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滚动>>正文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 逢山开路 遇水架桥 中国名片 成色十足

2019-09-11 19:50:15|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靳松

  交通是兴国之要、强国之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年,是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密集成网、综合运输保障能力大幅提升的70年;是交通运输业不断深化改革、向高质量目标坚实迈进的70年。今天,《人民日报》用四个版的篇幅,对这一辉煌历程进行了全方位展示↓↓↓

  经济要发展,交通须先行;民生得改善,交通来开路。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以执着笃定的意志、大刀阔斧的魄力推动交通事业大发展,也因此收获了经济社会阔步前行的澎湃动力

  1分钟,“复兴号”列车疾行5.8公里,首都国际机场迎送1.5个航班,快递小哥收发9.6万件快递。

  24小时,约2000万人次乘坐网约车,约1000万人次骑行共享单车,交通新业态在中国焕发蓬勃生机;17趟中欧班列往返亚欧大陆,68万箱国际集装箱进出各大港口,繁忙物流让中国与世界紧密相连。

  365天,高速公路新改建6000多公里,高速铁路增加4000多公里,纵横九州的发达路网一年年舒展延伸。

  今日中国,交通基础设施水平领先世界、人流物流繁忙程度举世罕见。

  抚今追昔,方觉来路之多艰。

  曾几何时,峡谷天堑横亘面前,山乡郊野闭塞难行,航道码头亟待整修;如今,一架架世界级桥梁穿山越海,一条条高速路农村路四通八达,一座座现代化港口向海而立,“五纵五横”综合运输大通道基本贯通。

  曾几何时,长久伴随人们出行记忆的,是拥挤、缓慢、闷热、一票难求的绿皮火车;如今,一次春运的铁路发送量便达4亿人次,超一半旅客选乘高铁动车,短途出行有乘公交、搭地铁、开汽车、打出租等多样化选择。

  人们不禁感慨,70年沧桑巨变中,交通领域可能是进步最大、变化最明显的领域之一。

  一条条攀升的曲线见证着成长轨迹:到2018年末,全国铁路营业总里程达13.2万公里,比1949年增长5倍;公路总里程达485万公里,是1949年的60倍;定期航班航线达4945条,是1950年的412.1倍;沿海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达92.2亿吨,是1949年的1390.6倍……

  一顶顶骄人的桂冠彰显着非凡实力:高铁营业总里程达3万公里,占全球2/3;高速公路里程达14.3万公里,高居世界第一;全球吞吐量前10的港口中,我国占据7席;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超过4900公里,又是世界第一。

  经济要发展,交通须先行;民生得改善,交通来开路。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以执着笃定的意志、大刀阔斧的魄力推动交通事业大发展,也因此收获了经济社会阔步前行的澎湃动力。

  70年交通巨变,挺起了泱泱大国的发展骨架,铺就起经济腾飞的康庄大道。

  公路一通,蔬菜瓜果放上了广大市民的餐桌,山乡美景迎来了络绎不绝的游客;铁路一通,数以亿吨的矿石煤炭、琳琅满目的货物商品在大江南北辗转腾挪、昼夜不停;航路一通,五湖四海的商贾宾朋纷纷云集华夏,志向远大的中国企业昂首走向全球……“要致富,先修路!”中国人将从实践中来的朴素道理反复运用到实践中去,让经济大动脉越发强健、越发通畅。

  70年交通巨变,改写了神州大地的时空格局,装点着亿万人的精彩人生。

  天津居住、北京上班、一日往返,交通的提速拉近了空间、压缩了时间,把京津冀、长三角等城市群变成了一座城;99.6%的乡镇、99.5%的建制村通上硬化路,交通的普惠让亿万农民告别“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迎来了“出门就有水泥路、抬脚就能上客车”的好日子。方便、快捷、舒适、温暖的出行体验,让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说走就走”,惬意拥抱绚烂广阔的世界。

  70年交通巨变,离不开党中央对交通建设的高度重视。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将交通作为恢复生产、发展经济的先手棋;改革开放后,通过放开市场、加强扶持、创新机制等举措,交通基建突飞猛进、跨越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力补短板、强筋骨,一个覆盖海陆空、联通全世界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正呼之欲出。

  70年交通巨变,背后有着一代代中国人的艰辛付出。从十万筑路大军在世界屋脊建成川藏、青藏公路,到2013年西藏墨脱公路通车、全国实现县县通公路;从上世纪50年代举全国之力“拿下”武汉长江大桥,到在新世纪将全球近一半新建大跨度桥梁收入囊中……建设者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从追赶者跃升为领跑者,把一个个“不可能”变为现实。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展望未来,70年交通巨变积淀下的宝贵经验和充足底气,将持续激励我们锐意进取、奋力迈向交通强国!

  青藏公路、青藏铁路、京沪高铁、港珠澳大桥、洋山港集装箱码头……俯瞰神州大地,纵贯山河的“超级工程”星罗棋布,跨越天堑的“全球之最”此起彼伏。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从“跟随”到“领跑”的转变,成功跃升至世界先进水平。“中国路”“中国桥”“中国港”,一张张成色十足的“中国名片”让国人满怀自豪,也让世人交口称赞!

  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

  “中国跨度”铸就丰碑

  港珠澳大桥施工场景。

  珠江口,伶仃洋,海浪滚滚。辽阔洋面上,一条蜿蜒盘旋的巨龙时而腾空、时而入海,最终伸向对岸。这条巨龙,就是震撼世界的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它是目前全球总体跨度最长、钢结构桥体最长、海底沉管隧道最长的跨海大桥,也是国际公认的公路建设史上技术最复杂、施工难度最大、工程规模最庞大的桥梁。

  举凡“超级工程”,都要面对世所罕见的建设难度。为使大桥通过伶仃洋海面,建设者需在海中先筑起两座人工岛,再用长6.7公里的沉管隧道将两岛连接起来。惟有这种“桥—隧—桥”的组合,才能越过55公里的惊人跨度。这其中,6.7公里的世界最长海底沉管隧道是工程的关键。此前,我国已有的沉管工程总共不到4公里,关键技术也一直掌握在别国手中。

  面对困难,反复研究施工海域特征后,中国交建的项目人员决定采用“半刚性”的沉管新结构,并依靠先进的技术装备、高超的施工工艺,将每节重8吨的33节沉管隧道依次安放至几十米深的海底,最终实现“无缝对接”。

  一桥越沧海,天堑变通途。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终于迎来建成通车的激动时刻。海底深埋沉管隧道、人工岛快速成岛、海上装配化桥梁、跨海集群工程技术标准……筹备建设10余年间,建设者们开创性地攻克了一系列世界级难题,铸起一座人类工程建设史上的丰碑。

  港珠澳大桥的成功绝非偶然。这背后,有综合国力的蒸蒸日上,有建设技术的整体跃升。苏通大桥、西堠门大桥、杭州湾大桥、湘西矮寨特大悬索桥、四川干海子特大桥……近年来,我国建造了全球近一半新建的大跨度桥梁,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桥梁强国,引得国际著名桥梁专家伊藤学发出这样的赞叹:“大跨度桥梁技术上世纪在美国、欧洲,之后在日本得到了发展,而进入本世纪后,中国在质与量两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越江跨海架峡谷,“中国跨度”令世界赞叹。如今的我们,已经可以充满底气地说:“世界桥梁看中国!”

  世界海拔最高的民用机场——四川稻城亚丁机场

  “中国高度”联通全球

  四川稻城亚丁机场远景。

  “神鹰终于来了!”2013年9月16日,欢呼声在海拔4411米的高原响起,一架伸展着银色双翼的民航客机稳稳地降落在外形如银色飞碟般的四川稻城亚丁机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空中天路”通航了!

  稻城亚丁位于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地形复杂,仅依靠低等级公路,从稻城到成都需要两天。建造一个民用机场,对改善四川省甘孜州西南部地区交通条件,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将起到巨大的带动作用。

  高原建机场,难关一个接一个。建设过程中,4000多名机场建设者忍受着高海拔严重缺氧的自然条件,战胜了冰冻期长、降雨密集的施工障碍,克服了全冰川、地下水丰富的地质条件,在雪域高山上开拓出宽阔的停机坪,铺就坚固的飞机跑道。

  正式通航后,从稻城至成都空中航程耗时不到半小时。机场有力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增长,机场通航后的2015年,稻城县实现地方公共财政收入10398万元,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较2011年增长2.7倍。当地老百姓感慨:“我们稻城的新鲜松茸走出了康巴,摆上了昆明人、杭州人的餐桌!”

  高原上建机场,山巅上起航班,近年来,我国在航线网络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加强民航基础设施建设,比如2018年我国的新增机场大多集中在中西部,例如甘肃陇南机场、新疆若羌机场、青海海北机场、河南信阳机场等。这些地区插上了民航的翅膀后旅客量大幅增长,2018年西部地区同比增长9.4%,中部地区旅客吞吐量同比增长更是高达14.8%。

  中西部地区民航运输快速增长是我国民航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2018年,我国定期航班通航机场已达233个,全年旅客吞吐量超过12亿人次,运输总周转量连续14年位居世界第二。我国已经具备大众化、国际化的航空市场,拥有大型网络化的航空公司,随着布局功能合理的国际航空枢纽及国内机场网络越来越完善,技术创新、标准制定能力越来越强,我国正在加快从民航运输大国向民航运输强国的跨越。

世界运行时速最快的高铁——京沪高铁

“中国速度”拉近时空

  飞驰的中国高铁。

  雨后清晨,远山青翠。泰山脚下的泰安市里峪村君子居民宿里又迎来游客爆满的场面。“现在北京到泰安只要两个小时,过去不敢想!1/3的客人是坐京沪高铁过来的。村里不少老宅子都被开发成民宿,乡村游火了!”君子居民宿老板岳建说。

  泰安只是京沪高铁上的一站,却浓缩了京沪铁路的变化。

  回首70年前,当人们提及中国铁路时,首先想到的是“呜呜”的汽笛声与“咣当咣当”的轮轨撞击声。当时,中国铁路犹如“万国机车博物馆”,京沪间也没有直达列车,人们要想乘火车从北京到上海,中间需坐渡轮渡江,京沪间最快的列车也要跑30个小时。

  2011年6月30日,全长1318公里的京沪高铁建成通车,发车间隔最短4分钟,最高运行时速350公里,是当今世界运行时速最快的高铁。乘坐中国自主研发的“复兴号”出行,最快4小时18分钟实现京沪通勤,京津冀和长三角两大增长极紧紧“拥抱”。截至今年6月30日,京沪高铁已安全运营8周年,累计运载旅客超10亿人次,是我国高铁运输量最大、运行速度最快的线路。

  不仅是京沪高铁,由东向西看,沪汉蓉高铁使成都至杭州、福州间最短运行时间缩短一半,沪昆高铁使申城到春城的铁路旅行时间缩短了近一天;自北向南看,哈大高铁使东北“1小时交通圈”变成现实,京沪、京广、广深港高铁把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紧密相连。到去年底,我国高铁营业总里程约3万公里,占全世界总里程的比例超过2/3,高铁运行时速覆盖四个等级,高铁动车组已累计运输旅客突破90亿人次。中国成为世界上高铁里程最长、运输密度最高、成网运营场景最复杂的国家,中国高铁也成为自主创新的国家名片。

  “‘复兴号’列车真实记载了中国高铁技术装备迈入世界先进行列的发展历程。年底前,更多‘复兴号’列车将奔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陆东福说。

  世界最大集装箱港口——上海港

  “中国气度”拥抱世界

  30万吨级大型矿砂船。

  吊车将集装箱从海轮上轻松吊起,将其安放在无人驾驶的自动导引车上,“乖巧”的导引车随即载着集装箱驶向堆场。在上海港洋山港区四期码头,整个装卸过程只见机器有序运转,不愧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单体全自动化码头。

  2017年12月10日,洋山港区四期码头正式开港。放眼全球,规模如此之大的“无人码头”一次性建成投运,可谓没有先例。更值得自豪的是,这座码头尽显“中国制造”的风采——桥吊、自动导引车、轨道吊三大机种均由中国交建旗下的振华重工研发制造,被视为“大脑”的设备控制系统也由上港集团与振华重工共同完成。

  自2002年6月一期工程动工时起,洋山港区的成长之路就始终与创新相伴。跨海建桥、填海造地、穿山筑路……起步之初,建设者为打造全球第一个外海岛屿上的离岸式集装箱码头,先后解决了工程泥沙等一系列难题,探索出离岸深水港建设的成套技术,为我国港口工程向离岸、大型、深水方向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重大工程,意义非凡。得益于领先世界的工程技术和装备,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已连续9年名列全球第一,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最大集装箱港口。如今,祖国绵长的海岸线上,一座座像上海港这样的世界级大港正绽放出璀璨光芒:宁波—舟山港,在全球港口中率先实现货物吞吐量突破10亿吨,连续10年蝉联世界第一大港;青岛港,单机作业效率世界纪录保持者,拥有全球最大40万吨级矿石码头……目前,全球港口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前10的港口中,我国港口均占有7席。

  70年沧桑巨变,贸易发展、国力跃升让中国港口站到世界前列;70年春华秋实,港口腾飞也为对外贸易和航运事业发展点燃了强劲引擎。目前,我国港口的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已经连续16年居世界第一,船队规模升至世界第二,国际海运量占全球海运量的1/3,国际运输航线往来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气度非凡的中国,正迎着海风、敞开胸怀拥抱世界!

  四通八达的公路网、便捷高效的铁路网、密集交错的航线网,新中国成立70年来,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让中国人的出行变得更为便捷。中国交通运输不仅速度更快,范围更广,品质也更高。“复兴号”让乘坐更宽敞舒适,电子化民航设施让飞行更顺畅,共享单车让“最后一公里”更轻松,智能导航让驾驶更高效……科技创新、真情服务正在推动更高质量的交通发展,也让流动的中国活力四射、充满温馨。

  “复兴号”动车组亮相。

  快捷出行 一日千里

   镜头

  “家乡的水产和应季菜,儿子最爱吃。”周六早上7点,上海市民杨阿姨两手拎着大包小包,登上了开往北京的高铁列车。儿子去年在北京安了家,杨阿姨便成了京沪高铁上的常客。从上海到北京,1300多公里的距离,过去要15个小时,如今最快4小时18分,睡个短觉的工夫,便已身在千里之外。列车稳稳停靠在北京南站,低头一看,保温袋里的鲈鱼依然冻得硬邦邦,竹篓里的大闸蟹还在吐着气泡。杨阿姨说:“起个大早在上海买菜,中午就赶得上给儿子儿媳做地道上海菜,如今出门爱上了打‘高的’!”

  【解说】

  杨阿姨的体验是我国交通运输体系走向现代化的缩影。新中国成立以来,从“瓶颈制约”到“初步缓解”再到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我国交通运输领域与世界一流水平的差距快速缩小,一个迈向高质量发展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正昂首屹立于世界东方。看铁路,高铁撑起运输“动脉”。从咣咣响的绿皮车到世界上运营时速最高的“复兴号”高铁列车,中国铁路不断提速,高铁网越织越密,中国高铁里程也已占世界高铁里程的2/3。看民航,枢纽强壮航线“脉搏”。我国年旅客吞吐量超过1000万人次的机场已达37个。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机场群年旅客吞吐量数以亿计。越来越多的航空枢纽,极大增强了我国航空运输能力。看公路,高速挺起路网“骨架”。从1984年12月长约20公里的首条高速公路沪嘉高速破土动工,到2017年总里程2768公里的京新高速全线贯通,高速公路日益走进百姓日常生活。一张由7条首都放射线、9条南北纵线和18条东西横线构成的国家高速公路网已然织就,让自驾游成为大众出行的重要选择之一。从前慢,而今快。“中国路”缩短了空间距离,也促进了要素流动,让古老的神州不断迸发出新的发展动力。

  惬意出行 一身轻松

   镜头

  8月,上海的赵先生圆了318国道自驾梦。“沿途风景壮美,再辛苦也值。”不过,进入甘孜藏族自治州后国道变窄,借对向车道超越慢车,让他这位驾龄不到3年的新手至今心有余悸,“要是有自动驾驶功能就好了。”广汽新能源日前上市的一款纯电动SUV,让赵先生期望成真。这款全球首个实现L3级自动驾驶辅助的智能车,可提前掌控半径200米范围内所有车辆的位置及动态,只需拨动转向灯拨杆,即可自主探测路况,自动完成变道动作,让新手瞬间变成老司机。

  【解说】自动驾驶,是近年来汽车产业拥抱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催生的新技能之一。目前,吉利、上汽、广汽、长安等中国品牌车企,均已推出搭载L2级自动驾驶辅助功能的量产车。2020年,梅赛德斯—奔驰、长安、上汽、北汽、小鹏等将实现L3级量产。伴随着超低时延5G网络的搭建、车路协同的完善以及算法的精进,L4、L5级别自动驾驶将完全解放驾驶者的双手、双脚和双眼,汽车也将蜕变成为除工作、生活场所之外的第三空间。与自动驾驶同样改变着人们出行的,还有网联技术。刷脸即可启动发动机,动动嘴皮子即可轻松设定导航,全景AR模式虚拟仪表将道路实景与导航融为一体;车载AI定制形象将在车机屏幕中每天陪伴你,“车信”系统让驾驶者开车、在线聊天两不误……搭载上述“黑科技”的汽车,将智能网联技术带入了智能座舱时代。近年来,中国品牌车企在智能化、网联化道路上大胆创新,推出了一批以语音识别、智能导航、移动社交、自动泊车等功能为代表的成熟应用,上汽、东风日产等车企,率先实现车联网接入超百万,全国车联网用户保有量更是达到千万量级。据预测,今年我国车联网产业规模将达到1800亿元。智能化、网联化,不仅大大提升了驾乘的舒适性、便利性,也成为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核心优势之一。

  太行山高速公路。

  智慧出行 一键办理

  镜头

  “从地铁口到家这段路,最佳选择就是共享单车。手机一扫码,骑上就出发!”家住北京市西城区的杜鹃说,从地铁站到家门口,打车不划算,拎着东西走路很累,“摩的”不安全,“共享单车省时、省力、省钱,既健康又环保!”摩拜、小蓝、青桔、哈罗……如今的大中城市街头,各式各样的共享单车琳琅满目。截至去年底,兴起不过三四年的共享单车已在国内280余个城市投入运营,日均服务过千万人次。

  【解说】共享单车出现以前,不少城市都曾试图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也都尝试推出公共自行车服务,但往往不太成功。共享单车之所以能够广受青睐,就是因其通过升级技术、创新模式,将“痛点”一一化解,让出行更加便利:为车加装智能密码锁,让公共车辆摆脱了对“桩”的依赖,使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取车还车;移动支付的发展,使用户再不用找网点办卡、续费,全部操作都能在手机上完成。技术改变日常生活,智慧刷新出行体验。近年来,互联网、物联网、移动通信、手机支付等技术的风生水起、加快应用,撬动起交通领域的一场智能化变革:过去,人们打车时,得守在路边招手示意;如今,拿起手机、预约车辆即可。依靠移动互联网技术,网约车解决了打车信息不对称难题,让供需匹配更加精准高效。过去,人们坐公交时,要找站点、排长队、办理纸质月票;如今,交通一卡通、手机移动支付、二维码付款、银联闪付等支付方式遍地开花,全国百余座城市进入公交移动支付时代。打开手机导航,立马获知路径最近、时间最短的路线;打开购票APP,足不出户买到汽车票、火车票、飞机票;刷脸进站、无纸登机、自动泊车……眼下,智慧交通正深刻改变着亿万国人的出行习惯,“一部手机行天下”已经逐渐成为现实!

  珠海机场特大暴雨后机务人员目送客机起飞。

  温暖出行 一路畅达

  镜头

  “从买机票到登机,都可以在线上搞定!”乘坐前往北京航班的广州旅客何丽告诉记者。在手机APP上下单买机票,网上值机自选座位后,通过电子登机牌提前办理行李托运,到达机场后将行李放到自助托运机上即可自动扫描安检,还能全程追踪行李轨迹,最后出示电子登机牌扫一扫就能顺利过关登机。一气呵成的民航电子化出行,快速、便利还更安全。

  【解说】回想几十年前,预订机票要凭单位介绍信现场办理,机票、登机牌全是手写,坐飞机是“稀罕”的出行方式。可到去年,我国民航全行业共完成运输总周转量1206.4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6.1亿人次,运输总周转量连续14年位居世界第二。如今民航一天完成的周转量比1978年一整年的还多。在空中能上网,刷脸能安检,中转行李能直挂,民航智能化出行体验层出不穷;无陪儿童等特色服务越来越精细化,应急救护等制度越来越规范化,真情服务融入更多细节。与民航一样发生巨大变化的还有铁路。从绿皮车到“复兴号”,改变的不仅是速度。不再需要去车站排长队买票,到站就有智能VR导航领路,上车还可以用手机点外卖,美食直接送到座位上……坐上了“复兴号”,座位更宽敞,旅途更舒畅。中长途靠飞机和高铁,短途出行有公交。近几年网络化、立体化、多元化的公交系统将公共交通深入城乡的毛细血管中。目前,我国公交专用道总里程突破1万公里,较创建初期增长约1倍,城市公交运营里程、在建里程以及完成客运量均居世界第一。更贴心的是“零换乘”,随着城市综合客运枢纽崛起,不少城市已实现航空、高铁、城市客运等多种方式的一体化换乘,有力保障了群众安全、便捷、经济、高效的出行。航线密了,车速快了,换乘便利了,服务更周到了,出行更高效了,高质量服务将车流、人流汇聚成一股股暖流,让百姓出行一路顺风又顺意!

  70年弹指一挥间。

    再不是一半铁路陷入瘫痪,而是钢铁巨龙纵横延伸,织出世界上最繁忙的铁路网;

    再不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而是公路路网四通八达,高速公路总里程稳居世界第一;

    再不是只能通达国内8个城市,而是航线通联世界各国,“飞入寻常百姓家”……

    今天的中国交通网上,“超级工程”比比皆是,“世界冠军”屡见不鲜,实现了从追赶到引领的伟大跨越,秘诀是什么?

    70年的实践告诉我们,正是因为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使中国人民干事创业有了主心骨;正是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和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中国人民才能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攻克一道道关隘,完成一座座“世纪工程”。

    展望未来,只要坚定不移跟党走,全国上下一盘棋,我们还能办成更多大事,阔步迈向交通强国!

  江西吉安,昌赣高铁泰和赣江特大桥。

  航空公司飞机起飞。

  2019年8月,中铁电气化局施工人员在京张崇礼铁路上施工作业。

  上世纪50年代,修建川藏公路二郎山路段的情景。

  新天津站全景。

  老天津站全景。

  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

  文章来源:“交通运输部”公众号

标签:

为您推荐

新闻
娱乐
体育
军事
汽车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