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头角小学校长:大湾区建设将让香港补回失去的机会

2017-06-22 22:12:34|来源:国际在线|编辑:杨玉国

  国际在线报道(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驻香港记者丁一鸣、刘志敏):在香港和内地之间,有一条窄窄的街道。曾几何时,这条叫做“中英街”的街道是多少内地人趋之若鹜、去购买所谓“进口货”的热门地带。如今,时移世易,不仅是中英街,分隔内地和香港的深圳河两岸也呈现了与以往完全不同的面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进入深港交界的沙头角地区,专访了在这里生活、工作多年的吕东明,由他眼中边境地区的演变,看香港与内地这二十年来的发展对比。

  从香港进沙头角,单凭香港身份证还进不去,需要额外向警务处申请俗称“禁区纸”的禁区通行证。在沙头角当了二十五年小学校长的吕东明介绍说,港英政府从1951年开始,在香港和内地交界地带设置了一大片禁区缓冲地带,使得深港边境香港一侧2800公顷的土地无法发展。“回归之前,整个沙头角大家都能看到,相对来说是落后的。第一,没商业发展,第二,交通不方便,第三出入这里有条例的,凡禁区地方夜晚12点到凌晨6点宵禁,也就是不准出也不准入,除非特别情况。”

  禁区在回归之后逐步缩减到400公顷。但解除禁区是从2012年才开始的一个渐进的过程,解除完之后的发展方向、土地的用途更是政治纷争的焦点。即使像落马洲河套区这样原属深圳、后来由中央政府划拨给香港的这种“白拿的”土地,都要在香港围绕要不要发展吵作一团,吕东明对此深深不以为然。“比如现在落马洲河套计划,已经在香港这边讨论了很多时间。内地也已经说会和香港配合了。香港立法会或者官员成天就把这些政策讨论、讨论、讨论,讨论到头来就失掉了最好的时机。香港始终地就是这么多,人口越来越膨胀,但没有发展的条件,受制于土地。祖国就不同,土地很多。如果我们大家一起同步发展时,无论香港还是周边任何人都是很好的发展机会。”

  时间不等人。吕东明嘴上说香港“失掉了发展的时机”,眼睛也目睹了这一幕的发生。改革开放之初,内地人来到沙头角附近的中英街,在这里看琳琅满目的来自于香港的所谓“进口货”,赞不绝口。如今,回归都已经二十年,深圳河北岸高楼林立,商业区直接开到海关关口。反观香港一侧,还是绵亘万里的农田郊野。时移世易,攻守之势异也,内地迅速超越香港的大势,在边境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内地现在个个都用手机、支付宝;好多年前香港的八达通,(人都觉得)哇好犀利。但现在八达通已经out了。变成在香港做生意,你装不装支付宝?如果你不装支付宝,不用手机支付,顾客就会走掉了啊。你自己在原地踏步,不放宽思维,人家很容易就超过你。人家超过你之后,你就只能够……不说被淘汰,你要受到一定的压力。”

  如果说香港很多人身处维港两岸现代化城市的钢铁丛林之中、仍然自我感觉良好的话,吕东明虽然人微言轻,但他身处深港边界,看到两地差异,看到内地的蓬勃发展,切身感触到冷峻的现实。他认为,目前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蓝图对香港非常好,是一个难得的、能让香港补回过去失去时间的机会。“如果整个大湾区发展,(包含)有香港、深圳、东莞、广州、番禺、中山、珠海、澳门……,再加上香港和澳门之间的跨海大桥,使得交通方便,无论居住就业,还是整体性的发展,尤其是科技的发展——香港本身地小、成本价贵——转到内地去发展,这个发展速度会更加快,为大家制造更加各行各业各方面的发展机遇。”

  今年香港有一张获奖新闻图片拍摄于深港边境的晚上,一条深圳河,北边灯火通明,南边却黯淡无光。虽然整体而言,维港的灯光仍然璀璨,但时不我与,不会迁就自满与懈怠。祖国内地高速发展的光芒在逐渐盖过维港灯光的同时,也为香港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香港抓住机遇,融入祖国发展的大势,才能最终使得深圳河两岸的灯光连在一起,共同璀璨。

标签: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