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正文

【看长江之变】上海待泾村“村企联姻”撬动乡村振兴

2019-07-17 17:33:11|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张群

花开海上生态园是上海的“网红打卡点”,每年花季都会引来大批游客。摄影 谢诗佳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谢诗佳):最近两年,生活在上海的市民会发现,朋友圈里多了个有意思的现象:经常会发现有朋友在同一个地方打卡,徜徉在一片绚烂的花海之中,摆着各种pose。这片花海其实离上海不远,从上海市中心出发,驱车一个小时即可到达,因此,这里也成为了上海市民节假日出行的“绝好之地”。

  这片花海位于上海朱泾镇待泾村的“花开海上生态园”,这是上海最大的花海主题公园,也是上海周边新晋的“网红打卡点”。7月16日,记者来到了这里采访,眼前的景色的确让人惊艳:行走在如诗如画的乡野田间,一幅幅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画卷伴随着前行的脚步,在眼前徐徐展开……

待泾村风光 摄影 谢诗佳

  “花开海上生态园是由杭州蓝天集团投资打造的,当时我们把项目引进待泾村,就是希望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把地方经济带起来。”现场,朱泾镇党委书记李士权向记者介绍。

  李士权说,自从村企“联姻”后,待泾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8年,全村完成了7条村级河道的疏浚,新建桥梁10座,两岸种植草坪5000多平方米,植树2万多株。此外,全村还开展宅前屋后环境综合整治,拆除河道沿岸违章建筑,把农户宅前屋后、路边河旁的闲散地适度整合,围篱笆、植花草、栽果树、种蔬菜,既增加收入又美化环境。

待泾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摄影 谢诗佳

  “现在我们村里的环境变得好漂亮嘞,前面这块地以前是垃圾堆,村里把它改成停车场,现在每次我女儿回家就直接把车停在这里。”今年57岁的村民沈明华比划着告诉记者。

  环境改善的喜人现象背后,更撑起了全村村民的腰包。沈明华说,她原先在一家服装厂上班,因为身体不好,四年前她辞去工作回家种菜,基本上没什么收入。自从村里和企业一起“搞起项目”之后,她的收入比以前高了不少。

  现场,她为记者算了笔账: 她家有9亩地,她将其中6亩流转出去,一亩地流转费是900元,一年下来可以收入5400元;她在村里“居家养老”公益项目下工作,定期给村子里的孤寡贫困老人洗衣服,每个月有三千块的收入;再加上每年生态园门票的分红,停车场收费分红,一年下来收入将近四万。“村里环境变好了,收入也增加了,我们心里当然乐得狠。”沈明华高兴地说道。

沈明华指着不远处的新房子告诉记者,那里就是她家。 摄影 谢诗佳

  要推动乡村振兴,就要找准着力点。待泾村村委会主任彭雷辉介绍,经过几年的探索,村里逐渐摸索出了发展的“门道”。一方面,做好土地流转,通过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率;另一方面,利用好村级集体建设用地,开发乡村旅游、民俗民宿、创意办公等项目,盘活乡村资源,培育美丽乡村的特色产业。

村委会对村民进行垃圾分类培训,村民轮流负责村道的整洁。摄影 谢诗佳

  乡村要振兴,就必须提高农民的积极性,让农民及时分享发展成果则是关键。据李士权介绍,自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区、镇财政对农民的补贴和奖励也不断提高,2018年待泾村全村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从2017年的23000多元提高到28000元左右。

  李士权自豪地告诉记者:“目前我们已经引进国叶浩能(公司),计划投资3亿元进行民宿项目的开发建设,参与民宿项目的农民每年将会有5-6万元的租金收入。我们也引进了泰莱集团打造田园综合体,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在家闲不住的来打工,每天施肥、除草,每月能有三四千左右的收入。”据估计,2019年待泾村全村农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可突破3万元。

  通过深化村企‘联姻’,待泾村实现了企业与农村资源的优化配置,带动一方经济,改善一方生态环境的同时,更让一方乡亲过上了更富足的生活。李士权说,“企业获发展,村民得实惠,乡村有新貌,待泾村走出了一条‘三赢’之路。”

标签: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