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走廊”助力“经济走廊”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杜佳宁):上世纪80年代,通过中国歌唱家们的演绎,一首首乌尔都语歌曲开始为中国人民熟知。这些歌曲唱响了中巴友谊,将友谊唱进了人们的心间。如今,在中国西北部的宁夏回族自治区,也有这样一些人正在为促进中巴两国文化交流做着自己的贡献。
古老的中国成语故事《囫囵吞枣》、《孟母三迁》;现代的儿童科幻小说、冰心儿童文学奖获奖作品《大漠寻星人》不仅深受国人喜爱,在遥远的巴基斯坦竟也拥有一众小粉丝。巴基斯坦巴中环球文化互联有限公司总经理、宁夏汉语学校校长王华说:“我把这些成语故事书和《大漠寻星人》拿到他们的图书馆,孩子们都特别开心。他们说:‘啊,中国的传统故事都这么有意思啊!’《大漠寻星人》很受初中生和高中生的喜爱,他们一直问:‘只有这一本么?我们都没有读过这种类型的书。’”
将这些古老的中国成语故事和现在儿童文学作品翻译成乌尔都语,并在巴基斯坦国内推广发行的是2013年成立于塞上名城银川的中巴文化公司。十年前,来自宁夏的中巴文化公司创始人、CEO李毅和王华校长开始在首都伊斯兰堡教授汉语课程。这既是他们个人事业的开端,也是其推动中巴两国文化交流的起点。王华说:“我从2010年开始在大学、政府机构和一些私营机构带汉语课。”
中巴文化与国内多家出版社、高校合作译制、创作符合巴基斯坦市场需求的图书及电子音响制品(杜佳宁 摄)
2013年成立的中巴文化公司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和“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并获得了银川市政府的一系列政策支持。中巴文化公司总经理李皓说:“我们从最初的一间房子两张桌子开始,到今天银川阅海湾商务区为我们免费提供了三百多平米的办公场地,就是鼓励我们公司在做的事情。能提供的、能给我们的、能免的,都给与了我们支持。银川人力资源部门也将我们公司纳入了扶持项目,为我们提供人才支援,例如我们需要的美工、编辑等人才,都由他们支付工资,减轻了我们很大的压力。从国家层面来说,我们公司承接了‘国家丝路书香’工程的外译项目,对我们也有一定的资金支持。”
随着“中巴经济走廊”项目的提出与实施,巴基斯坦也正在兴起一股“汉语热”。除了政府将汉语教学纳入教学计划外,许多巴基斯坦人由于商务、贸易、研究及留学等需求也在积极主动地学习汉语。在巴基斯坦教授汉语多年的巴基斯坦巴中环球文化互联有限公司总经理、宁夏汉语学校校长王华博士就切切实施地感受到了这种变化:“现在汉语非常热门,从政府下达文件要普及(汉语教学),到全民的汉语热,各方面相关活动也非常多,非常活跃。从我们公司办的汉语学校招生情况来看,每个学期的招生人数都有增长。”
中巴文化译制《中国成语故事》现已进入多家巴基斯坦学校,成为辅助汉语教材。(杜佳宁 摄)
除在巴基斯坦开展汉语教学业务外,目前,由中巴文化公司翻译出版的《陈云家书》、《中国成语故事》等百余种中乌互译图书已占领巴基斯坦90%以上的市场份额。此外,中巴文化也期待在新兴的动漫领域与巴基斯坦展开更多的合作。李皓说:“巴基斯坦现在有做动漫产品代加工的需求,但他们以前把这些项目都交给了美国、日本等其他国家。这些国家的部分公司又都外包给了中国企业。我们现在(计划)帮助巴基斯坦的动漫和电子音像制作进行直接代加工,可以为他们节约三分之一的经费。”
乌尔都语版《小雨点早起阅读》系列绘本正在进行后期制作(杜佳宁 摄)
在中巴文化公司的推动下,巴基斯坦国家图书馆中文线上线下阅读体验中心、乌尔都语版《小雨点早期阅读》系列绘本、根据儿童科幻小说《大漠寻星人》改编的原创乌尔都语动漫电影等在不久的将来都将落地巴基斯坦。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文化走廊”上的这一本本图书、一个个体验项目、一部部电影就像是一颗颗种子,植入两国人民的心中,开出友谊的花朵。从中国人民家喻户晓的巴基斯坦歌曲,到巴基斯坦儿童手捧的中国成语故事、科幻小说,两国间愈发繁荣、广泛的文化交流使得两国人民已跨越万水千山的物理距离,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为“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推进,中巴两国各领域的合作提供了更加坚实的民意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