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正文

随时候命——访协助内地组建第一支救助飞行队的香港特区政府飞行服务队

2019-08-10 13:35:16|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范琪妍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李纳新):香港特区政府飞行服务队是特区政府辖下的一支纪律部队,其主要职责是执行搜索和救援行动。飞行服务队曾手把手地协助内地建立起第一支救助飞行队。当年赴内地担任“教官”的飞行服务队总监陈志培、高级直升机机师王俊邦日前接受了本台记者的采访,讲述了当年难忘的培训经历,分享了搜救行动中的惊险故事。

香港特区政府飞行服务队(李纳新摄)

  2003年10月,为确保渤海湾地区冬春季节海上安全,交通部调遣上海海上救助飞行队的两架海上专用搜救直升机赴大连执行海上值班待命任务,并请求香港特区政府提供人员和技术支持。特区政府飞行服务队派出了由机师、空勤主任、工程师、飞机技术员、通讯员组成的7人小组,于当年11月抵达大连,与内地海上救助单位共同执行渤海湾海域为期4个月的空中救助值班任务。这是香港特区政府飞行服务队首次与内地海上救助单位开展交流活动。

  7人小组成员都是特区政府飞行服务队经验丰富的优秀队员。其中,时任高级机师的陈志培、一级机师王俊邦都是上世纪80年代香港首批全职华人机长,陈志培在香港回归祖国时,还曾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的空中领航员。谈及2003年首次去内地工作,陈志培称那是一段难忘的经历。

香港特区政府飞行服务队总监陈志培(李纳新摄)

  陈志培说:“2003年,是我们第一次在内地工作,是到大连协助他们值班待命。因为大连在渤海湾,冬季的时候事故特别频繁,后来在我们值班的同时,我们做了一些协助他们培训的工作。交通部的领导也觉得我们的工作做得很好,比较他们外聘的一些外国教员、专家,相对来说,我们做得更到位,效果也是更好。”

香港特区政府飞行服务队的直升机(李纳新摄)

  由于香港航空界的主要语言是英语,内地是汉语普通话,此前并不精通普通话的香港教官们为提升训练效果,先是用香港能找到的航空词典,将英文教材译成中文,然后用有限的普通话进行教授。之后他们发现,因两地的航空术语存在差别,造成学员听不明白他们所讲的内容,于是他们到北京买了内地所用的航空词典,再把已译成中文的教材按内地航空术语重新修订。

  说起培养飞行救助人员与民航飞行员的不同,当年的教官之一、高级直升机机师王俊邦说,民航飞行员可以选择一条安全的航线,但飞行救助机师却无此选项。

香港特区政府飞行服务队高级直升机机师王俊邦(李纳新摄)

  王俊邦说:“我们同民航机师不同的是我们要找一条最简单、最直接、最短的路,同时要确保机组人员的安全。民航机师也要确保乘客的安全,但他们可以选择一条舒适、安全的路。而我们要将机组人员从很安全的地方,经过一个变化无常的环境,带到被救助人所在的地方,再通过整个机组人员的配合,将伤者送到医院。机师的工作是在整个机组的配合下,将飞机停在半空中,有一个稳定的平台,让搜救人员工作。我们非常强调团队精神,我要和绞车手合作,完全信任他,因为他是我的眼睛,他看到什么,就用口令告诉我,我要据此把飞机开到救搜的位置,确保飞机不碰到任何东西。一旦飞机碰到东西,就有可能机毁人亡。”

  在4个月的时间里,香港特区政府飞行队的教官们为内地救助飞行人员提供培训,分享如何在恶劣环境下进行搜救。那段时间正是渤海湾一年中天气最恶劣的时候。在提供培训的同时,香港教官们也同内地救助队员一道开展海上救助工作。2004年1月16日,“利达洲18”油轮在渤海湾海域失火,飞行服务队的队员从正在焚烧的油轮中拯救了4名受困的内地船员。他们的专业精神、勇气和无私奉献赢得了大连市政府和当地市民的赞扬和感激。陈志培、王俊邦被交通部评为“救捞功臣”。

  陈志培说:“在2003年冬季值班待命结束后,我们经过一番讨论,就觉得如果我们派一个机长到内地的话,可以协助他们培训,同时,可以协助他们组建飞行队。后来就派我到了上海。我的普通话就是在上海学的。”

  就这样,陈志培在内地一直工作到2006年,为内地救助飞行队担任培训指导员,手把手地培养内地飞行救助人员,为内地第一支救助飞行队的组建付出了心血,为香港和内地飞行救援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懈努力。

香港特区政府飞行服务队会展直升机场(李纳新摄)

香港特区政府飞行服务队在演习中(资料图片:香港特区政府新闻处)

标签: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