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蔡靖骉):在习近平所作的十九大报告中,“坚持全面依法治国”被列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4条基本方略当中。19日下午,十九大新闻中心在北京梅地亚举行首场党代表集体采访。面对聚光灯,来自政法领域的党代表们聚焦“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主题,回答中外媒体有关法治中国的种种关切。
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平安中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那么,在恐怖主义肆虐全球的今天,中国是怎么成为外国人眼中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的呢?这其中究竟有哪些秘诀?十九大党代表、江苏省委政法委副书记、省综治办主任朱光远以江苏为例,透露了这样一些细节:“主要是抓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创新升级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江苏一共有73个110接警区,目前已经全部达到技防城建设的标准。二是我们既坚持破大案,同时也管小案,对群众身边发生的一些小的案件,我们也不放过,也努力去侦破。三是大力推动群防群治,广泛发动群众来参与,铸牢了人民群众共同防护安全的防线。”
作为中国政法系统的三大部门,“公检法”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中国现行的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应当互相配合,同时也要相互制约,以保证准确有效的执行法律。然而实践当中,却不乏对公检法间制约缺位的质疑。十九大党代表、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施净岚这样回应:“公安机关提请相关的审查逮捕和审查起诉,报送到我们这里来以后,我们是必须进行审查。如果他的证据不充分的话,我们肯定做出不批准逮捕决定和决定不起诉。另外如果我们在办案过程当中发现他们有违法取证,也会启动相关非法证据的排除。同时我们也会对法院审判活动进行监督,如果我们认为有关法院做出的一审判决判错了,我们会启动抗诉程序。所以从整个诉讼环节来说,我们分工不同,又是受到相互制约的。”
律师制度是一个国家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实践当中,中国律师“执业难”的问题却仍然时有发生。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进一步明确了律师队伍的地位和作用。那么,中国律师当前的执业环境究竟怎样?律师的执业权利是否得到有效保障?十九大党代表、有着30多年执业经历的资深律师薛济民介绍说:“我刚开始执业的时候,我们律师只能做一些简单的刑事辩护,或者普通的婚姻家庭的民事代理,当时我们的刑事辩护权利也只限于审判阶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就提出来,要完善律师执业权利的保障机制。特别是司法体制改革以来,加强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的改革,也对律师在庭审过程中的发问权、辩论权,包括我们对非法证据排除的权利,都做了一系列的规定。中国律师执业的权利在向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