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国际>>正文

“张衡一号”成功发射升空 中意地震科学研究合作迈向新高度

2018-02-02 17:51:04|来源:国际在线|编辑:刘维靖

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张衡一号”2月2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乔全兴摄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陈坚、乔全兴):2018年2月2日15时51分,“张衡一号”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作为我国地震立体观测体系中第一个天基综合平台,“张衡一号”的成功发射是我国构建天空地一体化地震立体检测体系的重要里程碑,也象征着中国与意大利两国在地震科学研究方面的合作进入了新的高度。

  “张衡一号”是一颗我国全新研制的电磁监测试验卫星,主要用于获取全球空间电磁场、电磁波、电离层等离子体、高能粒子沉降等科学数据,为研究和提取与地震前兆相关的空间环境信息提供技术支持。2013年8月,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工程(CSES- China Seismo-Electromagnetic Stellite Program)经国务院批准立项。2013年9月,中国国家航天局与意大利航天局签署《中国国家航天局与意大利航天局关于中国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明确在电磁监测试验卫星中搭载意大利研制的高能粒子探测器。

  国防科工局系统工程司副司长赵坚介绍,中意两国对“张衡一号”的研制和数据应用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和合作。赵坚说:“意大利在科学研究方面底蕴很深厚,在地震、天文、地理各方面的研究基础是非常好的。意大利相关的科学家对国际合作、特别是与中国开展国际合作非常感兴趣。除了提供这台有效载荷以外,我们很多精确的标定这些工作也是在意大利完成的。”

控制大厅庆祝发射成功

  在“张衡一号”上共搭载了3大类8种有效载荷进行各类高精度探测、收集科学数据,这其中就包括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和意大利国家核能物理研究所分别研制的高能粒子探测器。两套设备互为补充关系,在不同的天域进行探测,未来将为地震前兆信息研究捕捉较为全面的高能粒子动态信息和数据,为“张衡一号”未来在太空中捕获高能粒子提供最有力的支持。除高能粒子探测器之外,中意两国也在为“张衡一号”一些有效荷载进行精确标定方面展开了深入的合作。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张衡一号”电场探测仪主管设计师李诚介绍:“(我们这个系统)的一个难点是标定问题,所以我们提出了中意(合作)。我们带着我们全套的设备到意大利的等离子体(环境)里面进行比对试验,最后的结果是,双方传感器和仪器的指标性能是非常一致的,给我们解决了仪器的标定的问题,为我们以后空间探测载荷的标定有一个借鉴的、示范的作用。”

意大利航天局局长接受记者采访

  随着“张衡一号”成功发射,这颗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将在约500公里高的太阳同步轨道上在轨5年,实现对空间电磁场、电离层等离子体、高能粒子的持续监测,分析卫星在轨期间全球7级、中国6级以上地震电磁电离层信息特征,积累典型震例,为全球地震科学研究提供大量有效数据。意大利航天局局长巴蒂斯通教授表示,正因为如此,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工程意义非凡,它代表着最先进的卫星、配备最好的探测器、致力于获取原位探测(空间)与地震活动(地面)之间的关联性。他非常高兴意大利能够参与此项工程,认为此举将中意地震科学研究合作推向了新的高度。

  巴蒂斯通称:“这颗卫星的发射将中意(在该领域的)合作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特别是使中意两国的相关科研人员进入到了这个领域的世界级水平,使两国在这个重要领域最优先获得最新的第一手数据。我想等到第二颗、第三颗卫星升空组成一个卫星网络群、我们可以从各个角度进行持续研究时,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工程的潜力还会更加强大。所以我相信,不仅今天的发射是一个巨大的成果,未来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好。”

  巴蒂斯通教授表示,“张衡一号”的发射开启了令人激动的独一无二的数据分析工作,意大利的科学团队将一起努力并期待在这个值得探索的领域有新的发现。

  “张衡一号”系统总师袁仕耿也表示,卫星的成功发射和正常运转与跟意大利方面的合作密不可分,在不久的将来,“张衡二号”也将遨游太空,进一步拓展我国地震立体观测体系的网络。这其中,中意将会开展更加广泛的合作。

  袁仕耿说:“中意双方工程师的团队包括科学家的团队在一起,这几年一直都是同心同力,在解决碰到的一些困难。基于01星我们目前可以说是非常非常成功的合作,02星我们已经准备在(01星)打完以后就开始研制了,意大利也准备在更多的层面上跟我们合作,包括提供更多的载荷,科学上的合作也会更多。正是基于01星良好的合作基础和合作成果,我们才会有02星大家再愿意往前走。”

  中意两国有着源远流长的交往和友谊,近年来在经济、文化、科技、贸易、投资等领域的合作更是越来越频繁和紧密,这为两国人民带来了福祉,更积极地影响着世界。随着“张衡一号”的顺利升空,两国在空间和地震科学研究领域将积累更多的合作成果,为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灾害对各国人民的损害贡献东西方共同的智慧与努力。

标签:

为您推荐

新闻
娱乐
体育
军事
汽车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