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山南】走近山南“树爸爸”边久

2017-09-01 09:31:23|来源:国际在线|编辑:王涛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边久苗圃基地里的景象_副本_副本

边久苗圃基地里的景象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沈维华):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扎囊县位于雅鲁藏布江的中游河谷地带,冬春季节多风沙、降水少,植树造林对于当地防沙治沙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扎囊县,植绿护绿的边久大叔被人们亲切地称呼为“树爸爸”。人们说,只要是边久种的树,成活率就非常高,因为他对树倾注了很多情感。

  在扎嚢县充堆村的边久苗圃基地,我们见到了黑黑瘦瘦的边久大叔。边久大叔今年59岁,是山南市扎嚢县扎期乡罗堆村的村民,2005年荣获全国绿化奖章,2006年被表彰为全国绿化劳动模范。说起种树的缘由,边久大叔讲起了自己放羊的故事:“17岁那年我开始放羊,一直放了8年。上山放羊时我把村里平地上的小树苗带到山上去种。几年后,我发现树长大了,我放羊时不仅能在树下乘凉,还可以在树下煮茶喝,到了秋天树叶落下来,羊还能吃。我当时就觉得树是非常有用的。当时年纪小,我没有想过绿化,只是知道树是有好处的。之后我就逐渐开始参与植树了。”

  1990年,山南地区林业局开始开展雅江植树工程,掌握了一点种树技能的边久作为临时工参加了植树。之后,边久带着12个人开始承包打井、盖护林房、植树等工作,开始了植绿护绿的创业旅程。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树爸爸”边久_副本_副本

“树爸爸”边久

  边久开荒建设的第一个苗圃基地在山南市乃东县结巴乡。1991年,山南地区林业局把一片76亩的荒地交给边久,边久在这里挖井、围栏、平整土地,建起了苗圃基地。1992年,同样在结巴乡,他又开荒建起了一个310亩的苗圃基地,在这个基地边久平整土地、种树,整整干了5年。

  边久的家乡扎囊县也有很多沙地和荒地,2000年边久萌生了在家乡建一个苗圃基地的想法。2004年边久把充堆村一块面积200多亩的荒地承包下来,与村委会签订了50年的承包协议。在这个过程中,边久得到了山南地区林业局的大力支持,林业局将个体苗圃建设资金总共60万交给了边久,而边久也将自己开车跑运输和承包工程赚到的20多万元钱全部投入了这个苗圃的建设。在这里,边久平整了土地,进行了客土改良,建起了基地的围墙和培育苗木的3个温室。2005年边久就开始在这里种树了。

  起初,边久在充堆村建设苗圃基地的举动并不被当地百姓看好。苗圃基地所在地以前是一个山谷,名字叫“那沟”,每逢下大雨就有大石头从山上冲下来。这一带的水源全靠地下井,但是这里的电压非常不稳,很难将地下水抽上来浇灌苗木。另外这里原本是荒地什么都不长。百姓们都怀疑在这个地方种树能活吗?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边久的二儿子罗布_副本_副本

边久的二儿子罗布

  边久理解百姓们的怀疑,在他建设苗圃时遇到的最大困难的确就是缺水灌溉苗木。2005年刚开始在基地种树时,有30亩的地要浇水,缺水时,他每天要开着拖拉机到江边去运水12趟。他说:“我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当时特别缺电,我已经打了井,但是因为没有电,没法把水抽上来。我当时是一筹莫展。后来我就自己开着拖拉机去江边运水,我在拖拉机里铺上了塑料布,塑料布边上用水桶或原木压紧,然后开到江边去运水回来给苗木浇水。”

  为了选出适合高原地区生长的苗木,边久到内地的很多地方去购买过树苗。他说,在这个基地一次种100棵树苗,经过一个冬天,一般只有30棵左右能存活下来。面对这仅有30%的苗木成活率,边久并不气馁,最后他选出了56种树种在基地里种植。

  在2004年到2008年这5年间,边久一直与家人分居两地,他一心扑在苗圃基地的建设上,每个月只回家2-3次。正是凭借着不懈的努力、巨大的决心以及种树的经验与技能,边久成功地建起了苗圃基地,还把苗圃基地的面积扩大到了现在的560亩。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罗布辞职跟爸爸种树_副本_副本

罗布辞职跟爸爸种树

  边久说,建设苗圃基地的过程中遇到过很多的困难,可他从未想过放弃。树长得不好时,他会着急地和树说话。他说:“我没有想过放弃。但是我自己心里想的是,我要把这个树种好。我对有些树寄予了很大的希望,我心里想着我一定要把你种好,不停地关注它,给它施肥、浇水,恨不得把它带回家里。如果一直长不好,就生气地对着树说话,说‘我都想了这么多办法了,你怎么还长不好啊?’除此之外,我从来没有想过放弃。”

  人们都说,和树说话的边久对树很有感情。边久的二儿子罗布也说父亲爱树胜过爱自己。在他的印象里父亲曾经为护树做过很危险的事。罗布说:“我记得我小时候,有一次这里发了洪水,那时民工还在干活,我爸爸不顾生命危险,开着推土机直接把围墙给推倒了,然后用推土机垒了土堆,把大水挡在了外面。这个是很危险的。”

  和树说话,对种树倾注了全部心力的边久把昔日的荒地建设成了如今郁郁青青的苗圃基地。现在,边久每年销售苗木的收入是200多万元,除去购买树苗的成本和支付工人工资,他能挣到30-40万元左右。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最难种的雪松也郁郁青青_副本_副本2

最难种的雪松也郁郁青青

  富裕起来的边久没有忘记父老乡亲。目前苗圃里有固定工76人,长期季节性工人270多人,工人们的主要工作是种树苗、除草、浇水、修剪等,报酬最高的每天能拿到230元,最低的也有140元。不仅为周边的百姓提供就业机会,增加现金收入,边久还帮助周边百姓解决生活用水、用电和耕地平整等问题。他说:“2005年,当时我来建苗圃时有3户人家住在那沟,非常穷。我帮助这3户人家把家搬到了苗圃基地下面,现在这3户人家的水、电都是由我负责,农田是由我来帮助平整的。另外,这附近有个村子叫阿雪村,全村79户人家的饮水都是从我的基地这里抽的,我从未收费。”

  说起未来的打算,边久希望接着在荒地上植绿护绿,还想把充堆村的苗圃基地建成公园。他说:“这边的山上还有一些山头是光秃秃的。我现在的想法是,靠着水边的地方好种树,就交给别人去种,我下一步要去那些自然环境不好的山上种树。这个边久苗圃基地,我希望以后建成‘人民林卡’(人民公园),就像旅游景点那样,供大家过来‘过林卡’。”

  边久大叔二儿子罗布今年26岁,如今他在苗圃基地负责公司的资料和财务等工作,同时也跟着父亲学种树。罗布说:“我大学毕业后当了一年教师,考虑到爸爸年岁也高了,为了减轻他的负担我就辞职了,回来参加植树造林的工作”。罗布说,父亲为这个苗圃基地做了这么多,他也要坚持下去,一定不能放弃。

标签: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