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滚动>>正文

青年眼中的新与旧:百变喀什别样美丽

2019-07-19 13:12:00|来源:中国青年网|编辑:金近

  中国青年网喀什7月18日电(记者 杨月 张瑞玲 王增强)在喀什古城,你一不小心就会步入一个又一个街巷迷宫,每一块砖、每一幢高台民居、每一家小店、每一种纹饰,都雕刻着古老传说,都诉说着“新”与“旧”的辩证法。 

  古老与现代、传承与革新、守护与进取……漫步喀什街头,不同的语言,听见了相同的欢笑;各色的瞳孔,看见了一样的笑容;迥异的舞步,婀娜着相同的喜悦。当我们走进这些“新”与“旧”的故事,触摸到的,是文明传承的密码,是文化交融的智慧,是新一代喀什青年的创造、认同和梦想。  

  老城民居的“新”与“旧”:尊重的力量 

  “这是我的房间,以前我们两三个人住一间,现在全家每人一间屋子,一层变成了三层,50平米变成了100平米。你知道吗?当听说我们这危房扩改建的成本由政府来兜底的时候,我以为是做梦,还使劲儿捏了一下自己的胳膊——真疼,看来是真的!”阿力亚·努尔麦麦提在她坐落于喀什古城的新屋里接受了中国青年网记者的采访,很难想象,十多年前,这里还是“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水管墙上挂,解手房顶爬”的旧样子。 

  阿力亚·努尔麦麦提在她坐落于喀什古城的新屋里接受了中国青年网记者的采访。中国青年网记者 张瑞玲 摄 

  老式的喀什民居多为高台民居,多为土砖等材料制成,抗震能力极差,改造是当务之急。但谈何容易?“改造后房子的样子会不会全变了,那还是我们维吾尔族的风格吗?”“我自己家的装修,得我自己说了算!”……阿力亚·努尔麦麦提说,自己家本来也有类似的担忧,但是,看到“阿凡提驿站”后,就妥妥地放心了。 

  阿凡提驿站本来也是一户民居,改造设计人员跟房主协商后,了解到他一直有一个把家里打造为阿凡提主题后,就一户一设计地经过几十次修改,把一户高台民居的危房彻底打造成了华丽丽的“阿凡提驿站”,如今这里已经成了一个阿凡提风格的青年旅社,维吾尔族文化不但没有消失,而且在所有的木雕、石膏雕花、砖雕上都得到了充分的保留,于是,从“要我改”到“我要改”,家家户户都掀起了如火如荼的改造热潮。 

  难得的是,改造成砖结构后,施工团队还在民居最外层刷了一层土,让整体民居看上去还是原来的样子,但是“芯子”已经加固到完全符合抗震需求了。 

  “新”与“旧”之间,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将它们联系起来,这种力量,是尊重。 

阿力亚·努尔麦麦提家门外。中国青年网记者 杨月 摄 

  尊重,让友好和善意得以传递。“我家门口的摊位,我们出租出去了,一年有一万五的收入,我们家这个房子也随时可以改成商铺,每天生活在景区里,特别热闹。”阿力亚·努尔麦麦提指着墙上爷爷奶奶的照片笑着告诉中国青年网记者,这是游客给爷爷奶奶拍的,后来还专程洗好寄了过来。爷爷奶奶特别喜欢,把照片挂了起来。采访时,阿力亚·努尔麦麦提家的孩子们里里外外蹦蹦跳跳地欢迎着客人。当问到不会打扰到休息吗?“不会啊!他们进来拍照没事的,我们也挺开心。” 

  尊重,让差异成就了喀什的独特气质。不只是新屋里的阿力亚·努尔麦麦提美梦成真,还有成千上万户喀什古城的高台民居被装修一新,2015年,焕然一新的喀什古城成为国家5A级景区,八方游客纷至沓来,古城一下子变成了知名的“网红打卡地”,成为电影《追风筝的人》的主要取景地。原居民满意、游客满意、商户满意,从危楼遍布的迷宫式街巷,到独具特色的古城风情一条街,越来越多喀什青年的笑容中,映照着对尊重的温暖诠释。 

  服饰设计的“新”与“旧”:自信的力量 

  一间不足15平米的小店,他靠销售文创产品,每个月竟有4万元的收入。一张深眼窝高鼻梁的英俊的脸,他是地地道道的喀什人,对百年来新疆民族服饰的流变“门儿清”。 

  他是麦吾兰·图拉克,“90后”维吾尔族青年设计师。 

  麦吾兰·图拉克,“90后”维吾尔族青年设计师。中国青年网记者 杨月 摄 

  麦吾兰·图拉克从小在喀什长大,母亲阿依古丽·卡斯穆是当地小有名气的裁缝,身为喀什人过喀什生活,他对喀什的美有深厚的感情。在南昌上大学时,他发现外界对新疆的了解,大多限于烤羊肉、哈密瓜、吐鲁番,了解很少。直到有一天,母亲裁剪缝纫出来的“旧”维吾尔族服饰仿佛击中了他,何不从自己最熟悉的服饰入手,唤醒大家对新疆女性服饰审美的“新”回归?他下定决心,用收集了多年的图文资料还原新疆百年服饰,拍摄维吾尔族女性百年之美系列,重现曾经的美。 

  对于这种美,他有绝对的自信。 

  1910年到2010年之间,每10年一种形象,维吾尔族女性服饰的演变美轮美奂。麦吾兰·图拉克的构想,引起了纪录片导演库尔班江的关注。几次沟通后,库尔班江决定,把麦吾兰·图拉克的服装系列做成纪录片《我到新疆去》的宣传片。麦吾兰·图拉克和母亲依据大量照片、绘画和电影,一起手工缝制了24套传统服饰、5套现代时装,以及一系列配套首饰,还原了百年前中国新疆十三个地区的服饰。 

  参加第59届国际小姐中国大赛新疆赛区总决赛的佳丽们穿上麦吾兰设计的衣服进行了街拍。资料图 

  一炮而红,6月16日,第59届国际小姐中国大赛新疆赛区总决赛上,佳丽们身着汉、回、维吾尔、哈萨克、蒙等民族盛装惊艳出场,多元的历史与文化在舞台上传承与交织,仿佛重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灿烂场景,为现场观众们带来了极致的视觉享受。其中新疆民族服饰就部分来自麦吾兰·图拉克之手。 

  不少观众说,当那些沉睡在画中的艳丽服饰一下子涌到眼前时,除了美,还是美!那种对美的自信油然而生。回望历史,喀什曾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这里曾经是不同文化碰撞的焦点,这里曾像今天的巴黎、纽约一样,引领过世界时尚潮流。今天的我们,怎么却忘了呢?迷失的审美终要找回,一同找回的,还有文化的自信。 

  2018年10月,麦吾兰·图拉克看准喀什的旅游热度,在老城开起文创店。他将自己参与设计和复原的10余套复古服装和数十件老式首饰租给游客拍照,同时在线上线下销售手工花帽、带有民族特色的钱包、笔记本等文创品和纪念品。 

麦吾兰·图拉克店里的新疆传统服饰。中国青年网记者 杨月 摄 

  “每个人都可以有对美的看法,很多时候少数人坚持的反而最后被历史证明成了经典。”麦吾兰·图拉克说,只要通过他能让更多人对新疆有了更多的认识,那他的努力就是有成效的。 

  知之深,爱之切。“新”与“旧”之间,审美的回归,更是文化自信的回归。 

  工艺雕花的“新”与“旧”:热爱的力量 

  以喀什传统文化为主题做“文创”的,不只有喀什小伙,还有“游客变创客”的“斑马公社”。 

  走进一幢古老的维吾尔传统民族建筑,恍若刹那间时光凝固,独具特色的新疆特色手工艺摆件、瑰丽多姿的新疆摄影作品、精心设计的互动区域……这是喀什古城·南疆旅游文化空间“斑马公社”。

“斑马小姐”王莉接受中国青年网记者采访。中国青年网记者 杨月 摄 

  五年前,“斑马先生”董诗才和“斑马小姐”王莉这两个本来与喀什毫无关联的外乡人,在帕米尔青旅搭上了话,后来两人陆续在旅途中偶遇,最终在喀什走在了一起。“一切就像画了个圆圈一样,因为热爱着迷于南疆这片土地,最终我们停留在了初次相识的地方。”王莉说。 

  “山河相伴、异域风情是一部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相处法则,也是他们留在这里、珍视这里的原因所在。”王莉说。 

  绿洲文化,浓烈奔放。这种性格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雕花纹饰中的忍冬花,花期很长,枝叶繁茂,是维吾尔族家家户户都喜欢种植的一种植物,越是沙漠边缘,越热爱珍惜每一抹绿意,更把这种热爱寄托在房屋纹饰雕花中,这些雕花,成了古老民族对热爱的诠释,也成了董诗才和王莉留在这里的理由。 

改造装修前后的雕花外墙。资料图 

  “打扫、清理、改造、装修……筹备文化空间的整个过程于我们而言,也是逐步挖掘本土文化的过程。空间装饰的地毯、帕拉孜、苏帕、维吾尔建筑的装饰风格与图案、精选的每一款茶、匠人亲手制作的各类器皿,甚至于一块布、一片木板、一束花……每一处细节,都倾注着我们的心力。” 

  这么辛苦,值吗?在王莉看来,值!她说:“对于我们,一切是辛苦的,但一切也都是十分幸运的,不是每个人都了解自己想要或想做的,也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尝试这样的事情。”目前“斑马公社”已有油画展与摄影展在进行,不定期还有相关的分享会与体验活动。挖掘、记录与展现南疆旅游文化,他们在路上。 

  “新”的旅游文化空间,“旧”的雕花纹样。“新”的空间运作模式,“旧”的人与自然的相处方式。这不是恰如其分地应了那句话吗:因为热爱,所以坚持。 

  喀什古城·南疆旅游文化空间“斑马公社”举办的帕米尔主题摄影展、高台民居主题油画展。资料图 

  “新”与“旧”之间,有百变喀什的别样美丽。这美丽,源于尊重,源于自信,源于热爱。 

  “新”与“旧”之间,有喀什青年的别样青春。这青春,与坚持相伴,与梦想相伴,走出了别样的力量和气概! 

  如果你也有这样的梦,欢迎你到喀什来! 

标签:

为您推荐

新闻
娱乐
体育
军事
汽车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