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中德关系的稳定发展是世界秩序的压舱石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德国并出席在汉堡举办的G20峰会,这也是习近平主席2014年对德国进行国事访问之后的又一次国事访问,在多边峰会期间能够安排国事访问,也反映了德国方面高度重视中德关系的发展。在与默克尔会面时,习近平主席对中德关系做了更加准确的说明,中德关系要成为中欧关系的“领头羊”和“稳定器”。中德两国是世界第二和第四大经济体,也是欧亚大陆两端举足轻重的国家,尤其是当下世界处于历史的十字路口,中德关系的稳定发展也是世界秩序的压舱石。
这一次的汉堡峰会看起来有些令人忧心,作为全球最重要的多边治理平台,汉堡峰会遇到了比较多的抵制,同时,各种地缘政治热点问题发酵,让汉堡峰会不得不承担了地缘政治协调的功能,比如双边会晤可能会更加引人关注。全球经济治理的核心理念——自由贸易、多边主义则有被边缘化的风险。当然,中国和德国都是全球化的坚定的捍卫者,两国都是全球贸易大国和强国,也有意愿和能力去推动全球化的发展。两国接连举办G20峰会,在主题上也有衔接,可以说,有中国的支持和参与,默克尔在汉堡峰会上不会感到孤单。英国《卫报》分析说,这次G20峰会上,中国、德国、俄罗斯和美国领导人需要共同在这个很坏的时代去解决和控制危机。中国虽然不是G20的举办国,但是中国绝对不是个旁观者,在某种程度上,中国是德国的同盟国,在自由贸易和气候变暖这两个议题上,中德之间是“无缝对接”的。
首先需要说的是,中德关系的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如习主席所言,“世界格局正处在一个大调整大变革时期,不稳定不确定性增多。面对变局,最根本的是把握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抓住各国人民对和平与发展的共同诉求,走合作共赢道路。”时代正在转换,冷战结束以来的世界秩序的基础正在改变,美国正在从世界秩序中退出,地缘政治的逻辑在主导甚至压倒地缘经济的合作。全球化遇到了不小的阻力,是往回退到保护主义还是改善全球化,实现包容和共享的增长呢?特朗普领导的美国选择的是回到保护主义上,而默克尔则坚定地认为,任何相信当下世界面临的问题需要通过保护主义和孤立主义来化解的人都是大错特错了。不言自明,在自由贸易的问题上,美国已经走向了世界的对立面。中国和德国作为世界主要的贸易国家,在推进全球自由贸易方面是战略性的伙伴。从杭州峰会到汉堡峰会,中德两国都发出了自由贸易的最强音,从这一点来说,全球自由贸易秩序需要中国和德国两国携手维护。
其次,两国国家身份的转型让中德关系有了内生性,最近十年来,中德关系已经成为中欧关系的核心支柱和牵引力量。德国在欧洲的崛起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在默克尔任内德国成为欧洲“被邀请的领导者”,虽然默克尔希望与法国能够建立比较好的合作关系以降低人们对“德国的欧洲”的忧虑,但是,毫无疑问,德国已经是欧洲的主心骨。而中国在十八大以来提出了诸多区域经济合作、全球治理的新理念,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惠及世界。换句话说,在这个缺少引领者的世界中,中国和德国虽然没有追求领导权,但是却不可避免地被要求去填充美国留下来的真空。德国以及欧洲面临的难民的问题终归还是中东实现现代化的问题,中德有意愿携手推动欧亚大陆的工业化和经济发展,这既是两国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全球治理的需求。
最后,中德两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可以分享。中国需要对工业技术进行升级改造,而德国也需要与中国一起开发第三方市场。当然,从工业技术水平来说,中德之间还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别,从贸易的合作到投资的合作意味着两国经济关系正在经历深刻转型,资本、技术的合作需要两个社会之间的比较深度的了解和包容,同时需要建立利益分配和共享的制度。在习近平主席和默克尔总理的见证之下,中德双方达成了一系列的合作协议。经济合作始终是中德关系的压舱石,也是中德关系能够外溢到全球的关键因素。
中德之间的合作面越来越大,当然,需要理解和化解的分歧也在增加,尤其是相互投资和市场开放的问题是下一步中德关系进一步发展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中欧投资协定也经历了多伦的磋商和谈判,如果在这一问题得以突破,中德关系就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孙兴杰 吉林大学公共外交学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