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建立独具特色的分级诊疗体系 社区就诊方便居民

2017-08-24 18:07:23|来源:国际在线|编辑:赵妍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郑治、李严):作为全国公立医院改革和分级诊疗制度改革的试点城市,厦门经过五年的探索与实践,现已建立起独具特色的分级诊疗体系。随着该市社区医院就诊率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厦门人在自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与大医院同样水准的医疗服务。

  今年62岁的耿志华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多年,以前血压高的时候高压甚至达到200左右,常常头昏眼花。然而,如果去大医院看病,通常一折腾就是一上午,开药也只能开一周的量。随着厦门分级诊疗和家庭医生签约制度的建立与完善,耿志华的看病体验得到了改善,“社区医院就建在家门口,我随时随地就过来了,也不用排队了,到了以后有我的家庭医生给我看病,因为他们对我都非常了解,你的心情也就非常地好,血压血糖自然也就下来了。”

  社区医院不仅给耿志华等中老年人提供极大的便利,对年轻人也同样具备吸引力。在旅游行业工作的厦门姑娘陈燕红说:“刚开始我是少去社区医院的,都是去三甲医院,但现在我觉得我的健康水平还不需要用到大医院的资源,我在社区医院,这些毛病都可以解决掉,而且可以省下非常多的时间做别的事情。毕竟它是专业医生,他会给你提建议,你这个病需要在我这里看,或是去大医院,所以我首选社区医院。”

  近年来,厦门始终坚持“三医联动”改革,即推动大医院专科医生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全科医生、健康管理师组成“三师”服务团队,提供连续性、一体化的卫生与健康服务。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糖尿病科副主任医师刘长勤说,作为专科医生,他会定期到社区医院去坐诊和带教,但他最首要任务是带教,是帮助全科医生提升诊疗水平,“不是说过来最主要是坐诊的功能,坐诊是永远看不完的,并不是说你看多少,而是说通过一些典型的病例,能让全科医生对糖尿病的诊治能力提高多少,这个是最主要的,通过这种,才能真正提高我们社区对糖尿病等慢病的管理能力。”

  随着诊疗水平的不断提升,目前,像耿志华这样安心留在社区医院管理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等慢病的例子已经不在少数。以她所在的厦门市湖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例,9万多户籍人口中,已有2万4千多人签约了家庭医生。湖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杜清碎介绍:“2012年以来我们病人变得多了,我们从12年的时候一年门诊量才14万多,到去年2016年已经达到28万多了,增长了将近一倍。”

  老百姓愿意去社区医院就诊,除了医疗品质与便利等因素外,也与厦门市近年来推出的系列政策密不可分。比如,通过实施差别化的财政补助、医保支付、医疗服务价格和基层医务人员激励机制等综合政策,厦门引导大医院不再追求普通门诊量;通过名医进社区带教等举措和适当的激励机制,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承接能力和工作积极性;通过调整收费价格和医保报销比例,引导老百姓到社区就诊。

  来自厦门市卫生计生委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共计192万诊疗人次下沉到社区首诊;2016年签约家庭医生的居民在社区的就诊率达到了60.77%。与之相对的是,大医院总门诊量下降了。2016年大医院总门诊量同比下降3.13%,普通门诊下降6.02%。

  厦门市卫生计生委主任姚冠华告诉记者,接下来该市还将进一步提升当地市民的就医体验,“今年,我们将继续做实做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及分级诊疗工作,更加关注重点人群签约后就医服务的便捷性、健康管理的连续性,提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满意度,提升群众的获得感。我们要把医改各项惠民政策更好地落到实处,切实方便群众就医,改善群众就医体验。”

标签: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