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滚动>>正文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重庆开州:大浪坝的“沧桑之变”

2019-07-09 10:24:53|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赵妍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金玉 谢晓裕 佘杨洁 孟群):1994年动工建设的三峡工程是迄今为止世界最大规模的水利枢纽工程,自2003年开始蓄水以来,三峡工程在防洪、发电、航运、补水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综合效益。但伴随而来的,有不少需要解决的问题,消落带治理,就是其中之一。

  对很多人来说,“消落带”是个陌生的名词。三峡工程设计的秋冬蓄水发电水位为175米,春夏防洪水位降至145米,库区两岸高达30米的水位落差区域,就是消落带。三峡库区消落带总面积348.93平方公里,重庆开州是三峡库区消落带面积最大的区县,消落带面积为42.78平方公里。

  一般江河、湖泊的岸边也有消落带,但三峡库区的消落带却“与众不同”。据重庆市开州区副区长田水松介绍,三峡库区消落带有几个独有的特征:水位涨落最大、连片面积最多;水位涨落是反季节,冬天水位高,夏天水位低;库岸人口与工业密集,人为干扰较大,生态较为脆弱;地形复杂,支流多、库湾多。

  三峡蓄水后,消落带的问题开始显现:库岸失稳、水土流失、水体污染;原有植被遭反复水淹难以存活,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脆弱;夏季水退后,腐烂的植物易滋生蚊蝇诱发传染病;库区人居环境、景观质量衰退,消落带的治理因此被称为“世界级难题”。 

 袁兴中(左)和熊森查看大浪坝消落带情况

  清晨六点钟,熊森和袁兴中从重庆市开州区的城区出发,驱车前往澎溪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大浪坝。他们此行的目的,是查看今年三峡水库放水后保护区中消落带的情况。

  为了解决消落带这个“世界级难题”,开州在新城区下游4.5公里处、长江一级支流的澎溪河上,修建了一座水位调节坝。夏季三峡水库水位下降时,水位调节坝下闸蓄水,这样,调节坝以上、紧邻城区的消落带,就变成城市内湖——汉丰湖,令城区消落带面积大大减少。水位调节坝以下,则是重庆市级湿地自然保护区——澎溪河湿地自然保护区。

  早上七点,熊森和袁兴中抵达大浪坝。大浪坝区域原是澎溪河边的一个村落,三峡水库蓄水之后,这里形成了大片的消落区。

  几个月前三峡水库蓄水时,这里还像是一片“沧海”,此时夏季到来,水位消退,植物萌发,眼前变成了一片生机盎然的湿地。这是开州坚守十年换来的一片葱郁。

  几个月前的“沧海”此时变成了湿地

  2008年,澎溪河湿地自然保护区与重庆大学、重庆市湿地保护管理中心联合建立了三峡库区澎溪河湿地科学实验站,开展了一系列消落带生态恢复及湿地保护的科研工作。

  熊森是重庆市开州区澎溪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是开州湿地的管理者;袁兴中是重庆大学教授、国家湿地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是湿地研究领域的专家。在三峡水库蓄水前,袁兴中就已经关注并着手研究消落带。他曾带领团队徒步穿越整个三峡,了解长江原有河岸的生态状况,记载将被蓄水淹没的145-175米区域的生态现状。

  在大浪坝海拔约160米处的平缓地带,袁兴中和熊森发现了一个“亮点”。

  袁兴中:“这块儿,熊局,这块儿形态结构是最好的,所以这块儿鸟最多。”

  熊森:“对,这整个非常漂亮……”

  他们眼前的亮点,是一个不大的水塘:荷花疏落有致,是鱼类的庇护所;塘埂上栽种的落羽杉,是鸟类的栖息地;水塘中的浮游生物和水草,又是鸟类、鱼类丰富的食物。

一个生态结构良好的基塘

  在大浪坝,像这样大小不一的水塘很多,散布在地势较低的缓坡地带,它们是熊森和袁兴中带领的消落带治理科研团队在十年前挖下的。这些看似普通的水塘,是开州在治理消落带的过程中探索出来的“基塘工程”。

  三峡水库冬季175米蓄水时,澎溪河流域地势较低的消落区会被淹没在水下二三十米处,被淹没的时间也比高海拔地区长,乔灌木难以在此生长。夏季水退之后,这片区域成为水陆交接的界面,如果没有植被拦截,一场大雨就能将高处的污染物直接冲入澎溪河,污染水体。

  在袁兴中看来,这些生态问题要用生态办法来解决:“我们要在消落带构建一个结构完整、生态功能高效的生态系统。”

  开州吸收中国南方水乡桑基鱼塘“挖泥成塘,堆泥筑基”的生态智慧,在整个澎溪河流域的平缓地带挖出数千个水塘;针对消落带受反季节水淹、生物多样性衰退的状况,在塘中种植荷花、茨菇、菱角等耐水淹的水生植物。

  “这些植物耐水淹,具有环境净化功能,同时也具有经济价值,”袁兴中介绍说,“基塘系统里的荷花、藕,都是有收益的。”

  澎溪河流域的消落区有数千个基塘

  熊森说,“基塘工程”的实施,使原有的消落带变成了水陆界面的一道湿地屏障。这些基塘既能管控雨洪,又能净化水质,还美化了消落带的环境,“每年六七月份荷花盛开,非常漂亮,到这个地方来旅游的人多得很。”

  九年前,开州又开始实施消落带治理“林泽工程”,试验筛选出落羽杉、水松等十余种耐水淹乔灌木。这些植物在冬水夏陆的逆境下仍能良好生长,发挥着护岸固岸、生态缓冲的功能。开州还在175米水位线附近种植耐水淹饲料桑树,用桑叶养殖草食畜禽,桑畜产业总产值达上亿元。开州消落带治理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逐步显现。

  站在大浪坝,看着水退之后长势良好的植物、天上结群而飞的鸟雀,熊森和袁兴中很是感慨。三峡库区消落带的治理没有经验可循,十年中的每一次尝试都是一场艰难挑战。2009年试验种植时,他们整个冬天都在忧心被深水淹没的植物能否存活。如今,十年过去了,大浪坝桑杉成林,碧荷连天,鸟叫蛙鸣,完全不见消落带初现时植被覆盖稀少、水土流失严重的模样。

  作为一个湿地生态学家,眼前的这一幕,是袁兴中孜孜以求的目标:“构建一个更为稳定,更高效更优美的消落带生态系统,它对自然有利,固岸护岸,生物多样性丰富;同时对人有利,景观优美,发挥着一个水陆界面的防护作用;在城镇以外的消落带区域还能发挥经济效益。我想这是我们真正该追求的目标。”

标签:

为您推荐

新闻
娱乐
体育
军事
汽车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