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国内>>正文

寻访香港好人

2017-06-08 14:56:30|来源:新华社|编辑:张柏漪

“爱心饭堂”老板陈灼明和义工给天桥下的无家可归者派饭(5月20日摄)。

  新华社记者郜婕

  香港到处都有好人,有的从内地到香港打拼多年,艰难扎根后不忘帮扶穷人、回馈社会;有的创业成功后捐出亿万财富,书写慈善传奇;有的人到中年决定“海归”并扎根内地,尝试借鉴国外先进理念培育祖国下一代。

  香港回归20周年之际,寻访这些香港好人,可以从他们迥异的人生轨迹中看出相似的奉献热忱,也折射出香港与内地的血肉联系。

  免费派饭的“爱心饭堂”老板

  香港深水埗区有一家餐馆颇有名气,人称“爱心饭堂”。2011年起,这家餐馆与社会团体合作,定期向露宿者、独居老人、残障人士等免费派饭。如今“爱心饭堂”派饭规模已由最初每月1次、每次几十份,发展到每星期4次、合计上千份。

  “爱心饭堂”老板陈灼明,人称“明哥”,从内地来香港近40年,从打工做厨师到自己当老板,屡次生意难以为继,都在热心人士帮助下渡过难关。用他的话说:“这些年,社会力量帮我们生存下来,我们也要回馈社会。”

  5月下旬的一个星期六,记者来到陈灼明的餐馆,首先注意到门上标明的营业时间与众不同:下午4时30分就结束营业。这一安排显然是为准备傍晚派饭预留时间。“今天比较忙,总共要派400份饭,”陈灼明告诉记者,“其中200份给附近两个屋邨的独居长者,需要义工挨家挨户送上门。还有200份给周边的无家可归者,他们在那边天桥下等。”

  凭借“爱心饭堂”的善举,陈灼明近年获得不少荣誉,包括当选2013年香港“十大正能量代表”,2014年入选“感动香港十大人物”、获得“爱心奖”嘉许等。他把获奖看作“学习机会”:“每次去领奖,可以看看身边的人(其他获奖者)是怎么做的,跟他们学习,改良自己的做法。”

  陈灼明团队在上门为独居长者送饭时,还会留意对方生活中的其他困难,想办法帮助解决。遇到节假日、强暴雨等政府规定可停工的情况,一些公共服务机构可能暂停服务,“爱心饭堂”却“年三十也派饭,遇到八号风球(强台风,按规定可停工停课)也不中断”。

  记者见到的陈灼明脚踩棕色塑料拖鞋,衣袖磨得起球破洞,发白的牛仔裤后面一个磨破的口袋底露出黑色皮夹一角。他笑称,自己打拼多年,“60多岁了还是没赚到钱,主要因为心软——小时候吃过苦,后来看到别人没饭吃就想帮他们”。在他看来,做慈善不仅需要爱心,还要可持续。下一步,他打算探索社会服务企业自负盈亏的发展模式,争取让“爱心饭堂”服务点延伸到香港其他几个基层市民集中的区域。

标签: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