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的五年·为了总书记的嘱托】精准扶贫分类指导 推动十八洞村产业多元化发展

2017-09-25 10:35:54|来源:国际在线|编辑:赵妍

  

精准扶贫首倡地——十八洞村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王路 郑可欣):湖南省湘西州十八洞村是武陵源山区腹地的小山村。据当地人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战乱来到这里。山高、沟深、路险、家贫可以说是十八洞村以前真实的写照。相当长一段时期里,这里的村民靠几亩薄田种出口粮为生,2013年全村人均年收入刚刚超过一千六百元,是典型的贫困村。

  就在这一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十八洞村,并在这里提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战略思想。这十六个字既是党中央对我国扶贫攻坚决战的战略部署,也是根治“贫困”这一困扰中国百姓上千年顽疾的灵丹妙药。

  作为精准扶贫的首倡地,十八洞村的各级干部群众和驻村扶贫工作队既把总书记的战略思想当作工作的指导思想,又把它看作是给十八洞村的一道考题。最开始,习惯了“大水漫灌”式扶贫的村民还存在着“等靠要”的思想。现任十八洞村村委会主任龙吉隆回想起当时全村的心态,笑着说:“说实话,十八洞以前是很贫困的苗族山寨,听说习总书记过来了,老百姓心里就想,我们国家主席都过来了,县、州、省和国家肯定给我们拨钱啊,心里想着,(会)有一大笔钱分给我们,政府要给我们这里建设、那里建设,我们就不用担心了。但是等了一段时间,半年了,没见什么(动静),一年,也没见什么,也没见拨钱给哪个(人),为什么?等、靠、要的思想是有的。但是习总书记说了,十八洞村不能搞特殊化,和别的地方都一样,但是也要有变化,要自己动脑筋想办法改变十八洞村。”

  村领导和驻村扶贫工作队反思总结了“大水漫灌”式扶贫的不足,认定集中力量、集中资金才能办大产业。他们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意识到,种植当地特产的红心猕猴桃是一条稳妥的脱贫致富之路,于是集全村之力创办了猕猴桃种植园:“当时扶贫办都有拨款,财政扶贫资金的拨款我们村每家每户都有,贫困户三千,非贫困户一千五。这个钱不是(只)我们村有,别的村也有,我们村没有特殊。但是我们村这个钱拨出来之后没有发在老百姓手里,而是把资金整合起来成立合作社种植猕猴桃,2014年开始种植,现在是2017年,已经挂果了,今年年底老百姓就可以分红。这就是怎么创业,不搞等靠要,转变思维。”

  猕猴桃种植园头炮打得响,精准扶贫的政策深入人心,开创产业的思路也越来越宽。现任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吴式文介绍说,十八洞村虽地处深山,但没有工业污染,生态环境优越,具有发展多产业经营的先天条件:“一个是我们把全村老百姓做了一个猕猴桃产业,这个每家每户都有这个产业的。第二个,我们也在搞矿泉水厂,也是一个村级企业,每户今后也都有分红。第三个我们稿了1-1-3工程,就是说每家每户把桃树管理好,种10棵冬桃,10棵黄桃,养300尾稻花鱼,把这些桃子和鱼养好了,那么这笔钱也是收入。”

  吴队长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个农户在桃树上的收入一年能超过六千元,卖鱼也能获得差不多五六千元,而且优质的果树和原生态的稻花鱼能吸引更多的游客。游客量的不断增加催生了十八洞村另一项重要产业:旅游产业的发展。

  回想起发展旅游产业,吴式文队长打趣说,最开始村民都不相信会有游客来十八洞村旅游,不愿意经营农家乐,反而是扶贫工作队自己开办的农家乐火起来了,才带动其他村民一起经营农家乐:“农家乐开始的时候是2015年,当时有少量客人过来,我们叫老百姓发展农家乐,老百姓不愿意,他们不相信有游客愿意过来吃饭。没关系,我们工作队自己来搞。当时我们四五个工作队员,有客人和我们对接了,有工作的做工作,没事情的做农家乐,让游客来吃饭,这么一搞,一段时间之后越搞越好,老百姓也看见了,村民施全友就来问我们他自己能不能搞,我告诉他们可以搞。我们也支持他,教他怎么做,帮他搞好了,他自己经营。他经营得好了生意好了我们就不做了,我们工作队是引导他们。几家看见,梨子寨陆陆续续几乎都搞起来了,目前做的还是比较成功的。”

  猕猴桃产业保底,旅游产业增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十八洞村充分发挥当地特色,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2016年,人均年纯收入达到了8313元,彻底摘掉了贫困的帽子。

  日子过得宽裕了,老百姓的心气儿也更高了,家家户户每天都在思考怎么能创业增收,怎么能致富奔小康。村里妇女们搞起了苗绣合作社,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苗绣从日常农闲的消遣经营成了一门产业。小小合作社风生水起,花垣县妇联对此进行了积极引导。县妇联主席杨慧君介绍说:“我们的十八洞苗秀合作社是2014年成立的,目前我们合作社社员大概是35个,我们妇联在这里发挥的作用就是依托我们妇女的手工编织,通过巧手脱贫,实现妇女的脱贫。我们主要的做法就是通过手工编织培训,为我们的合作社和公司搭建一个联系互通的平台,为合作社的妇女提供订单式的培训,让他们更方便地接公司的订单。”

  十八洞村苗绣合作社的牵头人石顺莲告诉记者,如果订单多的话,一名绣娘一年能挣1400到1500元。虽然不多,按石大姐的说法,也就是点“油盐钱”,但如果回到2013年之前,这笔“油盐钱”几乎就是十八洞村一名村民全年的收入。

  一边绣着手上的活计,石顺莲大姐一边介绍着这些精美的刺绣图案的含义:“比如这些图案,这个鸟,就是春天到来了,报春鸟过来了。这个花,四季开花,代表苗族的新鲜、兴奋,很感动的心情,这是为了纪念我们苗族的风俗习惯,都很喜欢做。”

  习总书记“精准扶贫”的战略思想,仿佛苗族绣娘手中的针线,细细密密,脚踏实地,将春风带到了十八洞村的每一个角落,将脱贫致富的希望带给了每一位村民。

记者采访村委会主任龙吉隆

绣娘们聚一起讨论

石顺莲大姐向记者介绍苗绣图案的意义

整修一新的公路

农家乐生意红火

标签: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