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舞长江经济带】守住绿水青山 “干出来”的贵州生态

2017-07-07 20:06:50|来源:人民网|编辑:杨玉国

  人民网贵阳7月7日电 (记者贾兴鹏)“生态不是靠喊出来的,是靠干出来的。”贵州省委书记陈敏尔调研乌江流域环境保护时,疾呼一定要守住“绿水青山”。

  “目前贵州主要河流水质总体为优,省控以上断面优良率达到96%。”日前,人民网记者在“共舞长江经济带”贵州段调研过程中发现,贵州发动的污水处理攻坚战已初见成效。

  贵州省发改委提供的数据显示,“贵州9个中心城市24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已分别为100%和99%。”

  贵州的生态究竟是如何“干出来”的?人民网记者带你一探究竟。

【共舞长江经济带】守住绿水青山 “干出来”的贵州生态

7月4日清晨,正在赤水河里游泳的人们(人民网 贾兴鹏摄)

  不让一滴污水流入赤水河

  7月的清晨,晨曦穿过丛林,照耀在缓缓流淌的赤水河面,几名老人正在晨泳,河边的格桑花开得正艳……这是黔西北一个小城的真实素描。

  赤水流诗意,丹霞立画屏!

  说的正是这里,贵州赤水。赤水市因神秘美丽的赤水河贯穿全境而得名,作为长江一级支流,赤水河是贵州省出川的重要河流,也是长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

  “赤水河是我们的母亲河,赤水市也承担着,把赤水河干干净净送出省境的重要责任。”赤水水务局局长王碧强告诉人民网记者,抱着这样的初衷,赤水尝试了各种办法。

  为了加强赤水河流域保护,规范流域开发、利用、治理等活动,改善流域生态环境,王碧强介绍,赤水市严守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即严格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努力推进“五水共治”(护清水、蓄雨水、防洪水、抓节水、保供水)进程。

  此外,赤水市还严格实行“河长制”管理,由书记、市长任总河长,对乡镇、部门实行生态保护“一票否决”制度。

  在复兴镇污水处理厂,记者看到,投资1900万元建设污水处理厂,采用AAO+MBR膜+紫外消毒工艺(高效脱氮除磷工艺)处理工艺,按照出水水质为一级A标的标准对全镇污水进行处理。

  复兴污水处理厂负责人喻洪伟告诉记者,“污水进入处理厂后,要先后经历3种不同的活性污泥处理,再通过紫外线消毒,才能做到一级A标,排出的水清澈透明、没有异味。”

  处理后的水主要用于当地的环境绿化。据悉,目前复兴镇的污水处理已能够满足整个村庄的使用。

  王碧强介绍,目前赤水市已建成大小污水处理厂和人工湿地47个,其中城镇污水处理厂17个,其中生活污水处理厂15个,日处理规模3.03万吨,工业污水处理厂2个,日处理规模0.2万吨。

  而为了保护赤水河的生态,今年赤水市全面启动100个行政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我们力争用2年时间,实现村级污水处理全覆盖,500米范围内垃圾处理全覆盖,保证污水治理不放过单家独户,”复兴镇党委书记王大才说。

  “赤水最大的优势在生态、潜力在生态、希望在生态。”赤水市委书记况顺航说:“绝不以牺牲赤水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发展!”

  赤水的生态治理,也换来了旅游经济效益。去年,赤水市游客接待总量达到12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120亿元,赤水旅游成为贵州省山地旅游“井喷式”增长的一面旗帜。

【共舞长江经济带】守住绿水青山 “干出来”的贵州生态

如今的凤凰村水清草绿(人民网 贾兴鹏摄)

  村庄变公园 凤凰村的涅槃

  在赤水市,污水治理效益显著的不止复兴镇一家,天台镇凤凰村“村庄变公园、田园变乐园、庭院变花园、农房变客栈”的故事同样让人向往不已。

  走进天台镇凤凰村,处处鲜花处处香,处处翠绿处处景。让人很难想象,在2014年以前,凤凰村的生态环境曾让人“望而却步”。

  2014年以前,凤凰村因为人多地少,村民只得过度开垦。肆无忌惮的开垦,带来的恶果是地域生态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涝旱灾害时有发生。村内群众生产生活困难重重,684户人口的村庄,100多户都是贫困户。

  “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如何在环境改善的同时,让村民有稳定的收入?2014年,凤凰村开始了自己的涅槃转折。

  通过水系整治,促进生态修复,实现人居改善。把凤凰村打造成有森林、风景林、苗圃、花海、草甸等分区的凤凰湿地公园,让小山村变成休闲旅游的胜地。

  “房前屋后栽树种花种草,道路主干道两旁建绿化带,公共休闲场地建花池。”王碧强说,流转农户的土地发展规模种养殖业,形成了规模效应,并大力推广旅游业,让农户稳定增收。

  凤凰村变美了,一改曾经脏乱差的模样。生态环境的蜕变,为凤凰村的村民带来了丰厚的生态红利。统计数据显示,湿地公园正式开园后,带动了周边农户发展农家乐、乡村宾馆16家,日均接待游客300余人。

  当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4年的7240元,增加到2016年的15000元以上,实现了“两年翻番”的目标。

【共舞长江经济带】守住绿水青山 “干出来”的贵州生态

贵阳清镇市生态保护法庭(人民网 贾兴鹏摄)

  生态保护法庭为生态环境“保驾”

  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绿水一条琴!

  7月5日,记者走进贵阳清镇市的红枫湖景区,看到的是这样一幅美不胜收的景色。

  然而10年前,这个被称为贵阳市民“三口水缸”之一的湖遭到严重污染,工业废水、农村生活污水、城镇生活垃圾等直接排入红枫湖,水质急剧恶化至五类,蓝藻频频爆发,严重威胁数百万贵阳人的饮水安全。

  痛定思痛后,清镇市开始重拳整治环境污染,特别是红枫湖流域的水污染问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全国首家独立建制的环境保护法庭——清镇市环境保护法庭(现清镇市生态保护法庭)于2007年11月成立,清镇市就此走上了“依法治污”之路。

  清镇市生态保护法庭坐落在红枫湖畔,这个只有3名法官的基层法庭,在开展环境公益诉讼、探索跨区域集中管辖、推行环保案件“三诉合一”等方面,创下多个全国第一。

  2011年1月20日,法庭审结了中华环保联合会、贵阳公众环境教育中心诉贵阳市乌当区定扒造纸厂水污染责任案。这是我国第一起进入审判程序,并且环保组织诉求得到法院支持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

  “我们的目的不是要打垮企业,而是要通过法律审判,督促企业合法生产,”清镇市生态保护法庭庭长罗光黔说。

  截至2017年5月,共受理了各类环境保护案件1288件,平均每年128件。“通过司法的介入达到了环境保护的效果,而且生态法庭建立的终极目的也是生态修复,”罗光黔表示。

  不仅如此,生态诉讼自然会产生相应的生态赔偿款,目前,累计起来的生态赔偿款已成为当地开展环保项目的一个重要资金来源。虎山彝寨就是这一资金的受益者。

  虎山彝寨处于红枫湖保护区,有村民400余人,原来不少村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不完善,农户污水散排,污水无法进入污水收集系统,导致污水横流,直接进入到红枫湖。

  清镇市生态保护法庭将损害生态环境的罚款,出资61.48万元在虎山彝寨建设生活污水生态净化设施。

  记者在现场看到,整个净化设施看上去就是一个植物园,从高到低分为四级。污水先进入第一级,里面长满了植物和花,经过过滤和净化后,污水流入到第二级,以此类推总共要完成四级净化。通过四级净化后,污水变清水。

  项目施工方、贵州碧泰环境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吴宇介绍,“现在寨子里所有的生活污水,都必须要汇总到这个系统处理,所有费用由政府买单,老百姓不掏一分钱。”

  如今,清镇市采取公司化运营模式,对红枫湖周边农村生活垃圾进行整治,加强日常清扫保洁和垃圾清运工作,并招募40名义务监督员,对红枫湖周边农村垃圾污染问题进行日常巡查。

标签: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