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今年跟中国打交道,是否仍当“两面人”?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1月22日在国会发表施政演说,就内政外交等问题发表看法。除了谈及修宪这个心心念念的议题,安倍还释放了改善对华关系的信息,称今年是日中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将从大局出发,在经济、文化、旅游和体育等各个领域大力促进两国国民交流,加强两国高层往来,推动两国关系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安倍这番表态有多少诚意?不少分析家都打个问号。毕竟,从最近四年的施政演讲内容来看,安倍每次都声称要发展稳定的日中友好关系。但实际上,从向南海周边国家出售海上巡逻机和巡逻船,到与澳大利亚、美国、印度构建“钻石安保圈”,再到倡导“自由开放的印太战略”,这些年安倍政府几乎每个外交动作,都有一个核心指向:中国。言行矛盾、表里不一,安倍在对华政策上的“两面人”做派,使得中日关系一直在低谷徘徊,难有起色。
所以,当今年安倍在施政演说中再次谈及要跟中国搞好关系时,舆论纷纷表示:光说不练假把式,难以相信!在笔者看来,并不能简单下此判断。考虑到当前形势特点,安倍今年对华继续搞包围牵制是真,想改善与中国的关系也是真,即便后者是出于被动。
人们注意到,进入新年,安倍的“俯瞰地球仪外交”迅速掀起了第一波高潮:
1月3日,日本外相河野太郎访问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日媒称,此行是为了谋求三国对“印太战略”的理解与合作,防止该地区发生“极端的对中国倾斜”。
1月12日,安倍对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及罗马尼亚等6个中东欧国家进行访问,并带去30多名企业代表,商谈网络安全、信息技术、交通运输等方面的合作。值得关注的是,上述6国都是中国—中东欧合作机制的成员。
1月18日,澳大利亚总理特恩布尔对日本进行了为期一天的旋风式访问。双方决定尽早完成《访问部队地位协定》,确保日本自卫队与澳军能在对方国内开展活动。日媒称,中国的海洋活动日趋活跃而美国却更多关注国内事务,日澳强化合作是当然之举。
由此可以看出:对中国进行围堵与遏制,是安倍政府对华政策的核心。究其原因,既与中日之间的历史积怨与现实海洋争端有关,也有中日近年在亚太地区力量对比发生变化的因素,同时与安倍需要一个假想敌来推进修宪这一政治目的脱不了干系。基于这些复杂的因素,以及日本政坛右倾化的转向,这种对华策略的主基调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恐将延续。
不过,这并不影响安倍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对华关系。换句话说,与中国缓和关系,或将成为安倍今年外交政策的一个着力点,而非像往年那样只是说说面子话。
其实,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日本媒体讨论中日关系时便频繁出现一个热词——“一带一路”。当然,出于长期的对华对抗性思维惯性以及担心日本利益会受到冲击,安倍对“一带一路”倡议是打心眼里不愿合作的,所以一度还想利用TPP来进行抗衡。奈何世事难料,特朗普一上台就退出TPP,日本顿时失去了靠山,自己上阵当旗手又能量不够。反观“一带一路”建设这几年进行得如火如荼,目前已有80个国家和组织同中国签署合作协议,30多个国家同中国开展机制化产能合作,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投资累计超过500亿美元,创造了近20万个就业岗位。
面对这个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公共产品,安倍若仍坚持说“不”,就是与世界潮流逆行。况且,美国都愿意参加“一带一路”了,日本国内企业巨头纷纷劝说政府放下包袱,通过参与“一带一路”来帮助日本经济复苏。
于是,日本从媒体到政界,关于“一带一路”的正面声音就多了起来,安倍也多次释放出参与建设的意愿。在今年的施政演说中,他明确表示“将展开合作,满足亚洲的基础设施需求”。此前两天,他在会见自民党干事长二阶俊博与公明党干事长井上义久时表示,会针对每个具体项目研究,只要可能,日本都会认真参与。
可以预见,“一带一路”将成为今年安倍政府谋求改善对华关系的突破口,具体做法应是通过两国企业之间的合作来推进。但同时,日本对中国的防范、疑虑之心恐将不减反增。2018,防范与改善、竞争与合作,将成为安倍对华政策的关键词。(盛玉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