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古巴(上)——经济改革带来的生活巨变
笔者2007年至2014年间在古巴学习生活,又在2017年再次来到古巴。这十年间,发生了古美建交、卡翁去世、邻国委内瑞拉持续动荡波及古巴等重大事件,笔者有幸真实体验,密切关注在上述重大事件背景下古巴社会方方面面的变革进程。
如今,漫步哈瓦那街头,老人们依然拄着拐棍,手持配给卡,在街角食品店排队等待面包出炉;青年男女穿着靓丽,发沾啫喱,朝气蓬勃地出门打拼,孩子们身着统一校服,系着领巾,在老师的带领下排队过街……一切宛若从前,然而来自迈阿密的豪华邮轮的入港,北美航班的降落,香奈儿的时装秀,《速度与激情8》的追车,教皇、美国总统的造访……却仿佛努力昭示天下,一切都在悄无声息地巨变着。
审时度势的政策,与时俱进的节奏,勇往直前的步伐,风云变幻的时局,将带来进步还是倒退,繁荣还是混乱,令人不得不心生牵挂,拭目以待。而眼下,我们完全可以从住房、个体户、通讯、文娱生活等变化的细节中窥见端倪,展望未来。
一辆美式老爷车正驶过黑旗广场后的美国驻古巴大使馆。2015年之前,这里是美驻古利益代表处。它前面的广场上是无数巨大的旗杆,古巴人民常常在这里集会,升起黑旗向美国抗议。如今旗杆上已经没有黑旗,而围墙内的星条旗高高飘扬。赵冠岚供图
古巴的住房政策演变
革命前的古巴,很长一段时间是属于殖民权贵的乐园,他们住在豪宅里,推开百叶窗,便能看见绿树成荫的种植园,而土著和混血后裔却大多只能分享狭窄的街道公寓,或者作为奴隶或佣人寄居在富人的庄园里。革命胜利后,古巴政府推出一系列打破阶级,追求公平正义的住房政策。那些西殖时期的府邸、美殖时期的庄园,变成了机关、学校、博物馆,那些豪华酒店和公寓成为了人民的共同财产,在前苏联的援助下,大型现代化体育馆、电影院、医院、住宅楼更是拔地而起,人们憧憬着美丽舒适的家园。
哈瓦那街头的古老住宅,已经饱经风霜,年久失修。赵冠岚供图
然而,随着六七十年代国际局势的风云巨变和古美关系的迅速恶化,美好的梦想只能化为泡影。长年的禁运和制裁使得资本、原材料、劳动力、技术始终紧缺,老建筑年久失修,新建筑建设缓慢,人口增长,岁月消磨,现有资源大量消耗,得不到补充,而21世纪初的几场飓风灾害更是使得国民经济遭到重创,大量资源被投入到灾后重建中,国家住房建设计划几近搁置。据古巴国家住房研究所统计,超过300万户家庭中,仅有六成的家庭住房状况堪称良好。在哈瓦那几乎随处可见坍塌的老建筑。新建的大楼大多都提供给了政府机关、学校、医院以及对外盈利的酒店和商业中心,城市居民居住条件非常恶劣,没有门窗、屋顶、地板漏洞、楼梯坍塌、线路报废均是常态。村镇还保持着过去的生态,基础设施极为落后。
古巴房屋和停在房前的老爷车。来源:东方IC
2010年3月起,近百名专家对古巴住房问题及政策展开问卷调查,就住房所有制、城市用地、住房生产与分配、住房融资与补贴等方面的重要问题展开全民讨论,10月,《古巴社会经济纲要草案》公布,提出增加住房买卖和转让的灵活性,促进非国有住房建设及无补贴建材销售。2011年,古共六大颁布《党和革命的经济与社会政策纲要》,其中292-299条款详细明确了解决住房问题的政策纲要。大体思路为先维护,后建设,先城市,后农村,先增产,再分配,非国有,重建材,活市场,增补贴。自此,政府正式放开居民个人住房买卖禁令,并颁布了多项促进古巴住房建设和分配的细则。2011年12月,政府决定向个人提供8万古巴比索建房补贴;2013年6月,古巴部长会议委员会通过7387号决议,为每户改建房屋新增5000古巴土比索的运输补贴;国有不动产承租人、棚户居民、维修建设25平米住房单位或试图解决管道破损问题的居民也可申请资助,此外,还允许居民在外汇商店购买建材产品;2017年5月11日,《古巴房产法修订案》开始施行,新政策将使受损房屋及自建民居获得政府补贴,包括向自然人提供补贴、国有在建不动产项目转由私人续建完工和受灾房屋产权认定及永久化、合法化等内容,此外还涉及国有及政府补贴建造房屋产权转让以及房屋捐赠或买卖衍生的计税问题。
一系列新政,瞬间调动了无数民众的积极性,他们爆发出强大的热情,自己动手,兴建家园。较低的起点,未来10年极大的需求,使得近年来古巴房产交易量稳步增长,古美关系正常化以后,大量涌入的游客及资本更是催生古巴本地房地产市场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
私营经济逐步开放,餐饮、旅游发展可喜
2010年,古巴改革新政公布第一个月,发放的首批个体营业执照中,就有将近四分之一涉及餐饮业。上世纪90年代,法律还规定,私人开设的饭店不能超过6张餐桌,服务员不能超过五名。自政府为私营经济“松绑”以来,餐饮业呈现的繁荣景象简直让人耳目一新。如今,哈瓦那街头各种各样的时髦快餐店、豪华咖啡馆、高档西餐厅不断增加,相较于过去数目有限的几家国营餐厅,产品种类和服务态度简直是天壤之别——身材火辣,热情奔放的服务员;笑容可掬,技艺精湛的大厨;加勒比传统美食、中餐、瑞典菜,俄罗斯菜,法国菜,意大利菜、日韩料理,花样繁多,令人叹为观止。
冰激凌店里圣诞打扮的女服务员,赵冠岚供图
行走在哈瓦那,你既可以选择花几美元在老城区家庭作坊式咖啡厅来个面包夹煎蛋,再来杯鲜榨番石榴汁,也可以预定Miramar富人区高档酒店的烛光晚餐,就个人消费而言,在这两个地方用餐消费差价可达30倍之多;如今,餐厅老板们仍面临一些实际困难,比如个人还不能向银行申请贷款,无法顺利从正规批发市场进购原材料等,也经常会听见有人抱怨说,店面越来越多,竞争异常激烈。不过越来越好的政策和大量涌入的游客,依然可以让人看到大大的希望。
古巴街头的小吃摊,赵冠岚供图
餐饮业的改革离不开古巴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据拉美通讯社2016年7月7日哈瓦那报道,古巴旅游部部长曼努埃尔•马雷罗在第八届全国人大七次会议的公共服务委员会会议上透露,当年上半年赴古旅游人数达214.76万人次,比2015年同期增长11.7%。面对游客数的大幅上涨,马雷罗指出,目前古巴旅游业的一项重点任务就是要提升食宿接待能力。为此,亟需尽快落实从国家到个体层面新开发16000间客房及700家餐馆的提案。
在景区揽客的古巴船夫,曾锴供图。
司机赫尔曼,毕业于哈瓦那大学经济系,曾是政府机关的公务员,12年9月向领导提交了辞呈,下海承包起私营出租车(Máquina)。辞职前,因为工作表现突出,领导一再挽留,然而他还是义无返顾,“家有父母,现在还谈了一个女朋友,要是将来有了孩子,处处都是开销,不得不想点办法。”就这样,他从黑市淘来各种零件,把父亲那辆五十年代的红色雪佛兰老爷车改造翻新——发动机是三菱的,喷油嘴是标致的,刹车片是通用的......拼凑达标,上街揽客。与公立租车行不同,哈瓦那市区大概有三四十条这样的私营线路,根据路程远近,乘客可以自由选站,招手拼车,服务类似国内的小巴,人均单程价格在0.25CUC-1CUC(1.5元——6元人民币)之间。“现在我每天大概工作十个小时,除去成本,一天可以净赚50CUC(300元人民币)左右,周末则会更多,一天的收入就是以前一个月的两倍!虽然辛苦,但感觉充实”。赫尔曼非常满足,而且还每天温习英语,因为他漂亮的老爷车有时候还会接待外国游客,小费更高。(注:古巴实行货币双轨制,土比索CUP用于国内流通,而红比索CUC相当于外汇券,可兑换国际国币。)
古巴的私营出租车很多都是老爷车改装而成。来源:东方IC
过去,古巴居民如要出租自己的房屋给外国游客,必须向政府申请,价格一律是每天10-30CUP。漫步哈瓦那街头,那些挂着蓝色船锚标志的居民住房便是合法民宿。然而,在信息技术落后的时代,房主只能被动等待旅客上门,自己却很难主动发出广告,供需关系难以协调。2016年三月,美国线上旅行房屋租赁服务商Airbnb获准为全世界的旅行者提供在古巴的私人房屋租赁服务,要知道这在前几年的古巴是不可想象的事情。无数房主开始为自己的小家拍照,通过互联网向全世界发布广告,更多的游客可以深入民间,体验古巴人最真实的生活。
有知识,有文化,懂外语的古巴人,做起了倒爷,和外国人合资,做起旅店、旅游、雪茄、原材料进出口的生意,而对于那些没有机会接触外国人的创业者来说,街边披萨店、炸鸡店、冷饮店、手机修理店、缝纫店和家庭作坊等,门槛低,上手快,也成为了创业首选,只要选址合理,生意基本都不差。目前,古巴个体户数量已经超过50万,6年前,这一数字仅有15万。他们活跃在旅游、餐饮、房屋租赁、交通、销售等行业,成为近年来经济改革的积极分子。私营经济的发展不仅让一部分古巴人“先富起来”,也为古巴社会经济生活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作者:曾锴,赵冠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