。第一,中欧双方应聚焦共同利益,拓展务实合作。经贸合作一直是中欧关系的重要支柱。我们应当把握中欧经贸关系互利共赢的本质特征,始终将注意力集中在如何深化利益交融,如何加强互利合作,如何不断寻求利益的汇合点,如何坚持迈向合作共赢的目标上。第二,坚持通过对话协商妥善处理分歧。中欧之间有对话磋商机制和渠道,双方要坚持通过平等对话和友好协商,共同管控贸易摩擦。我们希望欧方保持市场开放,慎用贸易救济措施,努力维护稳定、开放的国际贸易环境,不能将经贸问题政治化,否则只会使有关问题更难解决,给双方经贸投资合作制造障碍。杨大使还希望欧方正确看待相互竞争。她说:“有市场就会有竞争。要抛弃所谓‘一国成功必然意味另一国损失’,‘中国发展将挑战欧洲未来’这种零和观念。这不符合事实,只会误导认知,贻误合作机遇。要鼓励良性竞争而非恶性竞争。良性竞争的要义之一就是履行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规则,而不是各行其是,违反规则甚至单方面改变规则。也要尊重中欧发展阶段、发展水平、发展质量的差异,不能不顾实际,不区别差异,强加于人。”
杨燕怡还说,中欧目前都处在深入改革和调整的关键阶段,双方完全可以从彼此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中寻找更多更大的合作机遇。在继续全面落实《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的同时,中欧双方都希望在以下方面挖掘新的合作潜力,即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科技创新、节能环保、循环经济、数字合作、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现代服务业、气候变化、中小企业合作、推进全球经济治理改革等。
她强调,中国的发展没有动别人的奶酪,而是做大了共同利益的蛋糕。同样,中欧合作也做大了共同利益的蛋糕。她相信,随着中欧合作规模扩大、水平提升、质量提高,双方共同利益的蛋糕将越做越大,给双方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培育更有竞争力的消费市场,并让中欧民众深切感受到,开放合作才是分享经济全球化益处、过上美好生活的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