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世园会:打造绿色中国新名片 建设各国共享百花园
四月的北京,春光正好,草木吐绿,百花盛开。
4月29日,举世瞩目的2019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在长城脚下的北京延庆开幕。这是继1999年昆明世园会后,国际上最高级别的园艺博览会再次来到中国。
“让园艺融入自然,让自然感动心灵”。这场被称为世界园艺界“奥林匹克”的盛会不仅是一场荟萃世界园艺精华、展现全球园艺发展水平的盛会,还是一场生活、生产、生态相映成趣,科技人文相互融合的盛会,更是一场展示美丽中国、共谋绿色发展的盛会。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对外开放“不是要营造自己的后花园,而是要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着眼于未来,北京世园会既是一个园艺交流平台,也是一扇生态展示窗口,更是一次经贸合作机遇。
长城脚下,妫水河畔,北京已经敞开大门迎接八方宾客,中国已经绘就一幅融合绽放、绿色发展的美丽画卷。
从1999到2019 世园会向世界展示绿色中国生态之美
1999年,世园会在云南昆明成功举办,这是中国首次举办A1类世园会。园艺博览会是由国际展览局认可、国际园艺生产者协会批准举办的国际性园艺展会,根据举办规模和时间等分为A1、B、C、D四类,A1类为最高级别,每个国家10年内举办不能超过一次。时隔20年,国际上最高级别的园艺博览会再次来到中国,充分证明了世界对于中国园艺发展水平和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的高度认可。
中国馆效果图。(北京世园局供图)
——以园艺为媒,邀八方宾客。“你可以穿过中国馆看到山水,也可以在中国馆巨大的平台上看到远方的山水,它是看景观的地方,也是被别人欣赏的景观。”中国馆总设计师崔愷用这句话概括世园会园区最具核心意义的建筑。作为北京世园会最重要的标志性建筑,中国馆主打“锦绣园艺情,如意中国梦”的设计理念,以诗意的中国语言讲述美丽的园艺故事。目前,包括中国馆、世界馆、植物馆、生活体验馆、妫汭剧场在内的北京世园会的核心建筑“四馆一心”已经完成布展,将在未来162天时间里,给来自全球各地的宾客带来一场园艺盛宴。目前,11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确认参展,北京世园会展出规模之大、参展方数量之多,将刷新A1类世园会历史纪录。
——以花为名,荟萃世界园艺精华。北京世园会是一个“百园之园”,通过100个展园百花齐放,展示各具特色的园艺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新理念,汇聚各国花卉园艺精品,融入世园大花园。目前,中国是世界最大花卉生产中心、重要花卉消费国、重要花卉贸易国,花卉种植面积全球第一。北京世园会首次将园艺展示拓展到花卉、水果、蔬菜、草本的大园艺范畴,其中包括众多海内外珍奇花卉,如自巴布亚新几内亚进口的雀儿舌头、眼斑贝母兰,自泰国进口的火焰兰等将栽植在世界园艺展示区,此外还有珍稀特色植物绿绒蒿、大花杓兰、岷江百合、虎颜花等将在中国馆地下一层展厅绽放。2019北京世园会场馆坐落在京西北延庆地区,这里较市区四季平均气温要更为寒凉,故此,北京世园会花木研发人员历时三年为世园会筛选、培育了516个耐冷凉的优良植物品种,它们都是能够历经延庆春、夏、秋三季,耐寒又美观的花卉品种。在北京世园会,游客将一览世界各国奇花异草,感受园艺新技术、新理念带来的植物盛宴。
——以世园为舞台,展示绿色中国生态之美。从1999年昆明世园会,到2010年上海世博会,再到2019年北京世园会……在我国举办的一系列高规格、高水平的国际性博览会,成为我们向世界讲述生态文明建设历程、传递“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展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愿景的亮丽舞台。2019北京世园会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建设美丽中国的重大行动,也是展示各国绿色发展最新成果、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契机:在中国生态文化展区,以园艺为载体打造的互动景观式画卷,处处体现了“天地人和”“山水和鸣”的科学自然观和绿色发展观;在位于世界园艺展示区的德国展园,展现了被评为2017年“欧洲绿色首都”的德国城市埃森是如何从煤炭和钢铁业中心转变为德国最优秀的绿色城市。
“北京世园会宛如中国通向世界的一扇绿色窗户,向世界展示中国的生态之美,也向世界展现了中国落实生态优先理念的决心与行动。”北京世园局副局长叶大华如是说。
从园艺盛会到科技盛宴 科技之光点亮绿意未来
以物联网和5G为“神经”,以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为“大脑”,2019北京世园会不仅是一场园林文化盛宴,更是科技与自然交织、生态与人文互融的舞台。
“我们首次运用5G这一最新技术,就是想让游客体验到科技给生活带来的便利。”北京世园局信息化部副部长郭子亮告诉记者,本届世园会将园区各种会展、旅游、服务资源整合,打造“一部手机游世园”的APP,实现吃、住、行、游、乐一条龙式的全程智慧导游。
不仅如此,中国馆、国际馆等主要场馆,将配备机器人讲解员、机器人咖啡师和机器人保洁,园区也将充分展示5G技术在远程医疗、无人驾驶、无人物流和无人机等多行业的创新型应用示范。
国际馆。人民网 尹星云 摄
“每一朵花都融入了科技的成分。”参与国际馆设计的胡越工作室建筑师游亚鹏说,在国际馆每棵“花伞”的顶部,设置了融雪电缆,并在“花伞”柱内设有雨水管。部分“花伞”上还设置有光伏膜,使国际馆具备光伏发电、夜间照明等多种功能,这些都体现了人文与科技的融和。考虑到世园会举办时正值北京的夏季,国际馆的建筑师们还在若干朵“花伞”下留出了开放的公共空间,像一个城市遮阳伞,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驻足停留、休憩区域。
中国馆则结合现代多媒体互动技术,再现秀丽多姿的绿水青山。其中,“祥和逸居”单元通过纱幔、光影、数字影像与实物相结合的形式,营造“风拂花开,崇尚自然”的动态互动效果;“和而共生”单元以影像与图文交织辉映效果,阐释我国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
在中国馆北京展厅,冬日腊梅、夏季月季、秋天菊花争奇斗艳。“这使用了有1200年历史的花期调控技术——唐花技术,也是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负责人林巧玲介绍,所谓唐花,即植于密室里用加温法使其早开的鲜花。由北京特色木本春花植物玉兰、海棠、迎春、牡丹营造“玉堂春富贵”的主景观,表达了“国泰民安、繁荣昌盛、家和景秀”的寓意。此外,为使原本在冬季盛开的梅花、腊梅、美人梅延期开放,技术人员将其提前置入冷库确保在开幕式上惊艳亮相。
不仅是展馆,路边的灯杆同样藏着高科技。一根15米的灯杆上,分布着传输信号、LED灯、视频监控、屏幕四大功能。在园区内,这样的智慧灯杆共有74个。而在园区外的13条道路上,这样的智慧灯杆还有112根,充分满足园区周边重点道路的通信及安防需求。
除此之外,2019北京世园会还将用虚实结合的技术手段,构建色彩斑斓的“光影森林”,为游客上演一场“不落幕”的园艺盛宴。当夜幕降临,园区景色与灯光融为一体,将中国志怪古籍《山海经》中的奇花异草、珍禽异兽淋漓展现,游客们白天欣赏秀丽园林风景后,便可置身梦幻光影森林感受夜晚的世园魅力。
从长城脚下到妫水河畔 延庆打造北方“园艺之都”
延庆借举办世园会的机遇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延庆区委宣传部供图)
仲春时节的北京延庆,繁花似锦、春色正浓。作为2019年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举办地,延庆已经“裁剪”出靓丽的“新装”,静待四海宾朋,而这里的绿水青山也正逐渐变成“金山银山”,惠及当地百姓。
改革开放以来,延庆永宁镇新华营村一直没有成规模的企业,一部分村民靠养猪倒也富了起来,钱袋子鼓了,可自然环境却大不如前。“以前一到夏天,整个村子里就臭气熏天,大家伙都不怎么出门。”村主任时芝东介绍,近几年来,为了美丽乡村建设,村里的36个养殖户都进行了产业转型,依托当地良好的自然资源种起了菊花,还成立了双时助农合作社,“养殖户也都成了合作社社员”。
以种植菊花为主的双时助农合作社成立于2011年,现在规模已达800多亩,还覆盖了周边几个乡镇,“农业大学的科研重点实验室也建在了这里,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好的技术。”村民时二小说,自从世园会址落户延庆以来,合作社培育种苗和资材的量就更大了,以保证世园会期间的花木需求。
合作社在生产高峰时,用工可达200余人,有效带动当地村民参与生产,人均年增收近万元。“现在村里环境更好了,我们的腰包也更鼓了。”时二小心里乐开了花。
乘着2019北京世园会的“东风”,延庆区着力打造现代园艺产业集聚区,双时助农合作社作为重点产业园之一,盘活了村里400亩闲置大棚,用以新品种菊花盆栽展示,同时带动了休闲观光业发展,提升了园艺产品附加值。
世园会的筹办及举办,正让延庆朝着北方“园艺之都”的方向迈进。近年来,北京延庆区充分发挥世园会对园艺产业的带动作用,全力建设的集生产示范、科研教育、会展交易、休闲旅游、服务配套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园艺产业集聚区已初具规模。
现代园艺产业集聚区的建设推动着延庆园艺产业发展不断加速。目前,已经引进西诺花卉总部、绿墙盛世总部、海升集团子公司、纳波湾园艺等10余家业内龙头企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牡丹课题研究团队、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市花卉发育与品质调控重点实验室等5家重点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协同合作。
延庆区园艺产业蒸蒸日上,当地百姓也享受着世园会带来的“福利”。据统计,截至目前,世园会建设吸引延庆近2700人就业,食宿消费、用工支出、资材购置、设备租赁等方面带来经济效益约5.7亿元,2400余名农民被园艺企业聘用,400个低收入户获得就业岗位,园艺工人工资性收入增加0.34亿元。
作为首都生态涵养区,延庆已经建成了面积约十余万亩的四大绿色生态走廊,包括妫河生态休闲走廊、官厅水库生态库滨带、北山生态休闲观光带和龙庆峡下游森林公园,林木绿化率、森林覆盖率分别达到70.95%和58.4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42平方米,是全国平均值的三倍。优良的生态环境为延庆赢得了“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区)”称号。延庆水生态环境也得到前所未有的修复,2017年北京市级监测断面平均水质全部达标。
作为正在崛起的北方“园艺之都”,延庆的发展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做出又一生动的注解。
从“小院落”看“大北京” 北京向世界发出“绿色邀请”
北京园将目光锁定在北京的百姓之家,将历经千年沉淀,充分体现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四合院”作为核心景观。人民网 董兆瑞 摄
在北京百姓心中,“四合院”承载了最美好的记忆和对浪漫家园的期许。不同于往届世园会中北京展园大多以皇家园林为主的风格,2019北京世园会中,北京展园把展示目标锁定在北京的百姓之家,将体现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四合院”作为北京园的核心景观,以老北京居住的四合院为主题,让全世界从一个“小院落”里品味“大北京”,不仅彰显“把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目标,也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实践。
北京园是此次世园会中华园艺展示区计划建设的包括31个省区市及港澳台地区在内的34个室外展园中面积最大的;占地5350平方米的北京室外展园,位于中华园艺展示轴的最北端,与中国馆遥相对望。世园会后,北京园将会改造为“北京园艺博物馆”,成为集参观、休闲、体验为一体的园艺创享之家。
与此同时,一张通往世园会园区的多彩园艺路网已编织完毕。新修建的世园路两侧绿化景观风格为“多彩花境”,高大的栾树、银杏下,种植郁金香、秋海棠、宿根花卉、观赏草等多彩花卉,打造林下多彩花境,营造色彩鲜艳丰富、大尺度的园艺景观。
不仅如此,洋溢热情周到的志愿服务也同样亮出北京名片。为期162天的盛会里,将有来自47所高校、16个区和60多个企业的2万余名志愿者参与园区运行和游客服务,平均每天有600名志愿者进行服务。在这批志愿者中,“95后”“00后”将以饱满充沛的热情、青春洋溢的风貌,为远道而来的客人提供服务,展示北京志愿者风采,亮出北京城市名片。
“专业的人就要做专业的事”。世园会正式开幕后的第一周,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的志愿者将分别于礼宾接待部、园艺小镇、游客票务部、驻地等区域开展志愿服务工作。此外,结合专业优势和学科特色,学校对志愿者进行了一对一岗位分配,将园艺学院、植保学院、农学院的志愿者们分配于园艺小镇、植物馆等岗位。
“彰显各国特色园林文化的建筑齐聚北京,让我印象深刻。”韩国《东亚日报》记者权五赫感慨。我们不难看出,北京世园会在推动各国文化交流合作的同时,也让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共同思考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共存。“面积大、规划好、底蕴深。”越南通讯社记者裴英俊认为,在园区里,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及地区的特色植被、园林文化相融交会,体现了中国重视绿色环保的发展方向。
正如北京市委书记蔡奇所说,“努力把2019年北京世园会打造成为世界园艺新境界、生态文明新典范,向世界展现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成就,展现新时代大国首都新形象。”
原标题 北京世园会:打造绿色中国新名片 建设各国共享百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