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中国的改革故事
让“改革”融入中国人血液中,成为恒久的时代精神
近日,纪录片《将改革进行到底》热播,关于改革的叙事与“改革逻辑”的讲述,再次占据了大众的视野。近五年来,如果问普通老百姓对哪个政治关键词印象最深刻,“改革”定能名列前茅。
对民众而言,过去五年是人人享受改革红利的五年。办事从跑断腿到上网解决、基本服务逐步全国普惠、各领域政策实现对接互促,改革不仅刺激了新业态的增长,也给民众生活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可以说,全面深化改革的成果,在不少领域已经居于国际领先,使中国人的自信心大增。每每出国,对于在国内用惯了手机支付、网络下单、共享服务的普通民众,原本想象中的那些发达国家也显得相对落后。
实践证明,固步自封拒绝改革,想改革却无力推动,都是没有希望的。改革不等于对过去的完全否定,而是对现实变化的积极应对。近40年高速增长带来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地位,使一些人滋生了自满情绪,“改革结束论”或“改革胜利说”曾在一定范围盛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旗帜鲜明地宣示“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全面深化改革成为中国下一轮发展的新动力,也为中国发展奠定了价值与理念基础。
全面深化改革不是某个领域的单项调整,而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的全局,是对技术创新日新月异、民众需求与日俱增、制度配套与时俱进的正面回应。不全面深化改革,就会让国家治理出现“制度赤字”。这就决定了改革必须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干下去,激流勇进,再接再厉,让“改革”融入中国人血液中,成为恒久的时代精神。
对于中国,改革不只是升华为一种精神价值,也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民族能力。环顾全球,不是所有国家都有敢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魄力,更不是所有国家都能找到改革的有效路径与方法。
近40年前,人们呼吁改革,是只要改就行;现在民众要求的改革,是改得好才行。诚如习近平总书记的比喻: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无异于一场新长征。让民众发自内心理解、支持与认同改革,尤其是真切感受到改革红利,深入浅出地讲好五年来的中国改革故事,变得至关重要。毕竟,一场好的、成功的改革,需要全民的支持,需要全党的落实,需要整个民族的努力。
大国发展的高难度与复杂性,都交织呈现在中国身上。作为21世纪的大国,必须同时避免大国争霸冲突的“修昔底德陷阱”、民众福祉止步的“中等收入陷阱”与政府公信力下降的“塔西佗陷阱”等三大陷阱。这是一场成色十足的“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需要经济、军事、农业、反腐、产能、环保、文化、媒体等各领域、全方位的伟大实践,而这些都得靠“将改革进行到底”的雄心、毅力与智慧。
将改革进行到底,中国崛起才真正有未来。未来的世界历史学家们再回望这件21世纪最重大的历史事件时,一定会细细地从改革的精神价值与民族能力中挖掘到中国成功的神奇密码。
(王文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