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的五年·人权篇】广西博物馆助力文化扶贫 千年壮锦工艺重获新生
壮锦加工现场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费青朵、吴一尘):“锦上添花”、“前程似锦”、“锦瑟年华”……在汉语中,“锦”用来形容美好的事物,而锦本身则指代图案精致、颜色华美的丝织品。作为中国四大名锦之一,广西壮锦——中国壮族传统手工织锦,是四大名锦中唯一出自民间的丝织品,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以下简称广西博物馆)与广西织绣发展研究会合作,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龙州县金龙镇双蒙村板池屯举办了织绣技艺培训班。通过培训壮锦工艺技能,带动更多人参与到传统织绣技艺的传承中来,并以织绣成果为基础,开发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创意产品,推动产业发展。
壮锦是用棉或麻的股纱作经线,再用彩色丝线织入起花,花纹多用几何图形,色彩鲜明,具有浓艳粗犷的艺术风格,既美观又结实耐用。据介绍,古时壮锦为人们常见的生活用品,今则以工艺品为主。传统壮锦基本靠手工完成,机器生产的壮锦不足以体现其鲜艳绚丽的特色。因此,人工生产的壮锦价格较为高昂,从几百到几千元不等。
自上世纪80年代末,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壮锦这一过去民间普遍使用的民族工艺品逐渐走向衰落。2006年,壮锦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国家在壮锦工艺保护的资金扶持、人才培养和市场营造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如今,壮锦产业发展在广西总体呈增长趋势,传统手工壮锦更是供不应求。谈到壮锦工艺的发展前景,广西博物馆馆长吴伟峰表示:“广西有三宝,壮锦、绣球、坭兴陶,代表了广西三大技艺,是广西文化的瑰宝。放眼全国,壮锦是四大名锦之一,列入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有各方面的支持和重视,潜力比原来大得多。不单是产品越来越多,对壮锦开发的公司越来越多,现在南宁至少有20家公司在做,所以我认为前景还是不错的。”
吴馆长告诉记者,壮锦培训班选择在真正有壮锦文化传统的村落举办,主要面向村中没有工作的中年农村妇女以及壮锦爱好者,对她们进行免费教学,并给予一定生活补助。每期大约有40名农妇参加,集中培训3个月的时间。举办培训班的目的是希望能够唤醒她们对民族文化的记忆,同时为她们提供学习技能和提高收入的机会。据介绍,过去大多数农妇仅靠每月300元的低保生活,通过学习织锦工艺,农妇们掌握了一技之长,她们的壮锦作品被订购销售,月收入可达1200元左右。
吴馆长介绍说,现在整个社会对民族文化保护非常支持,每次都会有公司来协助广西博物馆举办培训活动,现已形成了“博物馆+公司+农户”的良好运转模式。他说:“广西现在搞精准扶贫。博物馆的重点是研究和展示,有些事办起来不方便,组织培训就跟公司合作,公司具体操办。公司根据开发的东西订货,跟农户签合约,付给他们钱,点对点扶贫。总体来说这个流程比较健康,可持续发展。”
广西金壮锦投资公司是一家做广西民族文化系列产品的企业,产品以壮锦为主,致力于民族文化挖掘、人才培训、创意设计、生产销售等,现已形成了产业化。这家公司跟广西博物馆的合作已开展了十几年。金壮锦公司董事长贺定英强调,民族的东西必须有出处、有源头:“这些东西都来源于农村,来源于少数民族山村,我们就得到那些地方培训,因为那些地方有很强的基础。怎么培训呢,已经固有的保存它,把新的加进去,做出更符合现代要求的产品出来,既有传承又有发展。这些产品做出来之后进入设计领域,设计出各种各样的产品,有家居的,有服饰的,有礼品的,私人定制的等一系列,设计出来以后进入销售网络,这一整套(流程)就完成了。”
曾经是第一期壮锦培训班学员的李冬莲已经成长为一名资深织锦师了,并且担任了2017年壮锦培训班的老师。她告诉记者,这次培训班的所有材料都是由广西金壮锦投资公司提供。培训班结束后,公司将回收学员所有的作品,并付给学员手工费。此外,公司与成绩优异的学员建立长期合作,向她们订购壮锦作品。谈到培训班的开展效果,她说:“这期培训班办得很成功,学员也配合得非常好,她们的接受能力也挺好的,有些人是零基础,有些大龄的老阿姨都能接受。”
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往往需要新思想和新理念的注入,文化能否得到传承,实现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有没有接班人。吴伟峰馆长认为,实现壮锦可持续发展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物,二是人。产品能否符合市场需求很重要,主动性、生产性的保护才能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在人才方面,吴馆长说,当今年轻人参与壮锦产业的热情越来越高涨了:“现在我们可喜地看到,原来做壮锦的都是老人家,现在广西有不少年轻人自己在做,自己开作坊,利用业余时间钻研设计,都是年轻人,他们对壮锦也有一些改良,过去壮锦比较粗,因为是用棉线和丝结合的,只能做壁挂、门帘,用法比较单一。现在的话,年轻人就想能不能把它做薄一点,全部用丝线来织,这样壮锦又高档了,应用范围更广了。”
最后,吴伟峰馆长对壮锦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希望在政府的支持下,壮锦能够成为壮民族的标志;二是壮锦仍然需要不断创新,产品更加轻便,应用范围更加广泛,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三是要继续传播壮锦文化、拓展市场,让更多人了解并喜爱壮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