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的五年·人权篇】小小猕猴桃带领江西井水村村民摆脱贫困

2017-09-14 10:38:56|来源:国际在线|编辑:王涛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井水村野生嫁接猕猴桃_副本_副本

井水村野生嫁接猕猴桃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王丽 段秀杰):大陇镇井水村是江西省井冈山市最偏僻的乡村之一。全村共58户256人,其中贫困户就有12户。以前,这里农户居住分散,山多田少,农民只能采取传统耕作的方式,加上这里的气候只适宜种植一季水稻,导致村里粮食不能自给。村民以往的收入来源主要依靠进山背毛竹和外出打工。

  2015年起,当地政府结合当地自然条件,鼓励各村发展“一村一品”产业,这里的贫困状况发生了显著变化。

  “要想富,先修路”,要发展产业,必须先改善交通条件。井水村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镇政府首先开始着手解决这一问题。大陇镇党委书记刘济光说:“以前这个村庄没有路,尤其是这种通村民家的路是没有的,只是很小的一条小路,生活都很困难,更别说发展产业了。我们从最大的短板开始,先把路给修通,然后屋前屋后的这些荒山就可以利用起来了。”

  有了路,村里的人开始尝试挖掘适合这里的产业。井水村四面环山,有大片的山林,平均海拔在600米以上,独特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合发展猕猴桃规模种植。最先发现野生猕猴桃这个聚宝盆的是村里的产业带头人罗扬霞。2014年起,她和丈夫开始实验在自家地里嫁接野生猕猴桃:“(之前)看到这山上有很多野生的猕猴桃,看到挂了那么多果,就想看看能不能从深山里移植到这里种一下,我们就试着在这挖了一个洞,嫁接上去。这些都是纯野生的,我们不施化肥,都是农家肥灌溉,施一点农家肥,果子才长得均匀,这里没有病虫害,我们也不打农药。”

  经过一年的精心管护,2015年,罗杨霞家的猕猴桃树硕果累累。她意识到猕猴桃也许是个可以让大家致富的产业,便在村子里向村民们推广。2015年6月,井水村猕猴桃种植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罗杨霞带头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广泛吸纳贫困户加入。目前,野生猕猴桃的种植规模已达153亩。

  然而,有了优质的产品,却没有合适的销售渠道,井水村依然无法摆脱贫困。罗扬霞说,2015年的时候,果子销量并不是很好:“我们村子(比较)老龄化,我们又不懂互联网,不会把优质的果子推到网上去,我们就在周边的小区,街上摆一点卖一点,价格也卖不上去,果子也会烂掉。后来我们村里来了大学生村官,她教我们线上线下同时进行,通过互联网把我们深山好品质的产品推销出去。结果果子全部售空,卖了个好价钱。”

  罗杨霞所说的大学生村官就是范凯琳。作为山东大学健康保健学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她看到了井水村野生猕猴桃的商机:“我们这边(猕猴桃)的品质非常好,是高山生长,野生嫁接,山泉灌溉,大部分施农家肥,是纯正的有机水果。在这边主要是山区,消费水平不高,售价不高。在外面,这种水果是很受欢迎的。我们通过微店、微信朋友之间转发,互联网时代,大家互相推广。因为我们这个水果是每天自然成熟,当天产的能在当天售空。”

  范凯琳帮助村里的猕猴桃打开了销路。她利用自己所学,不仅帮村民严把产品质量关,还为猕猴桃设计独立包装,为村民做线上线下销售培训,组织体验式农家乐和亲子采摘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井水村野生猕猴桃产量逐渐增加,村民的钱袋子慢慢鼓了起来。大陇镇镇长饶梅华认为,脱贫必须走产业发展的道路:“没有产业作为支撑,脱贫就是一句空话,达不到长久效果。我们成立猕猴桃种植专业合作社,吸引我们村里贫困户全部入股。一方面,贫困户可以通过资金入股分红获得一部分收入;另外还可以通过在基地务工,干一些施肥、除草的工作获得劳务性收入;再一个通过在基地的工作也让他们获得种植猕猴桃的技术。所以说,贫困户可以从这个合作社中获得多方面的收益。”

  实施精准扶贫以来,井水村每个贫困户首先得到了5000元的产业发展基金,他们把这5000元全部入股合作社,每年每个贫困户能拿到750元的分红。除了分红,他们在产业基地每天还有80—110元的劳务性收入,再加上政府的一些保障性措施,每个贫困户的年收入都有五、六千元。

  如今,在野生猕猴桃产业的带动下,井水村成功脱离了贫困。产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整个井水村经济增收,也使得原本的空壳村有了新的生命力。

标签: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