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的五年·为了总书记的嘱托】唐山大地震幸存者:小康路上有我们

2017-09-27 17:16:03|来源:国际在线|编辑:赵妍

进行体育锻炼的李冬梅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王昆鹏、李晋):1976年7月28日的唐山大地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伤亡最惨重的自然灾害,让24万余人的生命戛然而止,幸存下来的人们,人生也从此改变。唐山有一所专门照顾地震截瘫伤员的疗养院,那里是很多人新的人生起点。2016年7月唐山大地震4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看望了疗养院的人们,“携手共同奔小康”的信念已深植于人们心中。

  “小的时候很想当一个体育女兵,特别特别羡慕女兵们。所以那时候就有一个小小的梦想。但是七六年的时候,可以说八秒钟,就把我这个梦,击碎了。”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造成3817人截瘫,李冬梅是其中年龄最小的一位,当时只有13岁。

李冬梅在制作唐山皮影

  唐山截瘫疗养院建成使用后,李冬梅和不少截瘫伤员一起搬了进去。震后几年,病痛、悲伤和绝望一直伴随着她。但是1984年,第一届全国伤残人运动会的举行,突然让李冬梅觉得,破碎的梦想又回来了。

  1987年,第二届全国伤残人运动会在唐山举办,李冬梅被顺利选拔为运动员。她说,“那时候真的特别特别高兴,觉得应该好好训练。虽然我那个时候没有完成我自己的梦想,是不是这次就可以完成了呢。”

  那届运动会上,李冬梅获得了三枚金牌,她的体育梦想从此起飞。从那时开始,李冬梅在全国和国际赛场上,陆续荣获42枚奖牌。李冬梅觉得,能够残而不废、还能为国争光,自己的人生有了光彩。

  如今,年过半百的李冬梅告别运动场,时间多了,她有了新的爱好与梦想,那就是制作唐山皮影。她说,让自己忙起来,才能少想起那忘不掉的过去,“有的时候,他们就说:忘了吧。大概我就不知道(为)什么,我忘不了。因为我失去了妹妹和母亲,我真的忘不了。可能有的人成家了,有一个家也能把这些事情淡忘一点儿,但是我,真的是忘不了。”

  每年“7·28”大地震纪念日前后,疗养院会组织截瘫伤员自愿前往唐山大地震遇难者纪念墙祭奠亲人。只要身体允许,李冬梅每次都去,她会对着妈妈和妹妹的名字说:你们放心吧,我生活得很好。

  对李冬梅而言,想忘记的是灾难,难忘记的是社区、社会、国家对截瘫伤员们的关爱和帮助。

  

杨玉芳、高志宏夫妇一同出行

  正在朗诵的是杨玉芳、高志宏夫妇,他们也是大地震幸存者。杨玉芳今年68岁、高志宏66岁,两位老人把地震后多年来的感悟都写进了诗歌,并出版了诗集、小说。

  当年风华正茂的两人,杨玉芳在工厂上班,高志宏刚刚大学毕业还没到单位报到。一场大地震吞噬了他们腰部以下的知觉和人生的美好向往。

  杨玉芳说,来到疗养院感受着各方的关爱,特别是遇到高志宏,成了自己走出阴影的转折点。两位老人谈论起那时的时光不觉笑了起来。

  “高志宏:我们八一年建院就都到截瘫疗养院住了,从我们相识到相恋是有一个过程,当时呢,应该说他追求的我……

  杨玉芳:男同志应该主动一些嘛!

  记者:当时是阿姨哪一点吸引您,您鼓起勇气主动的追求?

  杨玉芳:她年轻的时候挺漂亮,特别漂亮,第一次见她就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另外她这人的人性特别好。”

  高志宏说,杨玉芳长得帅气,唱歌好听,还爱好写作,对他慢慢有了感觉,但当时觉得结婚是个奢望,“那个时候感觉结婚是不太现实的,毕竟两个截瘫,我们从腰往下一点儿感觉都没有,将来成一个家要困难特别多。(那时候想)就是当一个男女之间的朋友吧,但是随着感情越来越强烈的要求。从不想结婚,到想要一个家。”

  1984年的“五四”青年节,杨玉芳、高志宏结婚了。30多年来,有截瘫疗养院的照顾,他们在衣食无忧之外,积极地工作自强自立,融入社会。杨玉芳所在的残疾人艺术团解散后,在街上摆摊配钥匙,闲暇时间写作,高志宏在疗养院工作直到退休,“我在截瘫疗养院参加工作以后,每天回家就会把截瘫疗养院的事情讲给他听。他在外面配钥匙,在社会上的一些事情要讲给我听。我们之间每天都是高高兴兴、开开心心的,那时候挺好的过得。”

  

  唐山抗震纪念碑

  201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4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截瘫疗养院看望伤员。听了杨玉芳、高志宏的故事后,习近平称赞他们乐观上进,用行动诠释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习近平还表示,肢体健全的人可以活出精彩人生,肢体残疾同样可以活出精彩人生。

  这些话深深打动了姚翠芹。姚翠芹地震之前曾当过文艺兵,能歌善舞。不幸截瘫之后,她把自己封闭了起来,不愿走出家门,不愿见到熟人,连曾经熟悉的音乐也不敢听,一度陷入伤感中无法自拔。

  就在痛苦挣扎的时候,当年把她从瓦砾堆里救出来孙师傅来疗养院看望她,“(孙师傅)八几年看我来了,他见到我说了这样的话,几乎带着哭腔,他说我救的人都好了,结婚的结婚、上班的上班、生儿育女的生儿育女,就没把你救好。我说孙师傅,你说这话我特别伤心,你舍命把我救出来了你还说没把我救好。特别让我受感动,我这条命人家舍命救出来了还说没救好,我应该怎么面对自己这半条生命?”

  姚翠芹说,面对孙师傅,她开始深深地自责,也开始思考如何让自己的“半条生命”发挥余热,更加积极地生活。

  

在唐山截瘫疗养院的姚翠芹

  后来姚翠芹参加了残疾人艺术团,通过跟其他乐观积极的残疾人的接触,也随着社会各界对她们演出的热烈欢迎,慢慢重拾了信心。虽然几十年来依然要面对各种困难,姚翠芹已能够平静、乐观地对待。她写作、画画、摄影,还通过互联网应用与网友一起唱歌交流音乐,“我就尽可能让有限的时间,活出自己人生的趣味来。对我来说,这么多年我也是一直在打拼、拼凑自己。比如说二十几岁相当于一个玉器,一下打碎了。每一片碎片,我再捡起来拼凑它的时候,我明明知道不完美了、有裂痕了,但是我还是要拼凑它。”

  姚翠芹的歌声在去年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唐山截瘫疗养院伤员时,得到了总书记的赞赏。习近平对她和众多截瘫伤员说,“中国有几千万残疾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如今,唐山大地震截瘫伤员还有约960人,截瘫疗养院内有不到200人,平均年龄已经快70岁了。总书记的看望,给大家带来了更多的温暖、关爱和希望,他们牢牢记住了习近平对大家说的话,那就是:总书记说,小康路上一定带着我们。

标签: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