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从严治党的“最后一公里”更要加码不松劲

2018-01-18 17:11:16|来源:国际在线|编辑:赵春晓

  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公报指出,坚决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把惩治基层腐败同扫黑除恶结合起来,坚决查处涉黑“保护伞”。紧盯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加大集中整治和督查督办力度,把全面从严治党覆盖到“最后一公里”。

  “老虎”要露头就打,“苍蝇”乱飞也要拍。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严厉整治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

  十八大以来,在反腐败领域,“打老虎”已经成为惩治腐败的一个标志性成果被人民群众所熟知,但对于基层涉黑腐败问题、干部不作为、群众办事难以及扶贫领域的腐败和作风问题,在有些地方,人民群众的反应还很强烈,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还比较突出,因此,全面从严治党的“最后一公里”只能加码,不能松劲。

  基层腐败,或者说是群众身边的腐败,老百姓反映强烈的其中一个方面就是扶贫领域的腐败和作风问题,尤其是最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财政都加大了对扶贫领域的资金投入和拨付,大量的财政资金拨付到县乡镇一级的扶贫以及农林牧畜等部门,在如何运用各类扶贫资金的时候,如果监管不到位,就很容易出现落实惠民政策和资金不到位,贪污侵占、截留骗取、吃拿卡要、优亲厚友等问题。老百姓对此意见很大,而且这种现象所造成的社会影响极坏,影响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因此,对待扶贫领域出现的上述现象,要从严惩处,无论是哪一级领导,只要碰到这条“高压线”,就让他们付出沉重代价,唯有如此,才能遏制住一些地方少数干部把扶贫资金当成“唐僧肉”谁都想啃一口的现象。

  除了扶贫领域的腐败现象需要疾风劲吹,基层涉黑腐败对当地的政治生态以及民心向背的破坏力也不容小觑。尤其是在一些矿产能源比较丰富的地区,因为资源承包和利益分割所带来的各种地方黑恶势力和少数基层腐败官员的利益勾连,已经让当地群众深恶痛绝。但因为一些地方的黑恶势力有当地的所谓“保护伞”撑腰,即使是上面反腐轰轰烈烈,但因为“保护伞”的保护,基层反腐的“肠梗阻”现象也就由此产生,甚至有些地方的黑恶势力分子还天真的认为“天高皇帝远”,打击黑恶势力、惩治腐败的劲风不会吹到他们,所以会一直比较猖狂。

  当然,对于基层涉黑腐败,也要重点打击另一种形式的涉黑腐败,即以成立正规公司的形式,推出代理人在“前台”打理一切事务,真正的“老板”躲在幕后,利用手中的权力和黑恶势力的暴力力量,构建起一个在当地颇有影响力的利益集团。对于这种冠以正规公司名头“营业”实则是黑恶势力掩盖罪恶的“面具”公司,各地纪检和公安部门应该扩大和畅通举报渠道,做到举报一起,查证一起,只要举报属实,要坚决深挖、查处。

  此外,群众身边的腐败,还有一种属于“微腐败”,即当事人或者说少数干部既不贪占,也不涉黑,但是对于给群众办事不上心,不作为问题突出,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事难办、脸难看的现象,这种现象也会对政府形象造成巨大伤害。当官为民,这是为官为政的底线,突破了底线,即使没有明显的腐败现象,也是另一种变相的“腐败”。对于这样的官员,一方面要加强引导和教育,对于不思进取、不听劝诫的,该降职的就应该降职,达到辞退标准的,就坚决辞退。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基层政治生态、党风政风以及社会治理的效果如何,老百姓最有发言权,因为他们通过对身边的党员干部以及政府机构的办事效率以及工作作风的感受,就能得出一个基本判断,所以早先一些出事的官员在没有东窗事发之前就在坊间“名声在外”,不是没有道理的。

  全面从严治党的最后一公里,必须加码加劲,因为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事关人心向背和党执政基础的巩固,必须坚持标本兼治,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深入反腐领域的“神经末梢”,夺取最后的胜利。(王庭)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