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壮大

2018-12-19 14:15:00|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贾雪静

  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国有企业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充满活力的重要微观经济主体,在锻造 “国之重器”,打造“中国品牌”和助力“中国崛起”中发挥巨大推动作用。

  从“经济责任制”到“公司制”改革打造“新国企”

  改革之初,为了激发国企活力,中央开始对国企进行“放权让利”的改革。从1979-1980年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阶段开始,1981-1982年全面推行经济责任制,1983年实行利改税,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指出商品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之后,“两权分离”被确定为改革方向,“承包制”改革和“股份制”试点应运而生。

  到1992年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1993年提出加快构建现代企业制度,1994年开启了“现代企业制度”改革试点。1997年十五大明确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2003年十六大明确提出: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主要实现形式。近两年,国企公司制改革全面提速,目前全国国企90%以上完成公司制改革,央企及子公司92%完成改制,地方国资委监管国企97%完成公司制改革。

  “混改”开启产权结构改革征程,催生国有企业改革新方向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深化的过程,混合所有制作为公有制的一种实现形式,是新时代国企改革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 十九大报告强调指出,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各级国资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动国企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截至2016年底中央企业集团及下属企业中混合所有制企业占比达到68.9%,地方国资委出资企业及各级子企业中,混合所有制企业占比达到47%。自2017年4月开始已经批准两批19家重点行业中央企业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涉及资产9400多亿元,共引入外部投资者52家,2018年第三批31家“混改”试点实施方案陆续获批。到2018年8月,央企数量已经减至96家,其中只有十家左右央企存在自然垄断成分,绝大多数都在充分竞争领域。

  国有企业在公司制改造中涅盘重生,期待 “混改”助力国企做强做大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特别是央企不仅在规模上不断扩大,而且在科研、技术和创新方面取得重大突破。2017年国企营业收入达到52.2万亿元,利润达到2.9万亿元,其中98家央企营业收入26.4万亿元,实现利润1.42万亿元,利润总额过百亿的中央企业达到41家,资产总额达到54.5万亿元,5年累计实现利润6.5万亿元,央企境外资产规模已超过6万亿元,分布在全球185个国家和地区,业务已经由工程承包、能源资源开发,拓展到高铁、核电、电信、电网建设运营等领域,有47家央企参与、参股、投资或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合作,建了1576个项目。在2018年世界500强企业名单中,中国115家企业上榜,国企占83家,其中,央企59家。此外,目前央企已建国家级研发机构90余家,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占到50%以上。央企研发经费在占全国研发经费支出总额的1/4情况下,获得国家科技奖励占同类奖项总数1/3,诸如天宫、蛟龙、天眼、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量子通信卫星、J20、C919、运20、国产航母等国家重大科技成果都有“央企”身影。到2017年底,央企共搭建各类“双创”平台970个,建成实体孵化器和科技产业园区271个,成立各类创新发展基金200多支。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改革开放40年,国有企业在中国经济腾飞和崛起中一直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一批国有大型企业集团借改革之力已经跻身世界知名企业行列。随着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期待国企借力“混改”,推动“经营机制”根本性转换,打破国企 “低效率”魔咒,锻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球一流企业。(肖汉平 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