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硕果飘香。为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我区各族人民上下齐心,励精图治,砥砺奋进,大力推进和实施民心工程,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绘就一幅幸福民生的新画卷。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着力改善民生,大力推进共享发展,不断加大民生投入,落实公共普惠政策,回应群众期盼,使百姓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幸福,实现了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同频共振。
强力度:真金白银“倾民生”
把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需要从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让一桩桩、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地生根”。
十八大以来,我区最引人关注的民生建设即是为民办实事的十大惠民工程。近年来,我区每年投入数百亿元,集中力量办好涵盖社保、健康、教育、强基、土地整治、安居、农补、生态、文化、交通等多个领域的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不断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
于是,棚改房里,传来阵阵欢笑——2012-2016年,我区完成农村危房改造任务106.95万户,解决了428万人农村贫困群众的安全住房需求;2013-2016年,我区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共134.49万套,累计解决400多万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困难问题。
于是,溪沟水涧,飘来缕缕荷香——2013-2016年,全区共投入514.56亿元,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率由2012年的13%提高到2016年的93%,107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75%以上。
于是,七村八寨,铺通条条坦途。截至今年7月,全区农村公路里程逾10万公里,占全区公路里程的87.04%,集中连片特贫地区和“老少边穷”农村公路建设力度重点加大,建制村通畅率达99.35%。
……
十大惠民工程,瞄准了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改革红利惠及大多数人,让老百姓获得了可触可感的生活之变。
收入分配一头连着人们的钱袋子、好日子,一头连着社会的发展大局与和谐稳定。2013年,我区相继出台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增计划》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倍增计划》,通过多渠道、多途径助推居民收入“水涨船高”。如今,全区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呈现可喜态势,两者分别年均增长8.2%和10.7%。
对于低收入群体来说,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意味着其月工资标准也将随之上涨。十八大以来,我区多次调整全区职工最低工资标准,每次调整幅度达到15%以上,目前全区各类地区月最低工资标准均已达到1000元以上。
在2016年,我区还倾力推进全区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把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并逐年提高全区农村低保平均保障标准,缩小农村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的差距。
好角度:改善提升“补短板”
今年7月初,钦州市79岁的庞老先生,随女儿一家到云南省西双版纳旅游。途中,老先生突感心慌、胸闷,家人随即将其送到云南省西双版纳州人民医院急诊。
住院治疗期间,庞老女儿与钦州市社保局取得联系,并及时在社保业务信息系统为父亲办理了异地急诊备案手续。7月12日上午,庞老持社会保障卡顺利办理出院手续,成为我区开通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业务后的第一个受惠者。
民生,就是那一件件在百姓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就是那一抹真真切切感受得到的温暖。
想让百姓真正做到“老有所养”,养老保障必须与时俱进、扩面提质:
这些年来,我区100%的县实现跨省异地就医双向直接结算。依托国家异地就医结算系统,全区15个统筹地区全部完成系统改造并通过验收,成为全国首批实现系统接入全覆盖的省区,截至今年9月,全区跨省定点医疗机构已达319家。
这些年来,我区两定机构“一卡通”数量全国第一。截至今年7月底,全区可异地就医(购药)直接结算的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覆盖区内所有县、绝大部分乡镇(街道)和部分行政村(社区),实现区内异地就医“自治区-市-县-乡-村”五级“一卡通”。
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就业问题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2012-2016年,全区城镇新增就业239.3万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7.84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5.33万人,均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目标任务人数。
在推进就业援助方面,我区也出台了相关新政: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零就业家庭、有劳动能力的成员均处于失业状态的低保家庭成员上岗就业;对公益性岗位期满清退后仍难以实现就业的零就业家庭、有劳动能力的成员均处于失业状态的低保家庭成员,由当地财政出资购买岗位予以托底安置;低保对象实现就业或自主创业的,还可扣减必要的就业成本,并享受3-6个月的救助缓退期。
“病有所医”是百姓福祉的又一要义。今年7月1日,全区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正式实施,看病报销将不再分“城里人”“农村人”;以破除“以药养医”机制为切入点的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成效显著,逐步破解着百姓看病贵、看病难问题。
十八大以来,我区精耕细作,倾力构筑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补短板、促共享。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就是在这一个个暖心的举措中得以提升。
有温度:做实落小“见真情”
眼下,全区各地市的农民工技能大赛正在如火如荼开展中。而这样的比赛,我区已经举办有3届,每届都吸引着众多的农民工朋友前来参赛。
各级职业资格证书的现场颁发,是他们参赛的动力之一。有了这本证书,农友们可以“摇身一变”,成为了农民技工。
一个“技”字的增加,不仅仅是一个身份的转变,同时也是职场能力的体现。获得证书的他们再进城务工,收入可大大提高。
倾听民之意、关注民之忧、化解民之困、改善民之基。这些年来,在坚持共享发展、推进民生建设中,我区上下砥砺奋进,鲜活的探索不断涌现:
结合农民工返乡“回流潮”的现实,我区在全国率先出台农民工创业担保政策,把农民工和农民创业纳入创业担保贷款范围。
为使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优先享受教育资助,我区整合教育资助和扶贫培训的资源,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与扶贫开发政策进行无缝连接。这一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机制走在全国前列,属于机制首创。
为了掌握贫困户建档立卡后的变化情况,我区新出台一套管理办法,通过建立精准扶贫台账,实行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这一建档立卡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办法亦为全国首创。
为满足老百姓对优质学前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我区在全国首创“多元普惠幼儿园”办园新机制,探索公建民营、民办公助、股份制、联合办园等多种办园模式,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多元投入。
民生之事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十八大以来,一项项强力度、好角度、有温度的改善民生重大举措,触及我区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凝聚成一个个巨大磁场,给人以信心与向上的力量。(记者 罗 琦)
原标题:绘就幸福民生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