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行进】严金昌一家三代与中国改革第一村的故事

2018-10-16 20:34:04|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杜军帅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2

严金昌老人在“金昌食府”农家乐中为来客讲述四十年前的故事。 摄影:李晋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台林珍、李晋):临近晌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婉转动人的凤阳花鼓萦绕不绝,引得往来的游客驻足。在“金昌食府”农家乐门前,严金昌老人笑呵呵地接待着客人。40年前,严金昌和小岗村村民秘密按下实行包产到户的红手印,开启中国农村改革的帷幕。他和这个小乡村的故事至今仍被传颂。

  严金昌说:“40年前,我们没的吃,没的穿,住的房子是泥巴垒的墙,上面盖的草,一下雨就漏。干一天活,才挣一毛几分钱,全年200斤粮,哪够吃?老百姓都外出去讨饭了。所以我们搞了大包干,就为了吃饱肚子。”

  今年75岁的严金昌精神矍铄,思维清晰。1978年的一个冬夜,包括老严在内的小岗村十八位农户,被饥饿倒逼着变革,冒着风险在一张实行包产到户的契约书上按下手印。由此,农民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经济组织(主要是村、组)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中国农村全面推广开展,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8亿多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得到释放,中国粮食产量年年提高。作为包产到户带头人之一,老严见证了小岗村这40年的变化:“2017年,小岗村人均收入达1万8千元。现在。村里人吃不愁,穿不愁,家家住上了小洋楼。村集体收入达820万元,小岗村民第一次参加村里分红。”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至今仍是中国农村实行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但老严说,他和家人现在并不种地:“我家土地全部流转了。(我和四儿子家共)7亩地,800元一亩(约0.5公顷土地,一年得5600元流转费)。我们主要搞产业,开饭店一年纯收入十几万。还有(村里企业)分红,每人350元。”

  2017年,小岗村约1000公顷的耕地中,有六成以上流转给种粮大户或企业进行规模化种植。此外,小岗村4209位村民作为股东,还从村里的企业得到分红。

  老严说,土地流转后一些农户有时间开农家乐饭店或到村里的企业上班了。他的五个儿子当中,有四个在村里开了饭店或超市。以老严名字命名的金昌食府是老严的四儿子开的。金昌食府的隔壁,是老严五儿子严德全夫妇开的饭店。严德全说:“那边人多坐不下,我这边有空桌能坐下时,会安排客人到我这边吃。兄弟都这样,互相照顾嘛。总的来说还可以。一年收入10万元左右。”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1

严德全夫妇和他们的小饭店。摄影:李晋

  1978年出生的严德全今年40岁,与小岗村实行的包产到户和中国改革开放同龄。在严德全的记忆中,与父亲和四个哥哥耕种土地能保证家里每年有足够的粮食吃,但一年辛苦到头却没多少钱花。长大后严德全曾走出小岗村,到中国东部较发达的江苏省张家港市打工。但最终他还是选择回村子:“农村人进厂感觉不习惯,工厂管制多,干了一段时间,我回来了。后来又到合肥学厨师手艺。开始我哥开饭店,我给他干。人口流量还可以,我就自己干了。自己开饭店当老板,能多挣点钱,自由。”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5

严德全哥哥在厨房忙碌 摄影:台林珍

  随着小岗村的发展,很多外出打工的小岗村村民像严家兄弟一样,纷纷从外地回来,开起了农家乐,或到村里的企业务工。近年来,小岗村相继开了十几家饭店。严德全夫妇的饭店是2013年开起来的,夫妇二人打理:“小孩在家念书,我们不想出去打工了。挣钱也是为了下一辈,出去打工小孩就没人管了。我们这一代文化水平不高,下一代不能像我们这样,孩子起码得考个大学。”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6

金昌食府后厨。严家兄弟姐妹经常互相帮忙。摄影:台林珍

  严德全的妻子杨兴叶是位爽朗的农村妇女。从十公里外的村子嫁到小岗村,她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周边别的村的姑娘都想嫁过来呢,小岗村比周边村子富裕一些,交通、绿化都好很多。比如别的村没有通自来水,小岗村通了。我们村还有正规的公立学校,挺满足的。”

  已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小岗村正努力创建国家5A级景区。曾在安徽省会城市合肥上大学的老严的大孙子严连拴,三年前在父母的要求下放弃了他喜欢的城市生活,回到小岗村工作:“那时回来就想在村里做点事。现在村里年轻人都外出了,在村里上班的都是年龄比较大的,自己回来想为村里注入点新活力,办点实事。”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3

年轻的严连拴常常畅想属于小岗村的美好未来。摄影:李晋

  出生于1991年的小严,回村后的工作并没有他预期得那样顺利。苦恼中的小严曾和爷爷聊起这件事:“我回来,奔着去村委会做事。后来没去成,那段时间工作感觉没劲。跟爷爷聊天他跟我说,你现在在公司工作也是帮小岗村做事,有什么不开心的?聊一聊,心结解开了。爷爷在家是主心骨,我们有什么困惑会找他说。”

  在小岗村游客服务中心工作的小严说,2017年村里接待了上百万游客,2018年游客更多。他工作的地方是游客认识小岗的第一站,他觉得自己的工作挺重要。

  小严和村里的年轻人有个微信群,他们经常一起探讨小岗村的未来。在他心中,未来小岗村应该是这样的:“绿树成荫,像国外一个小镇,田地很整齐,大块大块的。(人们的)房屋建在一起居住。出行方便,在村里不用出去就能买到想买的东西。(村里是)一个大景点,包括了村民,每个人都有事情做。轻松生活,愉快赚钱。”

  如小岗村的村民们一样,生活在中国数十万个村庄里的数亿农民,正在时代的洪流中抒写着新的故事。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4

严连拴的小儿子依偎在爸爸肩头。摄影:李晋

标签: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