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在北京大学举行
大会主会场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万戴 李明其):2018年正值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卡尔·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由北京大学主办的第二届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于5月5日、6日在京举行。
此次大会,是世界马克思主义者与马克思主义研究者的全球性学术盛会,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的120多位国际学者以及中国国内700余位学者参会,以文入会论文数量800余篇。在开幕式上,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主任徐光春和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郝平发表讲话,中宣部、教育部、中共北京市委等单位领导、中外学者与外国政要等出席活动。
在讲话中,徐光春向与会学者介绍了习近平总书记在5月4日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内容。徐光春表示,马克思及其思想对于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影响:“我们聆听了总书记的报告,深刻的认识到,马克思的一生具有崇高的精神境界,具有坚强的革命斗志,具有伟大的理想信念,具有科学的思想理论。他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在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解放斗争中,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广泛的、思想政治方面的影响。”
大会主会场
郝平在讲话中表示,北大是中国最早传播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在此时此地举行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现在所处的北京大学,正是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地方。革命先驱李大钊先生于1918年1月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也始于这里。1920年李大钊先生在北大开设《唯物史观》、《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工人的国际运动与社会的将来》等课程。这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历史源头。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一些早期著名活动家正是在北大工作或学习期间开始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
郝平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5月2日视察北京大学时指出,我们对马克思的最好纪念,就是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好、宣传好、贯彻好。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这一任务不仅应该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学者的任务,也应该是世界马克思主义学者共同的追求。
本次大会以“马克思主义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并围绕“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马克思主义与人类文明进步”、“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全球合作和治理”、“中国改革开放40年与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和中国文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当代马克思主义”等10个议题设置分论坛。大会特别安排了四个高端专场,由中外著名学者就“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方案与发展中国家现代化途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世界样态”等进行高峰对话。
分会场讨论
在主题演讲中,前世界银行副行长、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回忆了他在上世纪探索中国经济发展道路时,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核心论证社会主义道路可行性的思想历程:“社会主义国家在(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出了很多问题。我认为也不是社会主义国家本质造成的,是因为社会主义国家遵循了一个违反比较优势的赶超战略造成的。根据这个看法,我认为中国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如果能够按照比较优势来发展经济,并且充分利用后发优势,也应该可以得到快速的发展。因为从经济发展的本质来讲,是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而要提高收入水平,就必须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
林毅夫表示,相比较产业成熟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当时的中国在创新和产业升级方面存在更大潜力,改革开放的成果也证明了这一点。
在讨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主旨演讲中,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以由中国农村开始的经济改革为例对中国道路进行了说明。他说,中国的改革开放成就,正是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以实践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才真正地发挥了作用:“怎么来解释中国的国情?马克思主义到中国来必须要和中国的国情结合在一起。我们运行承包改革,陆陆续续把农民的承包制规范化,这个是我们当时做的工作之一,效果是明显的。承包制之后有两个效果,两三年之内市场上什么东西都有了,鸡鸭鱼肉、香油、花生米。农民富了,农民开始进城了。不仅这样,农民也开始大规模地养鸡养猪了。”
分会场讨论
埃及经济思想家、第三世界论坛主席萨米尔·阿明强调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在当代世界中的重要性。阿明认为,马克思主义不仅仅是近现代思想史中的一部分,更是我们面对当代世界相关问题的思想武器:“马克思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不仅仅体现在整个十九世纪,对于我们理解当前世界依然如此。(通过马克思思想)不仅仅可以从经济角度理解当前社会,也可以拥有更为宽广的视角。”
墨西哥城市自治大学荣休教授海因茨•迪特尔里奇表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与时俱进的科学思想。结合科技发展和当代中国的具体实践,发展和更新马克思主义也是当代思想者的重要任务:“如今的情况与恩格斯、马克思的时代大为不同:那时没有互联网、没有各种高速交通工具、没有生物科技,没有今天所有的许多事物。如今,已经是一个非常不同的世界了。今天我们需要像马恩当时一样来研究当代世界。因此,对于马克思科学理论的解读也需要与时俱进。这并不是说马克思在他的时代做出的结论是错误的,而是说相关科学理论是有生命的,在不断地发展和修正中。”
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左翼学者埃尔维拉•孔切伊洛认为,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与当今世界格局下,这次大会的召开对全球马克思主义者和马克思主义研究者都有着重要意义:“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重要时刻,在北大这个不寻常的所在,我们在这里齐聚一堂反思马克思主义(非常有意义)。这不仅仅是由于在当前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的问题让马克思重新回归大众视野,同时也是我们作为马克思主义者(对于这一信念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