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眼”落平塘 科普旅游促发展
被称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摄影:张威伟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张威伟、高翰伦):“欢迎你到平塘来,贵客来到笑颜开。玉水金盆景色美,一年四季春常在。毛南苗乡惹人醉,布依山寨歌成排。我家酿有纯米酒,唱首山歌邀您来。”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有一个叫平塘的县城。2016年9月25日,被称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在平塘县克度镇落成并投入使用。它是目前世界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其接收面积相当于30个足球场大小。2017年10月10日,中国国家天文台在北京宣布,“中国天眼”已探测到超过20个优质脉冲星候选体,其中6颗脉冲星通过系统认证。
一年多来,平塘县围绕“天文科普”这一主题,着力打造天文旅游小镇,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大批游客,而克度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山村小镇也悄然发生着变化。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旅游与资源环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大三学生刘桃说:“以前大家都说山的那边还是山。或许以前来说克度是这样的,但是今天就不一样了,山的那边一条条路接过去,风景也比较优美,去到那边也就是我们一个非常特别的景点——‘天眼景区’,非常值得去欣赏,是我们平塘人、克度人的骄傲。”
正如刘桃所说,从一个贫穷落后的中国西南小镇,到目前地球上望得最远的地方,平塘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天文小镇”。
在前不久举行的第十二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数百名嘉宾汇聚平塘天文小镇,在一览“天眼”风采的同时,围绕“聚焦大射电联通天地人”这个主题开展一系列活动。大会期间举办的旅游产品特色商品展,更是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
对于旅游业给周边产业带来的发展,参展商之一、贵州牙舟陶瓷产业园运营总监张浡洋深有感触:“对旅游产品这一块促进是非常大的,旅游产品这一块公司非常重视,政府也非常重视。现在游客的消费水平上来了,比如陶瓷制品方面,他们喜欢日用的,比如茶具之类的小件,大家可以随身带着走。旅游产品这块市场是非常大的,我们也希望在外面的游子、学子能回来,为家里的建设添砖加瓦。”
中国天眼,大国重器;观天探地,世界唯一。黔南州平塘县充分利用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建设独具特色的科学旅游景区,让科普旅游成为当地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黔南州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李长贵用“天翻地覆”这个词来形容“天眼”落户给当地百姓生活带来的变化:“原来这个地方是破破烂烂的民房,老百姓的生活没有来源。但是通过科普旅游的发展,这些老百姓在企业里面务工,从事导游、保安、物流、管理等很多方面的工作,促使劳动力的再分配,促使他们能够找到就业的渠道。另外就是对其他附加产业的带动,对餐饮行业、服务行业等第三产业的带动非常强。此外,对罗甸、惠水、都匀等很多地方的发展都可以形成辐射带动作用。”
李长贵表示,去年到平塘天文小镇旅游的游客有60多万,按照每人平均消费900元人民币来计算,这是一笔很大的旅游收入。可以说,“天眼”旅游为当地带来了人气和财气,也为老百姓带来了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为进一步依托“天眼”发展科普旅游,当地有关部门正考虑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强化旅游景点功能分区,加大宣传力度,吸引更多年轻人和科普爱好者。李长贵说:“以后让游客不仅来看,还要体验和参与我们的科普成果。今后要加强这方面的研发力度,让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我们通过太空里很多新的研究成果,让人民群众在旅游过程中购买天文科普方面的一些商品,连成更多的产业链,让我们这里的老百姓既找到致富的渠道,也让游客在感受我们国家科技实力发展的同时,能享受到科技方面的成果。”
2017年,由国家旅游局、中国科学院联合组织,经过众多科学家和知名旅游专家的共同评选,从科技内容、旅游资源、环境容量、基础设施、市场潜力等方面,重点考察,贵州平塘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被评为“首批中国十大科技旅游基地”,并排在首位。这一殊荣,为贵州省进一步深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加快国际天文科普旅游带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品牌支撑。
正如贵州省委副书记、代理省长谌贻琴在第十二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旅游推介会上所说,希望借助“中国天眼”向全世界推介贵州:“我们在‘中国天眼’召开本届大会,就是要借助观天巨眼,进一步聚焦全球目光,推介贵州好风景,传递贵州好声音,揭幕贵州旅游发展新时代!”
“中国天眼它最大,科技一流顶呱呱。习总书记他都讲,来到贵州要看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