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珠:文物安全是文物工作者的底线和红线

2017-10-20 15:47:12|来源:新华网|编辑:韩基韬

  

  10月20日,十九大新闻中心举办集体采访活动,主题为“文化发展开创新局面”。图为国家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玉珠。新华网 陈杰摄

  新华网北京10月20日电 十九大新闻中心10月20日下午三点在梅地亚中心二楼新闻发布厅举行集体采访,邀请文化、艺术领域代表谈文化发展开创新局面。国家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玉珠回答记者提问。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

  请问刘玉珠代表,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请问您如何理解总书记这句话?国家文物局怎样把保护利用和传承落到实处?

  国家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玉珠:

  谢谢您的提问。关于这个问题,我也是在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中。总书记在报告当中对文物工作提出来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总书记对我国的文物工作一直高度重视。5年来,习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的重要批示指示就有40多次,莅临文博单位考察指导也有30多次,包括出席和见证重要文物的活动也有十多次。

  总书记在报告当中提出来关于加强文物的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这个问题对文物工作者首先有一个学深悟透的问题,因为文物保护和利用从理论上讲也是对立统一的矛盾问题。之所以是保护,因为文物的不可再生性,它的文化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和历史价值对人类文明的进步有很重要的意义。所以文物保护涉及到文物安全,它是文物工作者的底线,也就是红线。所以保护自始至终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问题,也是全国文物战线的一项主要任务。

  利用这个问题,社会的认可度和业内还是有不同认识的。因为作为文物工作者,更强调保护,但是社会层面可能强调更多的是利用。因为工作的性质不同,所处的角度不同,我觉得有这些看法也是合理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何在文物保护和利用当中,就是在保护好的前提下,充分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我们国家的文明进步服务,这是作为文物行政主管部门要高度关心和研究的问题。我们现在不仅是在法规上、政策上,还有相关措施上,都是在保护好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关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因为文化遗产的面比文物保护面还要大,国际通称的文化遗产,包括了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关于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社会认可度要比文物保护利用的认可度更高一些。保护前面已经说了。文物只有在保护好的前提下才可能被利用,才可能传承。但是传承就不一样了,所以文物是保护利用,对文化遗产是保护和传承。传承,要有较高价值的东西才去传承。所有的文化遗产都应该受到保护,因为什么呢?因为它是我们先人在当时劳动生产过程的反映,也是供我们后人了解前人的窗口。但是要传承,比较有价值的东西才能传承,这里面的价值包括要符合这个时代的价值观,同时文物的意义或者说科学、历史和艺术方面的价值,还有就是经济和社会价值,还有就是供专家科研学者研究方面的价值,只有这样的才应该是传承的。但是我们要先把它保护下来,在传承这个问题上要进行必要的筛选。

  在学习和研究过程中,下一步国家文物局将会在全系统深入学习总书记的报告,特别是第七部分,就是关于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不仅提到了文化遗产的问题,而且对整个文化工作,五千年文明的传承都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所以这次总书记的报告,还有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我们都要学深悟透,关键是要学好、领会好,在我们的工作中,包括法规制度、措施上体现出行政部门对总书记要求的贯彻落实。谢谢。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