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军演中的军事外语能力:世界一流军队能力建设的硬核
联合军演中的军事外语能力:世界一流军队能力建设的硬核
国防科技大学文理学院 梁晓波 肖蓉 武啸剑
“和平使命—2018”上海合作组织联合反恐演习打响,俄军士兵对中国军人翘首称赞。罗顺裕摄
军队语言能力是指军队本身所具备的语言能力,特别是完成军事行动所应具备语言能力。它分为语言战略规划能力、语种能力、队伍能力、技术能力、调用与管理能力等。军队语言能力可分为本国语言能力和外国语言能力。本国语言能力建设和发展相对较容易。由于语种繁多、耗时费力、投入较高、储备困难、周期绵长、应用短时等原因,对于一个国家的军队来说,想要对全世界所有的语种进行建设几乎是不可能的,大部分国家是对世界比较重要的通用语言进行建设和储备。但是,仅仅建设这些重要的通用语言并不代表一个国家的军队语言能力就强大了。通用语言能力只解决了军队语言能力的表皮,真正决定军队语言能力的是军队的军事外语能力。当前,军队在联合军演中的军事外语能力,已然是军队外语能力的硬核。可以这么说,联合军演中的军事外语能力,已经成为世界一流军队的试金石。
总的说来,拥有领先的装备和技术、超前的军事指挥思想和战争观、军事素质过硬的官兵、一流的管理和保障、强大的战略规划和作战意志等等,都是世界一流军队应该拥有的标配。由于极端外显,而且容易检测和验证,所以,它们也就成为世界诸军事强国军队能力建设的重点。这其中,装备与技术的研发,特别是高科技装备与技术的采用率、信息化部队的实现率、人员与装备的结合与运用力、一体化联合作战的完成力、信息战争的抗打击力、进攻力和破坏力等,已成为当下军队能力建设的重中之重。因此,许多国家在提高官兵能力素质培养和待遇保障、军队的力量编成、经费投入与发展战略的前提下,不断加强本国军队的高科技装备与技术研发、武器装备与人员的合理运用与结合、平时训练与实战演习等领域建设。在建设中,一些国家会通过自身主动建设或者引进消化来较快地提高自己,并在短暂时间内实现自身能力的转变,从而实现走向世界一流军队的阵列。
在这些能力之外,还有一项能力建设,是世界一流军队重装出场不可缺少的硬核标配,那就是军队外语能力的建设,这其中最为紧要的又是联合军演的军事外语能力。
世界一流军队的军事外语能力,要求能够支撑这支部队参与世界多样化的军事交流和军事行动,可能涉及国际维和、反恐维稳、灾害救援、护航巡航、医疗救护等调动部队、宣示力量、震慑威胁的行动,也包括参加国际联演联训联赛、军事谈判核查勘定援助、国际军事论坛、大型庆典、军队日等国际军事文化交流的能力。其中,联合军演是涉及面最为广泛、最为典型、能力检测最为直接、对外展示军队形象最为有效的军事行动。因此,一支军队的联合军演军事外语能力强大与否,直接关系到这支军队能否在世界舞台同世界一流军队同台竞技、共同交流、相互学习,当然也关系这支军队能否得到认可、受人关注、被人关注、赢得尊重。更为重要的是,联合军演是最为贴近实际战争行动、最为贴近未来多国军事行动、最为贴近未来国际实际作战与行动、内容最为综合应用最为直接的军事活动。因而,联合军演也是军事外语能力得到全方位应用、全方位检验、全方位评估的重要场所和平台,是军队外语能力建设的必然内容与核心内容,也是军队外语内容建设的首要内容。
军事外语能力在联合军演中主要扮演如下的角色:
贯穿军演全程,始终相生相伴
中国海军998舰艇编队抵达巴基斯坦,参加“和平-19”多国海上联合军事演习。(图片来源:中国海军网)
联合军演中,从联合军演的发起直至联合军演的结束,以及结束之后的宣传和评价活动,都需要外语。无论是一门或多门外语,在演习的磋商、演习的组织与实施以及演习的总结和评估阶段都不可或缺。在磋商阶段,军事外语直接决定演习是否会确定,最后的标志性产物:双方联演备忘录需要用双方语言来表述。演习组织与实施阶段,军事外语从指挥所推演,到现场分队任务实施,以及单兵合作完成任务,都需要军事外语介入其中,而且几乎成了本部分能否通畅和实质性完成的决定性力量。最后的联演联合评估和总结阶段,涉及联合信息发布、文化交流、联合评估、联合总结等,都需要外语在其中担当重任。实际上,本阶段总体上是一种外语能力综合应用的军事行动,而不是单纯的演习行动。总之,军事外语能力将贯穿联合演习的全程,是联合演习的决定性支撑力量。
参与课目协同,决定联合效果
中俄“海上联合-2014”军事演习。张雷 摄
在联合演习的组织和推进中,特别是在具体的任务完成中,军事外语能力决定了每一个课目能否清晰地定义定位,能否清楚地被参演人员心领神会,然后才能够确保演习能够按照既定的目标和方向执行和实施。特别重要的是,演习在执行过程中,除了设置的基本课目之外,还会有一些临时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以及需要现场处置的新要求,强大的军事外语能力,既能够保证联演整体课目的被准确定义理解和被合理贯彻执行,还能够保证联合军演无论处于任何新的情况,始终能避免无谓的偏差、错误、分歧和矛盾,避免双方的误解、误判、决策失误等,从而最大化地保障联合演习的效果。
促进单兵交流,确保各方互明
“携手—2018”中印联训,7名寿星共同切开生日蛋糕。王述东 摄
联合演习每一项活动的完成,尽管都是在计划之中,但联合演习现场的情况往往较为复杂,双方对演习确定的任务、场地、装备、敌情、军情、民情、地理、文化、背景等情况往往都需要现场重新学习和了解。总体说来,往往参演部队官兵对以上情况掌握较少,特别是对对方的情况了解就更为缺失。在具体的任务执行中,当双方人员混编在一个小组或者分队时,需要双方人员在具体行动中积极交流,密切沟通,不断熟悉,增进了解,确保演习中的单个小口令、小动作、小任务能够圆满顺利理解和完成,保证各任务之间能够圆满顺利地衔接和推进。联合演习双方/多方单兵之间的语言表达和沟通,实现双方对每一个口令、动作和任务的互明,直接影响到联合演习的成败。
释放话语声音,构建合理形象
中国-东盟“海上联合-2018”演习期间,中国海军广州舰舰长刘斌(右一)向东盟各国观摩团团长介绍广州舰。 陈文摄
联合军演的目的显然不是仅仅完成联合演习,除了是对军队的人员素质、装备能力和决策指挥能力的检验之外,它更是一次增进相互了解,促进军队合作,展示军事实力,形成国际影响,彰显军队形象,构建军事话语权的很好机遇。联合军演往往涉及一个或者多个重要的国家军队,往往有一个重要的演习主题及有设定的既定或无既定目标,易引起有关国家政府、军队、机构乃至普通民众的关注。演习过程中释放的任何话语信息就极易为人注意。联合演习一般会举办专题或者总结信息发布会,有的还会有全程性的信息发布。因而,良好的军事外语能力,将能够更好地发布既全面反映联合演习信息,也利于促进演习双方相互认可、相互学习、相互尊重、相互帮助的氛围,更有利于国际第三方以及多方能够合理认知和理解本次联合演习的性质、内容、作用和地位,更好促进本国军队展示军队形象。特别是,在联演过程中,双方会开展一些文化交流活动,展示本国的军事装备、军事指挥、军事文化、军事思想和军事战略等。这样,联合军演将成为一个重要的窗口与平台,展示本国的军事作用和军事地位,为构建良好的军事话语权提供重要的平台。因此,联合军演中的军事外语能力,会为军队形象的海外构建与传播提供强劲支撑。
联合军演中的军事外语能力建设,不能简单为之,更不能任其随意建设、临时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能力建设,对其提出了极高要求。在世界主要军事强国联合军演数量不断增多、范围不断扩大、性质不断多样化、任务使命不断复杂化的背景下,培养懂通用外语、熟悉军事外语、能够面向联合军演开展军事行动的军事指挥人才和军事翻译人才已成为当下世界主要国家面临的重要课题。当前,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机器翻译、多语种翻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提高,面向联合军演的军事外语能力建设出现了新局面、新领域和新方法。
构建强大的联合军演军事外语能力,必将是世界一流军队对标角逐发力的赛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