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印记——看中国发展】从村级卫生室变迁史看医改百姓获得感

2017-10-10 16:07:23|来源:国际在线|编辑:蒋丽丽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cc20171010001

  人生在世,生老病死是永恒的话题,也是逃不过的问题。在吃饱喝足满足基本生存需求之后,人不免要面对生病的问题,所以一个国家、一个地方甚至一个村里的村民的医疗保障水平如何,是最能看得出这个国家的人民是如何获得改革发展成果的获得感的。

  作为从小生活在农村的笔者,切身感受到了医疗保障在中国的农村一步一步如燕子衔泥筑窝一样艰辛筑基的整个过程,也用自己的实际生活经历感受到改革成果是如何分享给每一个社会公民的。

  记得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村里的村民的医疗保障非常简单甚至是“简陋”,在笔者的记忆里,头疼脑热的小毛病就是到村里的“卫生室”找村医拿几篇大白药片子,或者是黑黑的被孩子成为“驴屎蛋子”的黑药片,用毛糙的牛皮纸包着,实在不行,就打个屁股针,针筒也是粗粗的发黄的针筒,针头也是重复使用的,当然,村医还比较负责,每次都是用自己家里的铝锅烧一锅开水,煮沸消毒。

  村医不幸病逝之后,乡镇卫生院成为村民看病的首选,虽然路途稍微远了点,但因为乡镇卫生院硬件条件尚可,所以村民对医院还比较信任,时间长了也逐渐习惯了去乡镇卫生院让医生看病。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新农村建设轰轰烈烈的展开,街道硬化,路灯也安装上了,农村旧貌换新颜,与之相配套的是乡村卫生室也从个人家里转移到了专门的村部大院里,并且具备了输液的条件,而这个时候全科医生也配备到了村级卫生室,对于一般的感冒发烧,不用出村,甚至可以和乡镇医院实现了“互联”,一旦病人有危重情况,乡镇医院可以派救护车直接到村里,再也不用村民自己像原来那样开着拖拉机往医院里送。

  进入新世纪之后,随着新农合在农村地区的全覆盖,因病致贫的现象逐渐减少,村里的卫生室也再次迎来了发展的机会,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成为新医改的一个重要导向。村庄合并,成立社区成为主流,相应的村级卫生室也实现了合并,新成立的卫生室不但实现了面积扩大,而且人员也扩充了,两名医生一个护士,医疗保障的能力得到了再次提高。

  随着新农合的发展和国家对国民医疗保险的持续投入,新农合并入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报销比例进一步提高,老百姓的看病负担进一步减轻,一张医保卡直接结算让很多村民感受到了结算的方便,同样,在社区卫生室,村民拿药也比以前更方便,更便宜。一盒药国家给报多少,自己拿多少,封顶线是多少,不用自己操心,一刷卡就一目了然。

  从泛黄的粗针筒到刷卡看病买药,三十年岁月沧桑,一间小小的卫生室见证了中国医疗保障的各个阶段,坚决不让每一个病患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正在成为新一轮扶贫攻坚的重要目标,而社区卫生所也将继续见证人民从改革发展中获得满满收获的整个历史。(王庭)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