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的五年】吉林省图们市水口村 魅力乡村的集体之路
水口村全貌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马玥李香兰):吉林省图们市月晴镇水口村位于中朝边境,全村面积3.7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0公顷,有81户,313人,朝鲜族人口占98%。近年,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后简称为村“两委”)在认真落实国家惠农政策的同时,结合本村实际情况,通过农民承包土地入股的形式,组建“便民粮食种植专业农场”,带领全村走上了致富路。截至2015年末,村民人均收入翻了3倍,村集体经济收入从“空白”提高到30万元。水口村还先后获得“延边州十佳魅力乡村”、“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乡村”等荣誉称号。
“村里每年购入花苗1700株,用来装饰道路两边和革命烈士纪念碑。村领导动员村民一起搞好环境。来我们村的人都会说,你们水口村好干净啊!听到这样的话,就特别开心。”
水口村是位于中朝边境的村庄,一直以传统方式的水稻种植为主业。有段时间,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多,留守人口老龄化越发严重,村里的土地不是闲置就是廉价承包给外来人员,村民的生活质量一直得不到有效保障。
“延边州边境线这边基本差不多都是朝鲜族,出国打工人员占多数,尤其是韩国、日本、美国,80后年轻人都在沿海地区,对农村来说是缺少劳动力,有土地资源优势但没有人种地,这是最大的缺点也是最困惑的一个特殊情况。”
为了找到适合本村村集体的经济发展之路,为了促进村民增收致富,从2007年起,金光秀带领领导班子反复研究后决定,将闲置的土地,以每公顷1300元的价格,承包给有劳动能力的外来户耕种。这样既提高土地利用率,又帮助村民增收。2008年,村里成立了“富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入社会员达45户,主要种植辣椒、西瓜、香瓜等作物,总面积达70公顷。之后,又相继成立了以有机水稻为主的“稻花香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进一步拓宽了致富渠道。
经过3年的努力,水口村村民人均收入达8200元,村集体收入3万元。虽然首次实现了村民和村集体经济双丰收,但在土地对外承包过程中,由于产业发展定位不清晰,导致了土地低价承包、土地转包纠纷、惠农补贴纠纷、承包土地撂荒等一系列问题。
“国家还有个政策,土地撂荒是绝对不允许的,所以再三研究,决定成立一个股份制的便民专业农场,全村纳入,村两委管理,当时我们也是摸着石头过河。”
2010年12月,村领导班子确定了“盘活土地资源,发展新型工农业”的新思路,村集体整合三家企业合作组织,组建了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便民粮食种植专业农场”。把村民对外承租了三年的土地全部收回,入股专业农场,股份比例以户为单位设置,不随人口增减而变动。建议发布后得到村民代表大会一致通过,75户村民自愿参股,整合土地面积137公顷。农场对入股农民以高于市场的价格签订土地流转合同,每十年为一期,每三年调整一次土地流转价格。
农场初创时制定了这样一条规定:纯收益的30%按照持股比例分配给农户,剩余的70%作为农场发展资金和村集体经济发展积累资金使用。但在前三年,全村村民一致同意不拿分红,把所有收入作为农场积累,投资买了农业设备,
“前几年成绩不错,从两台拖拉机起步,到现在我们是专业农场里的固定资产农机设备是360万,就近五年,现在全部是机械化。五年之内从利润中又抽出一部分资金,把以前70年代农业学大寨的梯田全部托梁改良,现在150公顷全是机械化作业。”
股份制农场的运行使水口村村民实现了四项收益:一是国家惠农补贴收入;二是土地租金收入;三是通过从事农场生产经营得到的打工收入;四是按照入股土地面积得到的年底分红收入。村民切实受益,开始过上更有保障的生活。
便民农场初具规模后,水口村凭借肥沃的土地、清新的空气、安全的水源,在培养绿色无公害、有机特色农产品上下足了功夫。水口村采取村集体为主的股份制形式,吸收村民全员参股,投入资金建成一座有机大米加工厂,同时向外大力推介水口村,成功引进上海市宝山区粮油贸易总公司,与其展开积极合作。2015年,水口村大米加工厂添置价值50万元的稻米抛光机、色选机等设备,为统一包装生产的有机大米注册了“水香牌”商标,返销上海。加工生产出的精包装大米价格每公斤10元,达到本地售价的两倍,实现水口村经济新跨越。
“现在我们已经投入了150万,两个加工厂,今年再加100万,年末正式开始生产,农民收入能翻番,集体收入也翻番,7、80万没问题。又能提高农民收入和福利待遇,还能建设本村的环境、基础设施。”
村集体有了一定的资金积累后,想方设法提高村民福利,加强精准扶贫的力度。
村里每年拿出5万元为全村村民购买合作医疗保险、人身伤害保险、住宅保险。每年资助村老年协会、妇女协会等组织开展文体娱乐活动。水口村现有贫困户15户,特困户3户。为了实现精准扶贫,村委会征求3户特困户意愿,先后投入2万余元购买鸡雏,将村里外出务工人员的空置房作为饲养园,每个贫困户分管5个闲置房,增强了特困户自我脱贫能力。
水口村的变化和美好前景引起一股“返乡潮”。最近几年,不少外出务工人员纷纷返乡,一些户口迁走的村民也开始回迁。
“我在水口村出生,之后离开过一段时间。这次回来后感觉村里不像以前,变得特别干净。本想去市里生活,但最终选择回来养老。”
2017年是金光秀在村党支部书记岗位上的第十个年头。过去十年的发展为水口村实现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后专业农场如何发展?村集体如何继续壮大?如何让村民获得更大的收益?水口村正处于一个发展的新起点,选择和培养接班人的问题已经提上日程。水口村现在有两位80后接班人。一位是吉林农业大学毕业生,之前在州府延吉市创业,去年回村,现接管村里财务。另一位是延边大学毕业生,负责党建工作。金光秀对两位新人寄予厚望:“现在我们很重视这一块。第一个先抓后备干部,第二个抓产业,村里新添了两位得力干将,对农民又有惠农政策,目前没有啥后顾之忧。”
中朝边境
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金光秀
种植在道路两旁的花卉
专业农机
大片玉米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