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正文

拉萨市环路建设注重生态保护 打造宜居山水之城

2017-08-23 10:02:42|来源:国际在线|编辑:赵妍

  

被誉为“拉萨之肺”的中国最大城市天然湿地——拉鲁湿地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殷欣):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在建设城市外环路,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同时,注重生态保护,通过实施多个环境治理工程不断改善人居环境,逐渐将雪域圣城打造成绿色宜居的高原山水之城。

  “刚来的时候(还)可以啊,最起码不(怎么)堵车嘛。现在这个车子越来越多嘛。这个南环和北环一修好的话,慢慢就好了嘛,不会(这么)堵了。(经过拉萨的车辆)走市区的话,堵车的话就直接走外环过了。”行驶在横跨拉萨河的柳梧大桥缓慢的车流中,在拉萨市开了5年出租车的司机张国臣盼着拉萨环城快速路南环线尽早通车,这样会让市区道路通畅一些,他的收入也会增加一些。

  主要由南环线和北环线构成的拉萨环城快速路,也称外环路,设计时速60公里,于2015年10月7日开工。目前长16.61公里的北环线已投入使用,总长20.43公里的南环线尚未修通。环城路建成后将有效缓解过境拉萨市车辆给市区交通带来的压力,对提升城市功能具有重要意义。西藏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城乡规划处处长郝立东说:“通过拉萨环城路的建设,提升东西向交通服务功能,建立与主导交通流向相匹配的城市快速干道网络,实现过境交通快速疏解,以及城市对外交通与内部交通的高效组织,从而有效发挥拉萨综合交通枢纽作用。”

  拉萨环城路北环线的起点位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拉鲁湿地的西端。这片面积1220公顷的中国最大城市天然湿地被誉为“拉萨之肺”,在净化水质、净化空气、增加空气湿度、制造氧气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避免环路建设侵占湿地范围,进而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拉萨环路在施工时做出了重大调整。拉萨环城路施工方——拉萨市城市建设投资经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承杰说:“为了彻底避让拉鲁(湿地)核心区,我们改变了原有的线性设计,增加了西绕城隧道。”

  尽管大大增加了工程投资和施工难度,但环城路北环线的建设者们充分考虑了工程可能对拉鲁湿地造成的影响。除了增加隧道避让之外,还在穿越湿地水源河流和水渠的地点,架设桥梁,以最大限度地保护拉鲁湿地,让拉萨市民可以继续享受湿地给他们带来的良好环境。拉萨市民罗桑次仁2003年的时候搬到距离拉鲁湿地几百米外的雪三村社区居住,站在他家二楼就可以远远望见拉鲁湿地,他说:“在西藏大部分老百姓,只要出家门就能看得见山望得见水。我住在拉鲁湿地旁边,平时在那里散步是一种很好的享受,环境很好。同时也让我在心中树立了一种环保意识。”

  与北环线西北段环绕怀抱着拉鲁湿地相对应的是,环城路南环线则紧紧依靠着拉萨市的母亲河拉萨河。在这里一个新的“拉萨之肺”已悄然形成。2013年3月25日,拉萨河城区段综合整治工程3号拦河蓄水项目开工。2016年10月3号水闸拦河蓄水,往日在冬季枯水期就会变成河道石滩上的涓涓细流的拉萨河,在拦河闸的人工调节之下,形成一片宽阔的水域。拉萨市水利局副局长腾宝亭说:“(以前枯水期拉萨河)大(面积)的河滩裸露,风沙。整个拉萨的风沙特别大,同时(空气)湿度也小。抬高水面的作用就是增加水面,改造河道周边环境。枯水期我们的蓄水水面长度可以达到3.2公里,蓄水量达到200多万立方米。抬高了拉萨地下水(水位),增加了(空气)湿度,改善了环境,减少了风沙,就是(发挥了)这么大的作用。”

  整个拉萨河城区段整治工程共包括6个拦河闸,目前2号、3号闸已建成蓄水,形成了一片平均水深2.5米,面积近2平方公里的水域。该工程的实施显著提高了空气含氧量和湿度。经过拉萨市气象部门的监测,拉萨河整治工程实施后,城市空气湿度提高了8%。而拉萨地下水水位也表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

  同样是在拉萨环城路南线沿线,拉萨市还在实施南山造林绿化工程当中,成功实现了在青藏高原地区半干旱区域山体整体造林新突破,完成植树造林近1万公顷,建成南山鹏矗生态园,为拉萨市民提供了一个距离市区较近的休闲娱乐新去处。此外,拉萨市还将在环城路沿线30-50米的范围内进行绿化覆盖,形成连续的环城绿化带,以绿色围城让拉萨外环路变成一条生态、景观大道,让拉萨市变得更加宜居。

西藏自治区住建厅城乡规划处处长 郝立东

拉萨河3号水闸在雨季向下游缓慢泄洪

拉萨河整治工程水闸蓄水后形成的大片水域显著提高了拉萨市区空气湿度和地下水水位

沿拉萨河修建的拉萨环城路南环线部分路段

标签: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